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一土狗
ps:2500字
引子
十一假期期间,海外资本市场很不平静,十年美债利率继续大幅飙升,从4.60%附近一度攀升至4.88%,上行了近30bp。
对于这个异常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政府债务问题、通胀预期、加息预期等等。然而,这一类解释均隐含了一个大的前提——美国经济还不错。
那么,美国经济滑向衰退,是否会导致十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呢?这个问题十分反直觉。但是,理论上,的确存在这个可能性。
这篇文章打算带大家从经济衰退的角度去理解十年美债利率的上行。

价格引导型vs数量约束型货币体系
首先,我们得了解美国的货币体系,这个货币体系与中国的十分不同:美国货币体系以价格引导为核心,中国货币体系以数量约束为核心
中国投资者可能会受国内现象的误导,从而误解美国货币体系内的一些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回归本源来对照两个系统的不同。
上图为价格引导型货币体系的极简图,它跟实际有所差距(ps:譬如,活期存款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别),但不失实质。
在这个体系下,美联储的抓手并不是准备金规模H,而是活期存款利率R因此,金融系统的扩张&收缩取决于两个因素:
1、活期存款利率的高低;
2、实体经济的强弱;
也就是说,金融系统是否扩张看利率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高低
在极端情况下,政策利率低到0%,实体经济也不愿意贷款,整个系统陷入
流动性陷阱
,需要美联储直接购买资产,扩张准备金规模H,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QE。

对称的,中国货币体系的着眼点在数量约束,以准备金的供需为核心,并不怎么调控活期存款利率,所以,这个体系也不存在流动性陷阱这个说法,反而会讲流动性堰塞湖。即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资金利率持续下行和社融增速持续下滑
总的来说,两个体系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借用概念的时候,需要保持谨慎。
经济衰退对流动性的冲击
在价格引导型货币体系之中,真正有意义的经济强度和政策利率的相对大小
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场景是:政策利率提高,金融系统收缩,十年国债利率上升
不容易理解的场景是:
经济陷入衰退,金融系统收缩,十年国债利率也上升

目前,我们很可能处于后一种令人费解的场景,因为,联邦基金利率实在太高了,在5.25%-5.5%。

如下图所示,当经济强度处于阈值之上的时候,系统内的活期存款派生状况处于正常状态;一旦经济强度滑落至阈值之下,流动性的供应将会出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下跌的不仅仅是美国长债,还有美元黄金和原油价格,这无法用简单的基本面因素解释,这是一次异常的美元流动性冲击。
替代效应和总量效应
之所以我们喜欢把经济景气和债券收益率上行挂钩,是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始终是替代效应
1、当经济向上,风险资产上涨,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上行;
2、反之,风险资产下跌,债券价格上涨,债券收益率下行;
然而,股市和债市之间的关系具备双重性,二者既有替代关系,也有共因关系。

一般来说,当美联储加息时,我们会从总量效应的角度理解问题,股票和债券会一起下跌。

吊诡的是,当经济向上时,我们又会倾向于从替代效应的角度理解问题,股票上涨,债券下跌。

然而,价格引导型货币体系隐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经济向上,体系内的活期存款增加;反之,减少。
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既会带来替代效应,也会带来总量效应
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性地忽略实体经济的总量效应呢?这是因为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替代效应都更显著
1、经济上行阶段
当经济持续上行时,风险偏好逐步攀升。虽然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是扩张的,但是,风险资产抽走了更多的流动性。站在债券的立场来看,替代效应不利,总量效应有利,但替代超过了总量。

2、经济下行阶段
当经济持续下行时,风险偏好不断回落。虽然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是收缩的,但是,风险资产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站在债券的立场来看,替代效应有利,总量效应不利,但替代超过了总量。

此外,这个阶段美联储一般会降息,去对冲总量的收缩,进一步弱化总量效应。

尴尬的拐点阶段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勾勒出下面的逻辑简图:
美联储的行为会产生总量效应;实体经济既会产生替代效应,也会产生总量效应。

目前,整个系统处于
拐点处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阶段:

1、美联储所产生的总量效应为负;
2、实体经济所产生的总量效应由正转负;
两种负面的总量效应叠加,系统进入了股债双杀的阶段,除了美元之外的资产,都要下跌。

从空间不一致到时间不一致
在《全球美元体系以及它的使用方法》一文中,我们讨论了本土美元和离岸美元之间的撕裂。
离岸美元的收紧主要来源于经济强度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本土经济强,离岸经济弱
这篇文章把着重点转化到了时间的不一致,美国本土经济已经转弱,但是,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刚性,并且美联储在how long问题上保持强势。
如果美联储继续保持鹰派态度,那么,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流动性进一步收缩,导致风险资产更大幅度的下跌
即美股更大幅度的下跌,才会引致债券市场转向,从而,反过来倒逼美联储转变态度。

逐步干涸的美元流动性
综上所述,我们就搞明白了美元流动性干涸的顺序:1、先是离岸美元;2、然后是本土美元
当本土美元衰竭时,十年美债利率会加速上行,美元指数会飙升,其他美元资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有趣的是,这个框架内嵌了一个反讽意味十足的推论:之所以十年美债利率快速上行,是因为美国经济滑落至拐点之下
上述的推导完全基于演绎法,是一个离经叛道的解释,它的解释效力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如果未来美国经济真的进入衰退,我们有必要重视确认经济衰退前的这波流动性冲击
因为,价格引导型货币体系隐含这种冲击的可重复性:不是十年美债利率飙升带来了衰退,而是,衰退带来了十年美债利率飙升
此外,我们对衰退降临前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会有一个更加漂亮的解释了:衰退会带来美元的极致收缩,美元收缩会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
本号唯一的知识星球号
定位: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
星球的主体是一系列具备一致性的模型
星主每天会通过增量讯息和市场反馈检验模型
这个检验过程就是每日的股市和债市复盘
因此,这一系列模型也是动态升级的
此外,星球里还有对重要的现象或事件的点评
以及一些跟公众号内容不同的随笔
欢迎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