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以来,一向与西方交好的印度,居然与加拿大打起了激烈的外交战,两国关系一度紧张。
双方在外交表态的措辞上相互指责、彼此驱逐外交官、停发所有签证业务,在国际新闻版面赚足了眼球。10月19日,加拿大外交官及家属撤离印度,外交危机再次升级。
事件还得追溯到今年6月,一名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温哥华郊区被暗杀。加方称印度特工有很大嫌疑,而印度对此表示否认。
尼贾尔:加拿大卡利斯坦猛虎组织领袖,主张印度旁遮普邦独立,曾在2020年被印度列为恐怖分子。
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G20峰会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遭遇了莫迪政府的冷遇。
峰会期间,莫迪与一众国家领导人都进行了正式的双边会晤,但仅与特鲁多就“锡克教徒在加拿大反印抗议活动”进行了简短的非正常会晤。
加拿大锡克教徒张贴海报要求加方对印度展开调查
而特鲁多则在会晤中向莫迪申明“外国干涉”和“尊重法治”两大问题。因锡克教分离主义问题,印加两国分歧巨大。
加拿大国家安全顾问乔迪·托马斯表示,印度是加拿大“外国干涉”最大来源之一。
G20结束返程后,9月18日,特鲁多公开表示:加拿大安全机构已证实尼贾尔被刺杀与与印度政府特工有密切关系,外国政府在加拿大领土谋杀加拿大公民是在侵犯加拿大的主权。
此外,特鲁多还在加拿大国会、联合国大会等多个场合发表讲话,一再敦促印方配合调查。
多番旧事重提无疑狠狠打了印度的脸,印度外交部对此保持一贯的否认态度,并指责加方向反印势力提供庇护。9月21日,又一名旁遮普邦独立运动支持者,在加拿大温尼伯市被刺杀。
印加两国之间的你来我往如针尖对麦芒,引发两国矛盾的锡克教到底是何教派?为什么大批印度锡克教徒选择移民加拿大?其又是如何成为印度政府的眼中钉,导致印加两国关系恶化?
锡克教的由来
锡克教是南亚旁遮普地区的原生宗教(现锡克教徒多居于印度旁遮普邦),由印度教衍生而来,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宗教。
而旁遮普地区意指五河之地,印度河上游的五条支流汇聚于此,河水冲刷形成大片灌溉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使旁遮普地区成为古印度河文明的中心。
印度河地理位置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亚高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西北方的开伯尔山口入侵了旁遮普地区。
开伯尔山口
为了从思想上让土著人彻底顺从,雅利安人创造了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颁布了《摩奴法典》来稳固雅利安人的绝对统治与地位。
婆罗门教诸神
婆罗门教倡导种姓制度,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印度遂即进入吠陀时代。
严苛的种姓制度使得上层雅利安人与底层土著居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婆罗门教种姓制度
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本是一名旁遮普地区的刹帝利贵族,但他反对种姓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希望在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基础上,吸收伊斯兰教教众平等的主张,形成一个全新的教义。
锡克教就此诞生。那纳克倡导的教义吸引了许多追随者,这个新兴宗教在旁遮普地区逐渐发展壮大。
锡克教创始人、印度教虔诚运动领袖:那纳克上师
18世纪60年代,英国将殖民目光转向南亚。最初,英国殖民者以贸易为名,率先登陆孟加拉地区,之后通过4次战争征服南印度,随后武力占领印度中部的马拉特,最后于1849年将旁遮普地区收入囊中,自此完成对南亚的征服。
英国锡克战争
185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宣布,在大英帝国,印度人民享有与白人平等的特权,不受肤色、信仰或种族的歧视。
由于加拿大和印度都在英国王室的统治下,英属印度陆军中,骁勇的锡克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许多锡克退役军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
英属印度版图
教派矛盾激烈,锡克教诉求为何
在宗教信仰领域,就整体的宗教人口而言,印度教的影响力远远大于锡克教,英国殖民者也不在意二者间到底有何区别,因为锡克教被英国殖民当局草率认定为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
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分化瓦解南亚的反英势力,英国殖民者决定利用南亚固有的宗教、种族矛盾,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印度教徒(包括锡克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
锡克教自诞生的五百年来,旗帜鲜明的反对种姓制度,有着独立的信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却一直被莫卧儿统治者和英国殖民者认为是印度教的分支。为了替自己的教派正名,1873年,一些锡克族地主成立辛格大会,反对英国把锡克教当作印度教的一个分支,并出版《我们不是印度教徒》一书来向社会强调锡克教的独立性。
锡克男性名字都带有辛格二字,如印度第17任总理曼莫汉·辛格
旁遮普三大教派间冲突不断,各个教派内部不同阶级的信众亦是矛盾重重,加深了旁遮普地区社会裂痕。20世纪30年代,随着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英国殖民统治的衰落,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民族独立已成大势所趋。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
独立的利益划分则成为三大教派间争夺的重点。1920年,锡克人成立代表自身利益的阿卡利党,反对少数上层分子同英国勾结,将寺庙财产和税收归为私有,要求成立单一的锡克教国家——“卡利斯坦国”。
印度阿姆利则,金庙锡克教圣城,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
1945年8月,英印殖民政府在首都德里宣布就独立事宜展开讨论,三大教派各自的政党对这场关系着南亚未来的政治安排展开了激烈较量。
代表印度教的国大党希望英国退出后在印度建立由国大党支配下的中央集权式的印度联邦,穆斯林联盟谋求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代表锡克人利益的阿卡利党要求建立一个保护锡克教族群利益的政府。
英印各党派独立协商
而旁遮普因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教派关系,成为左右南亚未来政治走势的关键,旁遮普地区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大教派政治力量对此进行了疯狂争夺。
多方势力博弈之下,旁遮普地区分裂已不可避免。分界线问题则成为引发大规模教派冲突的导火索。
拉合尔、阿姆利泽地理位置
在分治的背景下,三大教派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阿卡利党主席塔拉.辛格呼吁锡克教徒为族群的未来斗争,教派煽动使锡克教徒的仇视情绪高涨。
为了将穆斯林从东旁遮普清洗出去,从而建立一个锡克教徒占多数的锡克教国家,锡克教徒毫不掩饰正在着手准备对东旁遮普穆斯林发动大规模暴力屠杀。
从1947年5月开始,锡克教徒就开始大范围搜集资金、设备,引进武器、建立集权组织,组建以村落为单位的教派武装,建立锡克教阿卡利军。穆斯林也在为应对边界划分做准备,穆斯林民族联盟卫队的规模在6-7月间迅速扩大。
锡克教武装
同时,印度教内衍生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追求一个国家(印度)、一个宗教(印度教)、一个民族(信仰印度教的民族)。
事态发展俨然超出英国所能掌控的范围,于是英国决定加速印巴分治的进程。1947年6月,《蒙巴顿方案》出台,决定将英属印度分割为以印度教(英国殖民者将锡克教视为印度教分支)为主体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的巴基斯坦。
末任英印总督:蒙巴顿
旁遮普也随之一分为二。西旁遮普的居民多为穆斯林,便加入巴基斯坦成为旁遮普省;而居民主要为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的东旁遮普则成为印度的旁遮普邦。
简单粗暴的划分并没有并没有达到三大教派的预期,反而为旁遮普地区的紧张局势添了一把火。旁遮普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当时整个南亚冲突最为严重的区域。
旁遮普地区(淡色)一分为二
印加两国因锡克教矛盾不断
印巴分治导致的教派仇杀使几十万人丧生,有1000多万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别迁移到印巴,造成了印度和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之间的对立。
宗教难民迁徙路线
独立后的印度旁遮普邦,尽管都坐拥良好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却仍深陷宗教冲突,人口外流严重,发展受限。宗教矛盾已成为地方政府与印度中央政府的矛盾。与阿卡利党谋求更大限度的邦自治权不同,锡克教极端武装分子并不甘心东旁遮普沦为印度的一个邦,要求旁遮普邦脱离印度成立独立的锡克国家——卡里斯坦国。
印度政府断然不会放弃旁遮普这个粮食大邦,1984年6月,时任总理英迪拉(印度教徒)决定破釜沉舟,发起蓝星作战计划,派军警攻进武装极端分子盘踞的锡克圣殿金庙,造成大批锡克教徒伤亡,打死首领宾德兰瓦勒·辛格,逮捕了全部极端锡克教领导人,企图以武力平息这场抗议运动。
旁遮普的国家分界线
英迪拉对金庙的进攻犯了锡克教徒的众怒,引发锡克教和印度教之间的尖锐对立。随后锡克教对印度教开展复仇行动,就连总理英迪拉被贴身锡克警卫开枪30余发。而印度教为了报复总理英迪拉被暗杀,爆发了全国性大规模骚乱,有4000名锡克人被杀。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和女儿英迪拉.甘地
印度就这样陷入宗教仇杀流血的怪圈,绝大多数极端锡克分子选择出逃印度,前往加拿大和巴基斯坦等地,试图在海外以迂回的方式兴起卡利斯坦运动,这批流亡海外的分裂势力一直是印度政府的心头大患。
目前,印度锡克教徒规模约2000万人。除印度旁遮普邦以外,加拿大的锡克教徒数量最多。据统计,加拿大的锡克教徒已超过82万人,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1%,这一比例已经高于印度锡克教徒的比例。
2016年-2021年,在加拿大移民群体中,印度裔位居第一。(数据来源:加拿大移民局)
加拿大境内分布着175座锡克教金庙,就本质而言,每一座金庙实际上是一个以信仰为纽带的侨团组织,被刺杀的尼贾尔便是一座金庙的负责人。
历届选举,为了获得本国锡克教徒的选票,加拿大参与竞选的党派都会公开替锡克分离运动发声,并且政府当局的高级成员有部分是锡克人。
加拿大国会反对党领袖—旁遮普裔贾格米特·辛格,因将1984年英迪拉采取的蓝星行动称为“屠杀”,被印度政府禁发签证。
21世纪以来,锡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坛异军突起,创造了加拿大政坛多个第一,例如1970年,第一位在加拿大创建社会主义政党马列党的旁遮普邦锡克裔—贝恩斯(Hardial Bains);1980年出任加拿大卑诗省省长的杜新志(Ujjal Dosanjh)是首位亚裔省长;联邦新民主党第一位亚裔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同样是旁遮普邦锡克裔。
2015年大选中,有20名锡克人当选国会议员,使旁遮普语一举成为加拿大国会第三大语言。
特鲁多的内阁中,包括国防部长在内,有4位部长是锡克教徒。激进锡克教分子在加拿大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政治资本,让特鲁多政府在卡利斯坦分离问题的态度越来越软化。
参加加拿大锡克仪式的特鲁多
以强人形象对外的印度总理莫迪,对锡克人态度的态度素来强硬,对于给予锡克教分离主义者庇护的加拿大,更是多次严厉谴责。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曾警告说,加拿大为锡克教极端分子所提供的空间“对两国关系不利”。
多年来,加拿大与印度在锡克教徒反印抗议活动这一问题上矛盾不断,极端锡克问题成为悬在印加外交纽带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8年,特鲁多访印之行接近尾声之时,被曝出欲邀请一名曾经试图刺杀印度前官员的锡克教极端分子参加以特鲁多名义举行的晚宴,引发印度政府的不满。
2020年,莫迪政府像在全国推行农业改革,作为农业大邦的旁遮普邦爆发了农民大规模抗议游行。而特鲁多在参加国内印度裔锡克教徒举办的活动现场,对旁遮普邦农民抗议活动表达支持,被莫迪政府指责加方干涉内政。
旁遮普邦农民抗议游行
2023年6月,印度又批评加拿大允许一场花车巡游,重现英迪拉遭锡克教警卫暗杀的画面。
印度当局认为此举有美化锡克教分离主义者暴力行径的嫌疑,是对印度主权和尊严的挑衅。
印加外交风波的核心根源在于,印度认为加拿大纵容锡克教徒煽动分离主义运动,甚至举行独立公投,破坏了印度的主权和国家安全;而加拿大则认为印度压制加方言论自由、侵犯其主权和公民权利。
加拿大特鲁多政府曾公开表示,在当地举行的锡克教公投活动是在加拿大法律框架下的“和平民主进程”。
同为英联邦国家,现在加拿大与印度的双边关系空前交恶。锡克教分离问题影响了印度与加拿大,以及巴基斯坦等国正常的政治、经济交往。原本于去年3月重启的印加《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已不知何期。
6月25日,加拿大锡克教徒为尼贾尔举行葬礼
(较原文有删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