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日] 上野千鹤子 / 铃木凉美, 新经典文化出品,2022年出版,豆瓣评分9.4
主编导读 
《东八区的先生们》下架了,面对这部几乎被群嘲的号称“精心”打磨十年的剧,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样的疑惑:张瀚真的不觉得这些内容有问题?或者,周围怎么没有人告诉他?
对于这个问题,一位日本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对日本作家吉行淳之介(通过描写男女关系探索人性)小说的评价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
男性作家自说自话地诠释女性,正因为他们梦想中的女性与现实中的女性之间存在鸿沟,男性的风景才会如此绚烂多姿。......他们的作品是男人一手缔造的“女性叙事”,一览无余地展现了男人内心的风景,而这实则是“男性叙事”。
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对待感情的态度虽然离情感的正确导向相距甚远,甚至是丑恶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
这也类似《东八区的男人们》的豆瓣高赞评价:这部剧最大的贡献是真实反应了部分男性的真实想法。
这不禁让人发出啼笑皆非的疑问:“男人们!是可以信任的吗?”

这也是上野千鹤子新作《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的备选书名之一。是不是感受到了日本女性同样的疑惑与呐喊?
这本书以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间来往的24封书信为内容,每封信如同和朋友的聊天般,就恋爱、性、婚姻、工作、女性主义等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个信息交流快速便捷的当下,书信的互动方式更深入,也更有针对性,也“逼”上野千鹤子写下了许多未曾在公众场合表达的话语,难能可贵。
铃木凉美是一名日本前AV女演员,曾做过报社记者,现在是一名作家,话题性的身份前缀让她刚开始对一些话题保有些许遮掩,但在两人真诚的“往复书简”中,她的自我剖析让读者看到了她把自我经历作为社会性样本分析的“极限”坦诚和勇气。
而上野千鹤子,虽然一贯批判男性思维,却始终表示不会对男性失望,因为她认为:每个人(特别是女性)最重要的,是真正建立起自我的独立世界,其次才是男女关系,母子关系,他人关系。
书中的文字,有些让人意会一笑,有些让人联想到身边人身边事,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你们的心声,我们同样感受得到~
文中插图选自日剧《东京女子图鉴》。
(路路)
既然不可回避,我们就从铃木凉美最初的工作谈起。
从高中起,她便是一位“原味少女”,这让她看到了男性最猥琐的模样,这段经历也决定了她对今后感情的认知:男女双方的性行为都是基于各有所需的经济行为,和爱与感情没有关系。她鄙视那些付钱来得到性的“大叔”,尽管她也知道对方同样看不起她。
但那又怎样呢,自己以出卖身体的方式就可以轻松换到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难道不也是一份工作吗?那时的她甚至鄙夷那些不付钱就得不到这种东西的“大叔”。
出于这样的理念,她在从事后来的工作时并没有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这也让她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个行业的众生相,身处其中的女性并非外界认为的完全是被迫的受害者,而是希望被外界“妥善赋予被害者之名”:一边对抗自己的逆境,一边继续利用自己的身体享受这份“待遇”。
“这个行业的男人女人都愚蠢透顶”,她说道。这样的心态让她更加鄙视男性,对他们灰心绝望;而反过来和她相处的一些男性也会拿她的工作经历轻视她,这种状态使她彻底放弃了对男性的理解。
“长久以来,我认定男人愚蠢的无可救药。我能否正视他们,追求相互尊重的性和爱?答案依然悬而未决。......我们是否有必要通过性与男性建立精神层面的联系呢?”
这时的她才明白,自己可以告别这一工作,但永远无法告别这一身份和它带给自己的影响。后来的她在学业深造,进报社工作,都是想极力摘掉这个前缀,尽管她真诚地反思自己并没有过后悔,更多是凭自己当时的心情做出决定。
对于铃木凉美一直追问“如何对男人不感到绝望”,上野千鹤子的回答是:她遇到过值得相信的人,和他的相处让她看到过自己美好的一面,所以并不会轻易对男性悲观失望。
所以,最好的感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是有道理的。
“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
而相反,男性对女性的认知可能就没有这么深入的反思。
虽然今天的男性已经习惯了和女性并肩工作,但他们似乎将女性简单地分为三类:尊敬的对象(老师和同事)、保护对象(妻子和女儿)、性对象,而且希望女性待在各自所属的类别中,不能越界。
就像作为《东八区的先生们》编剧的张瀚,现在的他也许还在疑惑问题出在哪里,也许他觉得自己剧中的创意是幽默有趣的,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是不是在刻意找茬?
他很可能没有意识到,社会对性别歧视的容忍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然就是周围人也为他营造了一个这样认为也无妨的环境。
对于类似这部剧的言论和行为引发的舆论抨击,涉及其中的人和事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一贯是:删除视频—本人道歉,尽管当事人心里可能并不认为自己错了。但,有这样的被迫态度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他们会逐渐明白:一些言论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发表。
作为近几年在女性话题中频频发声的上野千鹤子,无疑是位女性主义者,她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一身份的呢?
其实,对比女性主义者,她更多为读者呈现出的,是作为社会学家的身份追问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
比如对于女性遭到的侵犯和伤害事件,很多男性的反应都是“我才不会这样做”“我和他们不一样”。但问题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作为受害方的女性出面来控诉,继而引起广大女性的同理心,比如“Ⅿe Too”运动,更多的是“girl helps girl”。
但上野千鹤子会发问:属于男人的问题不应该由男性来解决吗?
她的观点是,如果没有与女性运动相匹敌的男性运动,原因只可能有两个:要么是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害性,要么就是他们从中受益。
男性如果有对女性的共情和同理心,会产生“说不定我也会这样......”的反思心理,也更可能愿意直面身为男性身上的危害因素。
但遗憾的是,当下更多的解决方式是“教女性朋友如何防御色狼”“夜间外出女性如何保护自己”等呼吁指南,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也是铃木凉美对于“社会结构和女性主体”的疑惑:
“质疑结构本身和姑且应对当前的现实以免受到伤害,必须两手都要抓。可要是把后者做到了极致(女性把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做到极致),便会助长男性逃逸的倾向。若是一味追求前者,就会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遍体鳞伤(因为打破现有壁垒的难度之大)。”
上野千鹤子对此的视野很开阔:兼顾外部结构和内心意识何其艰难,但每代人和社会对此问题的解决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她的母亲那代人信奉的更多是隐忍,“男人就是这样子”,并把这一智慧传给女儿;而上野千鹤子这代,会拼命反抗却也遍体鳞伤;到了铃木凉美这代,已经认识到了现实的“墙”有多厚,会借用一种狡猾的巧力来生存;而下一代的女性,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坚信女性各方面都不比男性逊色,发出了理直气壮的呼声:“我无法忍受这样的不公!”
这,就是上野千鹤子最想看到的“厚着脸皮”优先追求自身利益的姑娘们,先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利益,无关性别。
所以,上野千鹤子贴己地劝告铃木凉美:抛开是否对男性失望的追问,在日渐有限的时间中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也许当下单身的你,看到周围的朋友聊婚姻,聊育儿,聊教育,觉得自己好像掉了队,但是没关系,这些都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而已。重要的是,过自己的生活。因为,无论结婚与否,生育与否,另一半和子女都不是“归处”。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许有人与你同行,也许没有。有旅伴也许是幸运的,也可能不幸。有时候,旅伴确实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光添彩。"
但不管有没有另一半的陪伴,到头来我们终究是“孤身一人”。
哪怕在遇到挫折和难题时,有爱我们的人陪在身边,但能够突破难关走下去的也只有自己。
对于铃木凉美关于社会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追问,上野千鹤子的回答也意味深长:对于人和历史来说,男性女性之间社会结构的改变不会像爬楼梯那样逐步发生,也不是一旦发生改变就再也回不了头,进一步退两步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争论时有,答案永远在路上。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上野千鹤子对男女问题的看法和眼界,作为一名社会学者和女性主义者,她建议女性要自立,这是最重要的;她不相信婚姻,但她清楚家庭纽带关系的无可替代性;她也认为男女关系的变革不在一朝一夕,会有波动反复,但对待不平等的事情仍要发声。
但遗憾的是,让男性拿起这本书,听听女性的想法,仍是她的一种奢望。但这些对话带给了铃木凉美正视自己的勇气,让她坚定了在写作领域真诚表达的信念,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引发社会关注的推动力量?
这些走在前沿的勇敢女性的存在和发声,总会带动更多的变化和影响,即使微弱,也总有光芒。
回到最初的问题:男人是可以信任的吗?
相信上野千鹤子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要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伤痛和感受;再此基础上,和对方建立起彼此自我对等的关系,才能体会到男女之间真正的信任和情爱。
PS.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赠书福利,我们会从关注了公号“她书单”的朋友中,选择2位赠送《始于极限》,谢谢大家一直的关注和支持!❤️
今日主编:路路,热爱阅读,关注女性成长、女性故事。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交流你喜欢的女性作家或女性故事,感谢转发分享~
 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