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森先生
大家好,我是森先生。
这是我在掘金日本房产专栏【上海人在日本】上发表的第29篇文章,对于前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合集,了解我们一家移居日本的故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去关西机场的路上,脑海中总是会蹦出这首诗。
小时候诵读这首诗,完全是无脑跟唱,不曾想有朝一日,自己亦能成为诗中人!心里有些期待,也有些惶恐,许久未见的家乡,还会是我熟悉的样子吗?
由于一些个人事务,前一阵我带儿子回了一次上海。
这时隔将近一年半的“返乡”,尽管只有匆匆三日 “特种兵”式的行程,却依旧给我带来了些许震撼和不少感悟。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留意到一个小插曲。
那时我们身后坐着一家三口,孩子8,9岁的样子,很明显这一家刚结束一次旅行,当孩子提出要去自动贩卖机再选一瓶没喝过的饮料时,得到妈妈这样的回复:你这趟出来,记住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就知道买买买,你知道我们花了多少钱吗!好在爸爸及时救场,情商颇高地给出默写十个单词换一瓶饮料的双赢方案。
熟悉的中国家长式台词,不禁让我会心一笑。

在“卷”文化愈演愈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花费着家庭难以负担的高价旅行,但会分外计较付出与回报,结果大概率是无法全情享受这个过程。
遗憾的是,大多数国人所谓的旅行,只是在完成一张“我已经去过了多少地方”的问卷。
去过了,拍照了,晒出来了,有人点赞了……甚至比旅行本身重要。
曾经,我也热衷于在30岁之前要完成去过多少地方这样打卡式的小目标,要成为攀比中的一员,成为炫耀的资本,成为check list,成为里程碑……那些年,纵然真的去过了很多地方,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回忆,但那些辛苦的准备,长途的飞行,特种兵式的赶场,由于无知而耗费的金钱……难免丧失了旅行的意义。
至今,回想起来最快乐的旅行,竟然是今年8月在日本的志摩半岛之旅,恰逢台风光临,所有店家关门,于是一家人窝在民宿,窗外狂风大作,伴着海浪声,一起看一部合家欢式的电影,吃着简单的的零食。哪怕最终没有去什么景点,没吃到什么当地特色,依然值得回忆。
不管是当父母的妻子与我,还是当孩子的姐弟俩,终于都没有了所谓的“旅行KPI”,更不用着急忙慌地一股脑追问两个小豆丁到底有没有收获。
都说真正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可惜有些时候周遭的环境并没有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
如果大家也向往日本的生活,未来有申请签证的打算,智谷有个“交流群”,在里面会不时分享各种日本社会最新动态、申请签证等资讯,日常不会太打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扫码进群:
有点扯远了,咱们接着回国。
一走出浦东机场的出口,来自陌生人的“问候”扑面而来,一句句急切而焦躁的“要不要车?”,“去哪里啊?”……瞬间把节奏带了起来。
与好朋友约好在停车库某处接我,于是径直赶往指定地点。在那里,潮湿喧闹的空气中夹杂着香烟味和尾气的味道。
5岁的儿子很快就怔住了,他从小唯一的爱好就是车,一向嘚瑟于对各种汽车品牌的辨识,平时在日本街头,即使是一个快速驶过的尾灯,他都能准确说出车辆品牌。然而在这里,他第一次迷茫了,一辆辆快速驶过(即使在停车库,依然可以用快速来形容)的新能源车,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汽车知识库的贫乏。
他开始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车。聪明如我,直接告诉他这些都叫“新能源牌”汽车。
果不其然,他顺势就问,日本为什么没有这个牌子呢……我答得上来,却也无心作答,对他这个年纪,这个问题显然太超纲了。
另一个让他怔住的原因就是无处不在的鸣笛声。
每一辆车都显得那么的焦躁,载上人的,恨不得一脚弹射起步立即离开,接不上人的,则是一边警惕于警察的驱赶,一边和电话另一头的乘客大声确认上车点。这应该是弟弟有生以来听到过最多的鸣笛声了,以至于回大阪后,妈妈问他上海怎么样,他的回复是“到处哔哔按喇叭”。
我曾想过很多次再次返乡的场景,可能是每天被各种饭局约满,与久违的亲朋好友述说着异乡的种种,但这次回来,我几乎谁也没有通知,平时通过朋友圈,能看到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工作或者带娃,我不好意思去打搅那种氛围。只是在到达上海后,告诉了一位闺蜜我的回归。
尽管次日就是周末,但就像很多带娃的家庭一样,他们的周末也是排得满满当当。不过闺蜜为了我,任性地推掉了一些安排,使我有机会去她家进行一次家宴。
这是一个周六的午后,我到的有些早,进屋后,5年级的姐姐和2年级的弟弟在各自的房间埋头作业,爸爸妈妈各自负责一个,在边上督促指正。期间怕我无聊,还得时不时出来招待一下。
饭点将至,在夫妇两人的通力协作下,竟也在短时间内备齐一桌酒菜,相当给力。
饭局伊始,他们理所当然地会问我们一家在日本过得怎么样,我没有立马回答,而是想先听听他们的情况。
闺蜜说,每天都像打仗,一般6点半之前就要起床,准备早餐,送娃上学,然后驱车去公司上班,然后下班,赶回来接娃,好在有附近的父母帮忙,省却了晚饭的工作。最后就是每天的重头戏,完成作业及学校要求的一切!一般要到十一点多,孩子们才能睡下,而班上十二点睡觉的比比皆是。
在这一切结束后,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除了赶紧睡觉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战斗”,基本也别无选择。到了周末,情况丝毫不会改变,只是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被兴趣班补习班填满了……每天,每周,周而复始。
虽然网络信息渠道是不对称的,但好在从国外了解国内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受限的,所以她说的这些我都还了解,这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的剧情。
这无一不像当年我预判将来自己会过的日子!
孩子爸爸会在一边时不时多补充几句,而他口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焦虑”。
当我问具体焦虑在哪,为何要这么卷。他沉吟半响后说,即使我不要求子女像自己这一代一样向上流动,也要防止后代跌落,我害怕被他们被甩到底层。
我继续问,是不是这样拼个十几年,耗费上百万,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能重复甚至超越你目前的生活水准,孩子就一定能过上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爸爸大腿一拍,直呼,对啊,就是焦虑这个!我完全不能确定什么,甚至不知道他们参加高考时候的考试规则会变成什么样,太多不确定性了,除了全力卷进来,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内卷式教育已经成了大部分家庭选择的最佳防御性策略!
因为,不参与,就出局!
其实,闺蜜夫妇两人的心态已经很好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儿子考80分他们都觉得很OK,问题是,80就是倒数前三了,是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的……
网络上曾有人略带辛辣的总结出当下带孩子的三条出路,躺,润,卷。
看起来,我选择了润,而他们选择了卷。
没有哪一条路的选择是轻松的。润,同样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持续不断地拼搏努力,我每天的工作强度不会弱于他们。只是,相比另两个选项,润的确定性内容多了不少。
借着酒意,我说,你们不是想知道我们在日本过得怎么样吗,那我就来说说大部分普通日本人较为理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18岁之前,骑着自行车,蓝天白云,森林大海,学校,球场……只有青春热血和青涩爱情;
23岁,大学毕业,职场菜鸟,年薪300w日元,白天谨小慎微的努力工作,晚上回到自己租住的一方小天地;
30岁左右,结婚,年薪400万日元左右,买上一辆务实小K开启家庭生活;
35岁左右,生完2-3个孩子,房子换成3或4居室一户建,夫妇共同努力经营生活;
45岁,升任小领导,年薪500w日币,车换成阿尔法这类;
60岁,可能变成课长,年薪达到巅峰额700万日元;
65岁退休,拿着2000万退职金开始游山玩水;
85岁,在儿孙围绕下,人生谢幕。
即便避免不了小风小浪和人生无常,最起码,房价、就业、医疗、教育等等,不会变成压在每个社会人身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山,路途遥远还看不到头。
大多数生活在日本的人,他们的一生,固化,简单,甚至有些无聊,但是,我能预见,并且接受,毕竟,他是完整的。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更应该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自由快乐地成长”不应只是孩子生日时候在朋友圈公示的祝福内容。
人到中年,岁月流转,回头看看,似乎什么都得到了,可总感觉还是少了些什么。
余华在《文城》中写道:“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再次离开上海时候,没有上一次那么惊心动魄,那么忐忑不安,多的却是一份笃定和从容!
如果大家也向往在日本生活的状态,未来有办理签证的打算,智谷的移民团队整理了一份《日本9种长期签证申请指南》,介绍了前后期所有准备事项,包括申请方案、价格、居住要求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扫码领取阅读↓↓↓
还能进一步制定适合大家的海外身份配置方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