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内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5.5%,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明显。展开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以来,消费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努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各方共识。但由于过去三年疫情期的 “疤痕效应”影响,老百姓普遍将手中现金用于提前还贷和提升储蓄等动作,市场仍有很大消费潜力可挖。
在提升消费,扩大消费的导向下,政府出台了多个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和措施,希望激活市场需求端,推动供给端加速消费市场变革,打通扩大消费的堵点和卡点。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方向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对需求端来说,绿色消费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消费绿色化体系,消费者的全员参与和认同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力量。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我国80%的消费者普遍认可绿色消费对生态环保的意义,对购买绿色产品和垃圾分类认可度更是超过90%。据《中国青年绿色行为报告》显示,70%的年轻人会主动关注绿色消费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衣食住用行等消费行为中。
(图源:DT财经x菜鸟调研)
伴随着消费绿色化成为消费领域的重要趋势,作为市场主体和消费供给端的企业该如何应对和回应这种趋势。在消费者追求绿色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企业又将发挥何种作用,去同步推动绿色转型。
1988年,受环保主义思潮影响,英国出版了《绿色消费指南》。书中将绿色消费定义为“购买避免危害健康、资源浪费、过度包装、使用稀有资源和其他危害环境的消费行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了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的消费形态。这可以看作是政府间机构推动消费范式变革的肇始。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2项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提出“可持续消费需要促进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从事绿色和体面的工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建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通过减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改善,推动绿色消费变革。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始倡导绿色消费,提出绿色消费的三层含义:
(1) 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2) 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能形成环境污染;
(3) 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
2016年发改委与原环保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迭代与发展,绿色消费理念逐渐被消费者周知与认可,在同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结合中体现出五个特点:
第一, 绿色消费鼓励消费的可持续性与绿色化;
第二, 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适度性和减量化;
第三, 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合理性和平衡性;
第四, 绿色消费成为绿色生活的实现方式,具体表现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
第五, 消费环节带动了生产、物流、设计、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伴随着90后、00后等新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消费结构改变、消费细分化和垂直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正在孕育的绿色消费市场未来将有数万亿级的增长空间。
当下,我国市场正处于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公众绿色消费意识显著提升。但绿色生态产品供给仍然不足,消费者对如何识别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究竟有多绿色缺乏专业的辨别和认知。
在双碳目标导向下,围绕居民衣食住用行的绿色生态产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加大对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标准的研发和认证,有助于指导企业扩大绿色消费品的供给,提升市场绿色产品的质量,加速推动消费绿色化转型的趋势。
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当下,国内绿色消费产品的标志认证五花八门,政府、第三方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和联合会、企业等仿照国际先进案例,推广发布了涵盖不同行业领域的绿色消费产品。
其中,尤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按照国际规则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最具有代表性,绿色“十环”标志象征着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图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官网)
“十环”标志秉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涵盖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包装运输、使用和废弃等所有环节,以标准认证为手段向企业提供市场供给,向消费者释放绿色产品信息,促进消费者辨别采用,倒逼消费品市场绿色转型。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现行有效“十环”标志产品标准共有104项,涵盖汽车、办公设备、家具、电子产品、日化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300多个大类。累计有5000余家企业获得了“十环”标志认证,产品型号近160万个,年产值约4万亿元。
2006年10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发出了中国第一张《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政府采购时选择环境标志产品。
同时,在“十环”标志所属行业产品的市场招投标采购行为中,不少招标文件的评审办法中都规定了“投标产品属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中产品的,有优先采购或加分的资格”。
另外,从2005年起,中国政府机构开始同欧美国家推动国家环境标志互认,目前已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认协议,提高了我国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帮助我国企业产品跨越相关绿色壁垒。
绿色认证和标准体系不仅为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提供了简单明了的判别标准,还为引导市场绿色转型,加速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发挥了风向标作用。
适度、减量和节约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之一,绿色消费的理念中也有不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制止浪费的产品消费原则。
在物质匮乏时代,适度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我们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消费水准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富足,浪费和过度消费现象不时出现,过度包装现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联想集团早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绿色消费,2012年联想集团的产品包装实现了90%由可回收材料构成,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成为产品包装领域循环利用的典范。
2018年,联想集团进一步开发出行业第一款新型竹纤维包装,是行业内最早实现“以竹代塑”的消费电子行业企业。竹纤维包装以其轻量化和强度高的特点,天然成为包装材料的备选之一。另外,竹子的生长周期为2~3年,属于快速可再生资源,使用完直接丢弃后,可以在3~6个月内完全降解,堆肥形成肥料,回归大自然。
塑造更多的绿色消费典型场景,将其融入到更多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积极赋能绿色消费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不少企业已经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绿色生活方式搭建场景。
作为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美团的“青山计划”已经发布了5年。在美团外卖App上,美团推出了“无需餐具”功能,到今年已经有超过2亿美团用户使用过这个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美团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向平台用户传递了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累计减少碳排放17.8万吨。
银泰百货联合生态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绿色商场”消费场景,让消费者进入商场就能体验绿色生活方式。商场无纸化借助了数字化技术,银泰在商场专柜布局了20000+台云Pos机,消费者同服务人员使用云设备完成支付购买等动作。核算下来,仅无纸化收银场景,一年就能节省1600吨纸,少砍伐40000课树。除此之外,银泰百货旗下的26家商场已经完全使用上了“绿电”,实现了100%的清洁能源供应。
当前,不少企业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转型上加大投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宣传大于实际,被媒体和公众质疑存在漂绿嫌疑。前不久南方周末发布了一份“中国漂绿榜”,包括特斯拉、三元食品等知名品牌均上榜,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还有部分垂直领域企业,深入本领域持续投入,但由于影响力和穿透性不大,难以出圈无法带动更多企业效仿,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却不如明星企业耀眼,导致同社会和消费者沟通不足,大大降低了品牌的绿色价值。
今年是中国绿公司联盟成立的第十年,我们希望跟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一起,面向消费、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倡导绿色理念,践行绿色方法。“绿色伙伴计划”以提高企业绿色品牌价值为目标,通过授权商业标识使用,利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产业平台赋能企业绿色品牌价值提升,扩大在产业界和专业人士间的影响力。
“绿色生活倡导者”商业标识
“绿色生活倡导者企业”是“绿色伙伴计划”2类8项商业标识之一,“绿色生活倡导者企业”申报面向消费品企业开放,伙伴企业未来将与中国绿公司联盟一道,携手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在万亿级绿色消费市场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关联阅读
· 中国绿公司联盟十年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