据财联社,今天(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将《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
一言蔽之,监管部门将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周期拉长了,保险公司因此提高了对股票、基金等波动性的容忍度,不必牺牲长期收益来换取短期利益,保险公司入市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加。
截至2023年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97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基金3.49万亿元,占比12.94%。
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限制,部分偿付能力高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5%。
可见,现在保险公司在股市的仓位较低,加仓空间非常大,如果措施得当,保险公司绝对能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甚至引导慢牛行情的重要力量。
最近,经济观察网发布的独家文章提到,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说: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上述内容到目前还没见到官方的证实,但也没否认,目前来看真实性较大。如果属实,确实可以视为新一轮房改。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保障归保障,商品归商品。以后条件一般的、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就可以申请保障房(主要是公租房或共有产权房)。未来的保障房会明显增加,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要。条件好一点的买商品房,商品房是市场化动作,既然是市场化运作,那么现有的限购限售限价限贷等最终是会退出的。
总之,最终的目的是所有人都有房子住,不再为无房而焦虑。
种种迹象说明,目前中国股市楼市确实在悄悄发生变化,股市的地位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楼市的格局也在酝酿新变化。
为什么这样呢?
一、活跃股市是激活当下一系列问题的核心。1、以前房产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资产,但是楼市降温后,居民理财无所适从,只能存在银行享受低息或者提前还款。未来在不刺激楼市、不让楼市大涨的前题下,让居民享受到理财收益,那只能是活跃股市。
2、股市走好,是刺激消费的关键。最近,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提出新观点“股市上涨1000点,居民财富增加25万亿”。
刘院长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中国居民财富主要集中在股市楼市,股市上涨,居民股票账户市值增加,资产会增加。
我曾经说过,居民如果增加消费,两个因素是关键,一是收入要增长,二是居民财富要增加。如果收入是增加了,但财富(持有的房产、股票)持续在下跌,对未来的预期肯定也会降低,消费的欲望也不会那么高。
更为关键的是,引导股市上涨,对于提振市场信心非常关键。
3、股市上涨有助于提高养老金回报率。
最近十几年,养老金收益率一直在下降。
2008年-2015年上涨10%,2016年6.5%,2017年5.5%,2018-2020年是5%,2021年是4.5%,2022年是4%,2023年是3.8%。
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在降低,同时股市在3000点徘徊不前。市场利率下降是基本不能改变了,只能引导股市不断上行才是提高养老金回报率的好办法。
4、股市上涨是中国经济从债权时代向股权时代转化的关键。现在中国宏观杠杆率比较高,中国2023年二季度的宏观杠杆率是283.9%,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是167.8%,企业的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
控制企业宏观杠杆率最关键的是企业融资部分从银行贷款转向股权融资,一方面居民有闲置资金需要理财,另一方面企业又需要低息的资金。两者是配合的,前提是需要一个稳定向上且规范的股市。
更多优质内容可点击下方查看:
平台已经更改了推送规则,即便你关注了本号,也可能错过我的推文。大家把本号设为“星标”,同时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一篇新的推文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