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愈发风云诡谲,中美博弈加剧、乌俄战争继续、以巴冲突再升级,中东乃至全球局势都进入了新的动荡期...
除此之外,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也被牵动着:美联储加息路径不明、经济软着陆仍不确定、各种冲突和可能的经济衰退冲击着金融市场的信心...
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愈发深入人心。
提及资产配置,首先想到的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但什么是资产配置什么是资产“篮子”?为什么资产配置这么重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本文将带给大家一些解答:
什么是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一种投资策略,一般来说,它是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为基础,通过定义并选择各种资产类别、评估资产类别的历史和未来表现来决定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
资产配置的核心是资产种类和具体投资的多元化,其主要目标是基于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追求更优的投资收益-风险情况,以及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更高的回报和更低的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自己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达到降低整体投资组合风险,最大化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报。
资产配置通常可以将投资组合中的资金分配到股票、基金、商品、债券、房地产、保险、现金等不同的资产类别中。
通俗的来讲,资金就是我们的“鸡蛋”,每一个资产类别都是一个“篮子”。
资产配置到底有多重要?
1)九成失败投资是因为没有进行资产配置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次,通过分析近30年来美国各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最终结果的大量案例数据发现:
在所有参与投资的人群里面,有90%的人不幸以投资失败而告出局,而能够幸运存留下来的投资成功者仅有10%!而这10%的人就是做了资产配置。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投资收益中的85%-95%是来自资产配置,受证券选择、时机选择等因素影响比较小。 
(2)抵抗人生财富周期
我们一生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同时各个阶段收入和支出的特点也不同,相应的理财需求也不一样,而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帮我们实现理财需求。
3)跑赢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我们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到房产,小到柴米油盐,一切似乎都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革命”。通货膨胀也使钱越来越不值钱。这个时候就需要做资产配置,合理搭配各类投资方式。
资产配置的可行性
让我们看一下市场上常见的各主要市场指数和不同大类资产的表现、波动率和相关性参数,来探讨资产配置的可行性和意义。
主要市场指数和不同大类资产的表现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3年8月29日)
主要市场指数和不同大类资产的波动率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3年8月29日)
主要市场指数和不同大类资产的相关系数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3年8月29日)
从收益看,5年各类资产收益排序为美股>黄金>商品>A股≈美国高收益债>港股>石油。
从波动率看,各市场、各类资产在不同时间表现差异明显。
从相关性看,除同地区的股指与高收益债券板块相关系数较高(相关度高),其他跨地区、跨类别的资产相关性普遍低于0.5。
以上证明了跨大类资产、跨地区资产的表现和风险存在差异,资产配置存在可行性。
四种资产配置理论
资产配置看似简单,但资产配置并不是简单地把几种资产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形成和谐统一。从本质上看,找到各种低相关度的资产,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化、符合投资者投资目标的组合是资产配置的核心,下面介绍4种资产配置理论:
第一种:股债平衡策略
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最初是由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出。
它主要利用了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通过不同比例的配置,相互对冲风险。在同等收益下降低风险,同等风险中,博取更高收益。
股债平衡策略是把实际用于投资的金额分成两部分,债类和股类各占50%。其中,“股”代表进攻性,“债”代表防守性。股类资产的波动大,收益较高,回撤也较大;债类资产的波动小,收益较低,亏损也较少。由于这两类资产的波动、相关性并不高,形成组合后,可减弱最终组合的波动范围,减少投资者心理压力,让投资更舒服。
当然,这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来调整。但大家注意,可不是投一笔就完事了。假如确定了配比,手上的债基一跌,原先的就缩水了,这时就需要进行补仓操作,来维持比例的平衡。一定程度上强迫我们做高抛低吸,配置的核心是比例分配+再平衡。关键在于投资组合里面有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搭配逻辑。
但这种也存在弊端,毕竟债券的占比,直线拉低了股市利好时的收益,而股市的持仓又因为比例的控制,很难把握住短期轮动的机会,赚不到超额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在股债双杀、高通胀、长期利率上行的侵蚀下,传统的股债组合已经摇摇欲坠,风险系数越来越高,通过债券来对冲高通胀风险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股债组合也难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储蓄目标。
第二种,通过估值来调整股债配比的“FED模型/格林斯潘模型”
FED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埃德·亚德尼(Edward Yardeni)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认可。这个模型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通过股票和国债的收益率的差值(即风险溢价),来判断当前股市的估值水平,进而通过股债性价比描述市场低估或者高估的水平。巴菲特说过,股民买的股票本质上是债券,是一种永不需要偿还的债券(永续债),而且是可以不付息的永续债。Fed模型就是对这句话公式化的理解。
FED,就是股债利差,计算公式是:FED股债利差 = 指数/股票市盈率(PE)倒数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市盈率(PE)的倒数即是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P/E,市盈率的倒数就是E/P,也就是说每股收益/每股的价格。例如,假设某股每股收益为1元,每股价格为10元,那么市盈率就是10倍,盈利收益率就是10%,也就是说买入该只股票,不考虑未来估值和利润的提升,每年账面上的理论收益应有10%。
一般情况认为,股票属于风险资产,国债被认为无风险资产。用股票盈利收益率减去国债收益率,大于0代表股市预期收益率更好,小于0则代表债券预期收益率更好。如果国债的收益比股票还高,那谁还会去买股票呢?该差值与其长期均值偏离度代表当前股市性价比的高低程度,正向偏离越多则股市越有价值,应该高配,反之则应当低配。
这项指标,已经远比单看市盈率(PE)估值更有价值了,但我们之前也谈到过,市盈率数值本身,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当前状况,它更适用于长期稳定、流通性较好的指数。
所以还有第三种配置理论,是根据市场周期来判断的,叫“美林投资时钟(The Investment Clock)”。
它是通过GDP(经济增长)和CPI(通货膨胀)两个指标,来判断当前市场的周期。并在不同的阶段,重点投入涨幅更大的品种。
美林投资时钟是美林证券2004年发明的一个投资理论,是一种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方法。
这一理论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
此阶段处于经济加速期,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是股票投资的“黄金时期”。由于经济复苏往往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出现、基础材料研究的突破,因此高新技术是超配的行业。
2.“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
在此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商品为王、股票次之、现金贬值、债券贬值。
3.“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
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现金为王、商品次之、债券次之、股票大跌。
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最后一种配置理论是由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提出的一种不需要主动管理的静态组合,叫“全天候策略”。
这种策略不管在哪种市场环境下,表现可能都不至于太差。它是美林时钟的改进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风险平价(Risk Parity),即以风险大小为依据,控制持仓比例,确保不同资产的风险一致。
桥水的全天候策略用「四宫格」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经济环境的投资组合
四宫格依据资产价格与宏观联动的经验,在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时,股票、商品、公司信用债和新兴经济体信用债来增厚收益;增长不及市场预期时优先配置普通债和TIPS(即通货膨胀保值债券);当通胀超出市场预期时,四宫格首选配置TIPS、商品、新兴经济体信用债;当通胀不及预期时,选择股票和普通债券。
但是,投资人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去预判未来的基本面,甚至回溯近1~2个月经济所处的真实状态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全天候的策略可以选择不去考虑宏观环境,不将回报之源放在未来通胀和增长的精准预测上,而是将四个格子的组合各分配25%的风险权重,每个格子的子类资产再进一步分配风险权重。四个格子中的组合在匹配的周期下都能给总的盘子带来超额贡献,投资人可能会享受经济超预期带来的意外收益。
这里25%的风险权重并不是资金的权重,比如总共100元钱,并非是在四个格子中各放了25元,而是每个格子中放的钱所面临的风险是均衡的。比如在通胀和增长均超预期时,右上角的格子可能会放更多的50元,对角线左下角的格子可能只放了10元;通胀和增长均不及预期时,右上角的格子从50元减少到20元,左下角的格子从10元加仓到60元,但是每个格子的预期回报乘上各自的波动后,占到总的风险权重是一致的。(免责声明:仅作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
设置全天候的初衷就是为了跨周期的应对,而非预测。虽然各类资产的比例会根据通胀和增长的走势做出自动调整,但全天候的目的是要对冲宏观环境,做到穿越牛熊。全天候作为被动型的配置策略,不会为了经济超预期向好时没追上风险资产的收益而后悔,也不会为了经济不及预期变差时特定格子的回报下滑而担忧。
这四种配置理论,分别是在不同场景下的分析。
但总的来说,资产配置会随着我们需求的变化、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这是一门长期的功课。大家也不要一味地盲目操作,还是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才是真正提升投资能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