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叫【蛋仔派对】风靡学生圈。
《蛋仔派对》界面截图
10月24日,河南9岁女孩偷偷奶奶的身份证注册了蛋仔派对,并花光了家里的积蓄17万元,用于充值购买游戏皮肤和打赏,目前家长正在和平台协商退费。
平台说,孩子知道付款密码,这种没法退。
同样是24日,有家长发现“网易蛋仔客服”言语恐吓九岁女孩,要求女孩接语音电话,否则安排警察上门抓她,还对其扬言“如果我见不到你,那你就死定了”。
对此,网易蛋仔派对官方账号回应称,该“客服”并非官方工作人员,而是他人假冒官方的名义实施诈骗,已联系警方展开调查。
涉事的都是孩子,愤怒的都是家长。
有人又开始在评论里宣扬,要彻底关掉手游,甚至所有游戏,让游戏公司倒闭,他们残害未成年人,摧残祖国的花朵。
类似的调调,我在十五年前就听过,那时大家伙玩的还是网游,初高中们一有机会就往网吧里钻,虽然都说未成年人不能玩游戏,不能进网吧,但是在孩子们眼里,那些限制都毫无意义,办法总比困难多。
曾经的初代网瘾少年变成了父母,同样开始焦虑起孩子玩游戏了。
我对这个蛋仔派对并不陌生,前两天刚给孩子下载了一个。
大圣他们班级里很多孩子都玩,并且在班级里讨论。其中有个男生痴迷这款游戏,衍生出了一套自创的课间游戏,还搞了一个组织,一跟大圣吵架就扬言要把他踢出自己的蛋仔派对。
大圣没有玩过,总是特别好奇,有一天他回家问我们,妈妈能让我看看那个游戏是什么样的么?
我们家对待游戏向来比较开明,想当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在我的一手带领下学会了植物大战僵尸,乐此不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索然无味就慢慢淡忘了。
为了能和同学有点共同语言,同时也为了满足点好奇心,老笨也给他下载了一个,大概是没啥游戏天赋,小家伙懵懵懂懂的玩了一会,一脸莫名其妙的说,这破玩意有啥好玩的。
上次他同学也给大圣洗脑过【我的世界】,同样是玩了五分钟,就果断自己给卸载了,回头还和人家反洗脑,这个游戏一点也不好玩,我给你推荐个【小狐狸】(一个他非常爱的英语学习app)吧,特别有意思,搞得对方一脸蒙圈。
有些东西对孩子来说,越是禁止,越适得其反。让他体验了,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
经常有人问我那孩子如果沉迷手机怎么办,其实这件事大人绝对要负主要责任。
我们家人既不打游戏也不爱刷手机,大圣幼儿园有一阵不爱看书,我就不管他,自己没事坐沙发上看书,他有样学样慢慢就开始沉迷读书了。
小时候对手机没有形成依赖,长大后就没那么容易陷进去。
大圣班上那个痴迷蛋仔派对的男孩,家里是做点小生意的,没时间管孩子,小孩就是被“手机保姆”带大的。每次路过他们店都能看到小孩在玩手机,一玩玩到晚上十一二点,上课甚至困得睡觉。
刷短视频、打游戏的爱好已经刻烟入肺了,这时候再让他戒,难度当然不亚于瘾君子戒毒。
有些家长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怨气全撒在孩子身上,只能进一步激化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很多家庭悲剧由此而生。
手机游戏的设计机制就是让你丧失自律性,获得满足感和娱乐体验,它考验的不是年龄,而是人性。
成年人都抵挡不住,何况是孩子呢。
除了家长的引导,手游公司也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
小孩玩手游上瘾,花家里钱充值,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凡是能充值的游戏,必须对未成年人禁止,这是底线,游戏公司设置严苛的监管和预防机制,在技术上并不是什么难题,设一个简单的人脸识别就能杜绝大部分小孩偷拿大人手机充值的情况。
如果一个技术公司的防沉迷体系可以让孩子轻而易举的绕过去,那还养着那么贵的程序员干嘛?
为什么不做呢?说到底还是利欲熏心,默许收割孩子这波韭菜。
游戏公司当不好守门员的角色,监管部门就得及时跟上。家长正确引导和手游健全机制,缺一不可。
蛋仔很可爱,但是围剿孩子张牙舞爪的样子,很可怕。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