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似乎颇为受到芯片厂商的「青睐」。
台积电,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最近就宣布将投资约 38 亿美元在德国德累斯顿建厂,这将是台积电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在此之前,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德国政府签署了一份修订意向书,将投资约 327 亿美元在德国马格德堡建设两家半导体工厂,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外国直接投资。另外,今年 2 月,美国半导体制造商 Wolfspeed 也宣布,将斥资 30 亿美元在德国萨尔州建造芯片工厂。
这有点反直觉。此前大厂总是「偏爱」人多且便宜的亚洲,全球芯片 3/4 的产能集中在东亚的中日韩三国,最先进的 5 纳米和 7 纳米产能也都位于东亚。所以德国是依靠什么吸引了芯片厂商?
在德国建厂难道不会成本高居不下吗?
如果放在以前,可能的确会如此。
但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欧洲的芯片法案。
欧洲很苦恼自己在芯片产业链中的地位:目前欧洲占全球芯片产能的份额只有不到 10%,和欧盟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匹配。所以今年 7 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版芯片法案,希望在 2030 年前把欧盟芯片占全球产量提高至20%。这一法案规定,补贴金额由各成员国政府划定。
相对富裕的德国在其中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它宣布将为 31 个芯片项目提供超过 300 亿人民币的资助,其中七成资金由德国联邦政府提供,另外三成的资金由德国各州提供。这些项目涵盖芯片行业整个产业链,包括材料生产、芯片设计和半导体制造等。
在吸引英特尔投资建厂的过程中,德国政府最初承诺了 68 亿欧元(约合 500 多亿元人民币)的补贴,英特尔以能源和建筑成本增加为由,最终把政府补贴的金额提高到了近 100 亿欧元(约合 780 亿元人民币)。在台积电项目中,德国政府承诺投入的金额接近 400 亿元人民币。
德国是传统汽车制造生产强国,汽车产业价值 4100 亿欧元(约合 3 万亿元人民币)。而恰恰是这些传统观念的汽车厂商正在以过去从未有过的需求量购入芯片。
目前,德国汽车业正向新能源转型。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需要的芯片更多,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使用 1500 多颗芯片,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
同时,新能源汽车上芯片的算力快速提升,芯片占整车的价值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已达到整车成本的 5% 至 8%。在台积电的德国投资项目中,其他 3 家参与的厂商分别是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其中博世是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英飞凌和恩智浦则都是汽车芯片领域的巨头。
不过汽车行业需要的芯片并非尖端芯片,而是市场上制造技术成熟的芯片。台积电就表示,德国工厂将迎合德国汽车业的需求,制造技术等级并不最为尖端的芯片。
尽管全世界好多城市都想要当「下一个硅谷」,但台积电计划投资设厂的德国萨克森州的确有硅谷的影子。
早在东德时期,萨克森州就是整个东欧的微电子中心,目前拥有几百家和半导体相关的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中心,欧洲 1/3 的芯片都是在那里生产的,因而也被称为「欧洲的硅谷」,甚至当地的半导体行业协会就叫 Silicon Saxony。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给生产商提供经验丰富的芯片专家、年轻毕业生和熟练工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不仅有英飞凌、博世等集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于一身的公司,还有晶圆代工厂X-fab、西门子EDA,以及光学零部件厂商蔡司等全球知名企业。
所以虽然反直觉,但一个区域能吸引来投资造厂,一定是政策、产业链、人才缺一不可。反直觉的商业现象总有其原因所在。
本内容整理自播客节目「声动早咖啡」
关于德国成为芯片投资建厂热门地的更多细节 
 欢迎点击收听
原创 / 「声动早咖啡」
编辑 / 东君
设计 / Mori
排版、运营 / 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 科技巨头争着投资,Arm 有何过人之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