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紧急‼️的消息:
亲爱的芽芽妈的姐妹们,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号文章就会渐渐沉底,我们可能长久失联。
为了我们不再走散,请给我们一个星标,让我们每天都能相见!
方法如下☞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说起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无比头疼。
这次朋友们聚会,有几个娃就跟着了魔一样,任凭大宝他们在外边玩得火热,任凭外边有什么新鲜事物,他们都只捧着手机,专注地注视着屏幕。
大点的打游戏,小点的刷短视频。
时不时发出一两声:
  • “YYDS”
  • “服了,这个老六”
朋友催促着, “你跟别人出去玩会,别老看手机了,再看眼睛就坏了”。
孩子也不为所动,依旧抱着手机窝在沙发玩。
顺势,大家聊起孩子玩手机这件事。
“现在孩子玩手机太上瘾了,我家才两岁,也是每天都要手机。”
“我不让孩子看,孩子还振振有词‘凭什么你能看我不能看’能把人气死”
“你不管,由着他玩,他能不吃不喝玩好几个小时。”
“好好说不听,但你要强制没收,人家立马来个原地撒泼打滚、兔子蹬腿。”
最后,大家无奈,怎么不让孩子玩手机就这么难?
调查显示:儿童使用手机越来越低龄化、高频率,0-5岁的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80%。
再看一则数据,《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中显示,长期沉迷手机的孩子中,有81%都对学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很明显专注力、记忆力、思考能力都明显要差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将手机视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说是洪水猛兽也不为过。
孩子玩手机可以说是当代家长的集体焦虑。
但有时候,不是戒手机太难,而是方法没用对。
一、关于孩子玩手机掉的坑
1
家长的“既要又要”
孩子不会一出生就对玩手机上瘾,最初一定是家长主动把手机塞给孩子的:
  • 孩子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算了,给他拿手机看会动画片吧。
  • 我们要上班,孩子只能爷爷奶奶带,老人带也不会做啥互动活动,看会手机就玩会吧。
  • 累了一天了,下班到家,谁不想清净一下,就让孩子玩会手机吧。
更何况,很多家长对手机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到底是可以玩,还是不能玩?
有多少人管不管完全看自己的心情,看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长度?
  • 比如,我有事时给你玩,你就能玩,但你不能自己想要;
  • 比如,嘴上批评孩子总玩手机,但每次孩子磨一磨就还会一再纵容;
  • 比如,玩一会没事,但玩时间一长了就会忍不住说教、批评。
但朋友们,我们不能既把手机当做一种带孩子的捷径,又要孩子不上瘾。
这样,真的对孩子不公平。
1
家长的另一种软“强势”
现在大家都知道禁果效应(越禁止越好奇、越得不到越想要),一味的禁止孩子玩手机,不是一个太明智的选择。
手机这件事,你越是铁腕手段,孩子的渴望也就越大。
所以,很多家长不会禁止,而是用“限制时间”这一招。
  • 我不禁止,还每天都主动提供,够民主了吧。
  • 我也不放任孩子玩,严格规定每天看个20分钟,或者2集,够科学了吧。
NONO。
看似「限制时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其实和强硬禁止有点子异曲同工之处。
同的地方就在于——都【强化】了玩手机这件事
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反而会促使孩子养成每天看手机的习惯。
你以为你给他看得是每天两集,但其实你赋予的是他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集的权利,少一天都不行。
限制的根源是在鼓励需求。
但问题是,孩子并不是每天都想看手机的,有时候是可看可不看的。
但限制一来,原本可有可无的事情,如果哪天不看,他就感觉自己亏了一个亿!
办公室有一个小伙伴,她家就是每天规定只能看2集动画片。
因为有了这个每天2集的规定,孩子现在就养成了每天必须看手机的习惯。
哪怕开心的玩了一天躺床上,也能睡意朦胧中惊坐起,“不行,我今天的动画片还没看呢!”
不然就闹,死活不肯睡觉。
而且约定了两集就是两集,少一个开头、片尾都不行。
这不是纯纯给自己挖坑嘛。
这份念念不忘哪来的?就是“有限制的约定”给的。
所以这是一个隐藏的大坑!
这就好比你买回家一个棒棒糖,你放冰箱孩子想起来去舔两口,想不起来就相忘于江湖,也相安无事。
但你非得搁餐桌上,每天都让娃眼巴巴瞅着,还让人家每次只舔一口就放下,你觉得能行?
他不得撒泼打滚地争取再舔一下,再舔一下,直到吃完,直到心满意足吗?
手机为什么会变成一个逐渐上瘾的行为?其实是一个道理。
这个权利你给了人家,却还妄图控制,孩子越大,自然想要越多,跟你磨一磨、闹一闹、斗一斗!
既考验了娃,也徒增了自己的难度,后面他瘾越来越大,你越来越难管。
最终玩多长时间的手机就会成为孩子和家长之间一场权利的争夺。
因为在孩子看来,自己本来就是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啊。
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每次说起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二宝都是作为“异类”被讨论。
别说沉迷,大部分时间都想不起来看。
哪怕看,也不上瘾,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关掉去玩。
我也经常琢磨,是哪里的原因?现在看来主要是这2点:
1
不限制,不纵容
说实话,在我家对电子产品从来就没有禁止、限制一说。
孩子们随时想玩,我都会同意,也很少明确告诉他们就只能玩多长时间。
甚至有时候我突然有工作要忙,二宝一直缠着我,我也会主动跟二宝说,要不要看会儿纪录频道?
因为这种想看就能看的掌控感,和二宝对电子产品并没有啥不一样的感觉。于他们而言,这就跟对家里的绘本、玩具一个样。
当然,不限制不是说真的放任不管。
明面上不限制,但家长心里要有一个大概的预估。
比如孩子已经看了半小时了我不想他们继续了,或者我的工作结束了,我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安排一些其他有意思的活动,然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二宝看动画片,差不多看两集,我就会建议他说“一会我们下楼玩吧”、“你再看一集,我们一起拼个天安门吧”.....
孩子永远是更喜欢和人互动的,更喜欢去户外探索, 当我们用孩子更感兴趣或更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去填满孩子的内心和无聊的时光后,电子产品就不再是必选项。
2
观看内容要严选
就算你真的没时间、没精力总是给孩子安排那么多丰富的活动,孩子就是要看电子产品,那也要把控好内容。
我简单把孩子常看的内容分三个梯度:
  • 第一梯度:纪录片、科普类动画、原生英文动画等;
在家的话,CCTV-9永远是我们家第一选择。
另外,像是咱们推荐的白泽、土豆逗、小灯塔、小小优趣里的非动画片内容和各种学习益智类的APP,比如Bobo英语、都都数学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娱乐性兼具知识性。
办公室小伙伴一致认同:看这类内容,孩子是永远不会上瘾的,因为没那么刺激,够“无聊”啊!因为费脑子啊!
很多对短视频上瘾的孩子,是看不进去纪录片,做不下去益智APP的,就是因为不够刺激。
  • 第二梯度:优质动画片;
正常的动画片,小时候喜欢朵拉,二宝现在喜欢萌鸡小队,其实也不会特别上瘾。
因为动画片的设计,每集结束片尾曲一唱就蛮有仪式感的,“中断”起来也很容易。
结合第一条,适当观看,适当选择时机结束,开启别的活动,孩子很容易换个“赛道”玩耍!
  • 第三梯度:“泛娱乐”的短视频。
虽然归在第三梯队,但这些在我家,是绝对不会提供给孩子的。
因为我认为这些形式和内容,才是会让孩子“上瘾”的罪魁祸首。
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大数据算法,它会精准掌握个人喜好和需求。
你喜欢什么,它就会一直给你推什么类型的视频。
而且,无限下滑模式,让你永不停歇,不知不觉就会刷很久,大人都把持不住,孩子就更别提了。
瘾一旦上来,你暂停他还会闹!
我觉得在儿童阶段,小学前,根本没必要去让孩子体验这种诱惑。
所以,电子产品可以玩,但短视频不能让孩子随便刷。
你会发现,其实越是高质量的内容,越不容易“成瘾”,越是没营养的内容,越是让孩子们停不下来。
PS:本文“手机”暂代了一切电子产品,在我家,孩子们其实是很少直接用手机的。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让孩子从投影仪、电视机、学习机等其他电子产品上看。
一是屏幕太小对眼睛的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个人觉得,直接不要让孩子形成“手机也是我可以使用的工具”这样一个潜意识,是防止手机沉迷的一大步!
因为手机内容没法做到对孩子纯净,而它的操作又太丝滑了。
但凡它像投影仪、电视、学习机那样需要你拿出来、开机、筛选一下合适的内容…这般复杂一点点,大人也不至于偷懒,娃也不至于沉迷。
我家俩娃很多次看动画片不了了之,是因为发现学习机或ipad没电,等充好了,娃也忘了!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往期精彩回顾
联系我们
微信: caicaitong/schoolmum008
QQ: 1950775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