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是与龙、凤并称的神兽,从不轻易现身。然而在公元15世纪的明代,却有三头“麒麟”先后来到帝都北京,出现在皇帝和文武百官面前……这些“麒麟”究竟是什么动物?它们来自何方?
“麒麟”进京记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秋天的北京城,一头异域巨兽在官员和使节们簇拥下,被缓缓牵到了明成祖朱棣面前。京城上下的人们,都对这头据说是“麒麟”的祥瑞投来惊奇的目光。皇帝本人也龙颜大悦——传说中,只有圣德之君才有缘见到麒麟。皇帝随即吩咐翰林院文人写诗赞颂,并让宫廷画师给它画了像。
现藏台北故宫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宫廷画家笔下的“麒麟”是来到中国的第一头长颈鹿。
今天的人们,一看画像就能看出“麒麟”的真实身份——不就是动物园里的长颈鹿么!没错,当时朱棣和群臣看到的,就是这种原产非洲的动物。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头生肉角,毛呈五色,性情温顺,不能乘骑,也不鸣叫,是罕见的祥瑞。而现实中的长颈鹿除了脖子和腿长了点,似乎差不多符合这些特征……当然,王侯将相们未必真的相信这头“长脖儿鹿”就是神兽,但也乐得把它当个装点盛世的吉祥物。就连明代中后期官袍上绣的“麒麟”,也改成长颈鹿的形象
长颈鹿怎么来的?
长颈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正逢郑和下西洋期间。不过这头长颈鹿并不是郑和船队从非洲运回来的,而是另一支中国出使船队回国时,随船来华的“榜葛剌”国使臣进献的。这“榜葛剌”,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可是孟加拉国位于南亚,那里不产长颈鹿啊!
原来,这头轰动京城的长颈鹿是个“二手货”,它本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苏丹送给榜葛剌国王的礼物。当时榜葛剌与中国交好,于是就借花献佛,把长颈鹿作为贡品转手献给了永乐皇帝。公元1415 年,郑和船队第四次下西洋时到达东非海岸,又带回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进献的另一头“麒麟”,这回才是直接从非洲原产地进口的。
其实早在南宋时,中国人就知道长颈鹿了。当时有文献记载了一种名叫“俎腊”的动物,它“皮似豹,蹄似牛”,项长个高,前腿比后腿长,显然是长颈鹿。“俎腊”这个名字来自索马里语“giri”(跟英语“giraffe”系出同源)。也就是说,在中国商船还没到过非洲的南宋时期,中国人已经通过发达的印度洋贸易网络,对非洲动物有所了解。
“皮似豹,蹄似牛”
有趣的是,郑和船队的随行翻译马欢,还在他的记载里说“阿丹国产麒麟”——阿丹就是今天的也门城市亚丁,位于阿拉伯半岛,没有野生长颈鹿。但亚丁与非洲大陆只隔一个海峡,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从非洲运出珍奇动物的集散港口。
郑和船队第五、六次下西洋时,都曾在阿丹国购买麒麟,只是没能活着运回中国。郑和船队第七次出航时,从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一带)又带回了一头,它也是20世纪之前来到中国的最后一头长颈鹿。
公元15世纪初,印度洋上的海路运输要比陆路快捷得多。排水量只有几十吨到几百吨的阿拉伯三角帆船,就多次从非洲运出长颈鹿、斑马甚至非洲象等动物。至于排水量可达2000多吨的明代中国“宝船”,就更不在话下了。
阿拉伯三角帆船
图源:amazon
公元15世纪来到中国的3头长颈鹿,分别来自孟加拉国、非洲本土和阿拉伯半岛。长颈鹿都能坐船跑这么远,可以佐证当时印度洋海上贸易的发达
珍禽异兽去哪儿
在公元12~16世纪的印度洋海上贸易中,除了丝绸、茶叶、瓷器、香料这些大宗产品,亚非各地所产的活体珍禽异兽也时常出现在商船货物之中。它们或是被当作进献君王的礼品,或是卖给贵族土豪当宠物。
明代时的中国船队,曾经从东南亚和印度带回神鹿(马来貘)、糜里高兽(蓝牛羚)、腽肭脐(小灵猫)飞虎(鼯猴)。从阿拉伯和东非海岸带回的除了长颈鹿,还有花福鹿(斑马)、马哈兽(长角羚)、驼蹄鸡(鸵鸟)等动物
早早就懂黑白配
这些动物不光被随船官员详细记录下来,有些还被带回北京的皇家园林里饲养,被宫廷画家画了像,成为宝贵的博物学资料。
然而,公元1433年第七次郑和船队归国后不久,明宣宗就下达了禁止商船出海的“海禁令”,之后几代皇帝也将此奉为国策——古代中国驶向远洋的航程,就此无奈地画上了句号。
撰文 | 张彤彤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7年5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