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划定北京城建筑的三个里程碑
侯仁之的学术理论既高屋建瓴,又惜墨如金;既穿越历史,也古为今用。北京举办亚运会、奥运会,他从历史地理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化与历史不可分割的关系建设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保护好北京的古都风貌。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紫禁城,它是封建社会宫殿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群,是历史上封建皇权统治的中心,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古迹上都举世闻名;二是天安门,新中国把一个旧时代的宫廷广场,改造成一个人民的广场,给北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景象,这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个里程碑就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建设,这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延伸,代表着北京开始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这三个里程碑归结起来,都在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上,都与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关。
10.谢绝题字,低调做学问
侯仁之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但他的低调谦虚也同样令人敬佩。2001年初,侯仁之接到北京市领导的一封来函,请他为后门桥西侧新造的一座供游人通行的石桥命名并题字。侯仁之在复函中写道:……建议前海东岸新建石桥即命名为金锭桥,这样什刹海上前后两桥,金银并称,不仅便于记忆,而且与金锭桥隔海相望的西北岸上原有胡同两处,即以大小金丝套为名。联想至此,更加有助于此新桥之命名。”“金锭桥由此得名。对于题写桥名这样流芳百世的事,可能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侯仁之却婉言谢绝了:因为我缺乏书法训练,近来又深感目力衰退……反复考虑,还是另请长于书法的专家执笔为是……我还记得90年代我为北京电视台18分钟经济社会策划撰稿,节目要宣传一些建国初期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侯仁之非常客气而坚决地婉拒了。
侯仁之作为教育家,对待学生犹如父亲、祖父,只要是人才能够提携的就不遗余力。1981,他的学生尹钧科读完研究生后,因其子女多,北大不同意留校,要回山东工作。但侯仁之认为尹钧科在研究北京方面已经显露功力,为了留住人才,从来不求领导的他给一位副市长写信请求一个进京名额,使得尹钧科没有回去,得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工作。尹钧科已经成为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11.超级“旅游”迷、长跑迷、足球迷
侯仁之的平等待人和谦虚温和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他30多年前接受过我的采访,透过他眼镜镜片后睿智的目光,会发觉他的渊博、机敏和真诚。虽然他与我不熟悉,仍在谈话结束时说:“你们要努力,你们有时间,我所剩不多了。”几年后,他通过我的领导曹子西院长带话,说在电视里看到我编导的《难圆足球梦》,但没有看全,希望我给他录一盘带子。我受宠若惊,很快将录制的带子交给曹子西先生,没想到他还托人给我捎来50元录像带钱。侯老热爱生活,他走遍祖国大好河山,而这种“旅游”堪称最高端的旅游,因为他在游走中考证出极有意义的科学论断。侯老多年坚持长跑,50年代在北大教职员工运动会上,40多岁的侯仁之进入了前三名,直到进入老年才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他的长寿与坚持锻炼分不开的。他还是个超级足球迷,在利物浦大学读书的时候,这座举世闻名的足球城的风气深深影响了他,直到晚年还总看利物浦的电视直播,国内比赛他最喜欢看北京国安,因为他对这座城市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90年代我写了一篇他眼中的北京城,不久收到一位叫侯研博的来信,说侯老出国前委托他给我回信。我以为是侯先生的研究生,后来听他的弟子尹钧科说,那是侯先生的孙子。我和侯老的关系在他熟识的人中根本排不上号,老人家竟然这样认真。
12.天堂见到母亲,兑现了母亲的心愿
2013年10月22日,侯老走了,一晃十年过去了他的离去在学界的损失堪称巨大,但也许可以弥补困扰他80多年的遗憾,他常说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对我说:等到有那么一天,我能坐在课堂里最后一排的位子上来听你讲课,该是多么高兴啊!遗憾的是,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了,妈妈没有看到这一天。如今在天堂,他见到母亲可以欣慰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一辈子都在讲课……”(完)
相关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