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昨天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会议宣布【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我后台很多朋友在问,是不是又要大放水了?
其实单看1万亿,很难看出什么。
我今天拉了些数据出来,跟大家分享一点看法。
1、量级
1万亿这个金额,应该说放在特别专项国债里,数额还是比较大的。
2020年,我们发行的特别抗疫国债,金额也是1万亿。
发债就是借钱,会提高政府的赤字率。
中国过去基本按照国际通行条约,把中央政府的赤字率控制在3%以下,即使20年的冲击下,也只是提高到3.6%。
2020年之前,我们的中央赤字率一直低于3%。
这次1万亿发行完,赤字率达到3.8%,说明财政不再拘泥于3%这条线。
很多学者呼吁的中央上杠杆,现在就是在慢慢上了。
另外,本次会议还提到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
今年提前下达的地方债额度达到上一年的60%,历史上只有20年抗疫那一年,达到同样的百分比。
20年显然冲击是很大的,这次从量级角度说,财政刺激的力度不输20年,说明救经济的决心很大。
决心不靠小喇叭,靠真金白银来体现。
1万亿最抓人眼球,但其实这次的财政刺激是3.7万亿,不止1万亿。
2、原因
发的原因说是今年自然灾害多,用于救灾防灾。
我查了下,前3季度的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是3082亿。
14-23年,10年间,前3个季度的平均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大概在2950亿。
所以怎么讲呢,今年你说灾害多,造成损失大也行,但是并没有量级上的偏差。
所以可以理解为,就是要让地方政府去刺激经济,去花钱,至于原因呢,这个不重要。
这是不是好事?
从经济角度说,显然是。
3、时机
此次要求5000亿放在今年发,剩下5000亿留到明年。
而且注意,现在是四季度,我们在四季度很少增发国债。
四季度更多是做明年的财政预算了。
按照今年年初的财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740亿元,增长5.2%。
实际今年前三季度的支出仅171231亿元,同比增长3.5%。
此次万亿特别国债要求5000亿花在今年,意味着四季度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幅将爆涨至18.3%。
这样来看,很多地方四季度的画风将迎来突变。
财大气粗了,我们的传统艺能——以工代赈又回来了。
各类基建,城中村改造项目都会上马。
4、钱从哪里来?
发债,就是发行债券去借钱。
那么这1万亿国债,谁来买,钱就从哪里来。
目前来看,主要是商业银行买。
这里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假设银行的钱没有变多,买国债多了,买企业债就少了,给居民/公司放贷的钱就少了。
市场反而处于一个收水的状态。
所以银行的钱也要变多,才能支持经济更好的扩张。
5、那到底是不是放水?
放水就是市场里钱变多。
让钱变多的途径,一种是商业银行把更多钱投到市场上,也就意味着银行的钱要变多。
这个就是货币层面的放水。
另一种就是政府借钱去花,国债,地方债这些就属于这种,都属于财政层面。
因此,真正的大放水,必须包含财政和货币两个方面一起发力。
如果单财政发力,则更多是救地方。
一般来说,财政和货币不太会打架。
如果打架,肯定是左右为难,经济不好的时候,你会看到财政和央妈互相甩锅,都说对方不给力。
23号的时候,国务院组织法首次修订,人民银行行长将明确为国务院组成人员。
很多朋友从职级上去判断升官与否,其实成熟的体制内朋友应该能看出,把央行行长放到了一堆能管他的人里面,你们说独立性是增加还是降低了?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了?
因此从财政这么大的力度看,乐观估计呢,货币政策或许很快会跟上。
未来几个月,如果你看到: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 降低基准利率
  • 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实施定向降准
  • 实施中期借贷便利(MLF)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措施,那都不用惊讶,这代表真的开始大放水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