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曾经发过一篇名为《一个粉碎了一所加州高中的Insta账户》的文章,对NYT的一篇关于2017年发生在albany high的一次涉及种族歧视的事件做了总结和即兴讨论。而那篇长文,节选自伯克利本地作者Dashka Slater写作的Accountable,一本450页左右的青少年纪实文学书
书买来后放在了一边,直到我一个在附近公校当校长的朋友跟我说她开始读这本书了,催我读了一起讨论,我才赶紧翻开。书写的非常紧凑易读,但阅读过程中却毫不轻松,因为感情太剧烈,想法太复杂了。
可能为这件事情离我的物理距离太近了,书里所有提到的马路,快餐店,公园,都是我曾经住了五年,现在也不过离家开车十几分钟路程的地方,看整本书我都仿佛置身现场,书里年轻人们的情感书写的非常鲜活,也因而让我的心literally 觉得疼。 
作者Dashka对事件的还原非常细致。纵向说,她从事件发生之前这些青少年的家庭背景,友谊关系写到了事件结束数年后,这些年轻人分别的人生走向和想法演变。横向来看,她的调查做的非常扎实全面,几乎所有人的视角都被尽量中立,不被评判的展现了。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多篇人物心情的特写和对一些关键名词,政策发展,文化含义的展开介绍。能做到如此这般的彻底,细致,尤其是从头至尾对每个人物都赋予尊重和善意,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意图上都让人非常敬佩。 
尽管事实还原的如此详尽,或者正因为作者对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度克制,让我在读书过程中一再觉得有太多细节值得展开,很多段落也值得更深入的讨论。我边读边记,无需深思就已经写下了长长的名单:
  • 种族,亚裔,白人,非裔,混血
  • 性别,男女之间,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男生,女生
  • 青少年心理
  • 心理疾病
  • 人际沟通
  • 社交媒体
  • 取消文化
  • 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 社会正义
  • 心理治疗
这个名单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在书中有所折射,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也恰恰都是我这些年工作,阅读,实践和思考的相关领域。所以书读到一半,一个冲动在我脑中灵光乍现便再难抹去,我想对这本书做一系列精读的读书会。 
从创立insta账号发布内容的,是一个韩裔美国男生,鼓捣他开账户的是两个华裔美国男生,账户的粉丝,留言点赞者,也是后来被归为“伤害者” 群体的都是亚裔或白人男生。而被拍摄照片上传到insta的,被伤害的女生几乎全部是非裔或黑白混血女孩。所以这件事情既涉及种族,也涉及性别。 
让人觉得荒唐也痛心的,是身为少数族裔,也是美国长期种族主义的受害者的亚裔男生,成了这次种族歧视事件中的加害者。这种应该是种族主义反抗者到成为种族主义执行者的角色错位透露出的,是家庭或个体对种族问题,自己所生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今天我们生活环境基本常识的无知让人痛心。 
随着在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我也看到亚裔家庭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心力在孩子的STEM,各种理工科目竞赛,体育,音乐等特长上,唯独对生活在美国社会中至关重要的social science 视若不见。这当然不是基因或性格等个人原因导致的,而是和我们成长的社会,教育环境有关。这种知识的极度不平衡原本不成问题,甚至使人在优绩主义的社会成为“赢家”,但却在我们移居到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完全不同的社会后导致了巨大的问题。 
抛开政治理念不谈,我相信海外华人父母都会担心种族歧视发生在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此般担心却没有转化为学习了解种族歧视,反思自己相关经历的行动。结果就是想法和行动之间裂开一条鸿沟。一方面,家长内心深处深深的担心、恐惧孩子在学校被霸凌,被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却对这些话题避之不及,无从下手或抗拒了解。 
这样的情况若放在50年前,也许不是问题,毕竟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并不一定是坏事儿。但在今天,情况就不一样了。 
美国近年来红蓝阵营日益分裂,极右快速发展,左派在台面上也不乏空谈政治正确。取消文化的盛行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社会各个行业,尤其是图书馆和校园。而随着社交媒体对口号式的表态,热点话题的二元论推波助澜,社会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度降低,容错空间越来越小,对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的青少年环境越来越艰难。本就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有几个人经得起突发的全面“社死”呢?
正如书中那些男生,在被全校同学唾弃,羞辱,排斥后,剩下的只有冷漠,关闭自我,尝试自杀。你怎么可能指望被羞辱和排挤的人真正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理解被伤害的同学的痛苦感受呢?这样的经历并不能消除人心里的种族歧视,只不过让人学会更严防死守的隐藏的真实想法,内心和表面愈加分裂,更多仇恨,也更虚伪。
书里的案例发生在2017年,今天比起那时丝毫没有进步,有的只是更分裂简化的态度,更悲催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更慌张焦虑的处理者,比如校方或父母。
上周我参加了在在学校的种族平等相关话题的活动,我自认已经算是对这个话题挺熟悉,术语也了解的人了,但一场讲座听下来依然数次觉得不合理。讲座的老师提出了microagression, microinvalidation, microassult, microaffermation, microptorectoin, microchallenge, microintervention等等一揽子micro概念,让我不断想起《娇惯的心灵》的同时,对这种把力气都花在修辞层面的调整觉得荒唐。而这不断叠加的语言,以及细微到盘根错节的文化taboo又何曾考虑过FOB的新移民,或哪怕在这里生活多年却依然难跨文化隔阂的移民的情况呢?Acculturation 也好,Assimilation也罢,在今天未免都太崎岖了。
果然,后来讲到万圣节要对孩子的着装考虑周全,不要micro伤害到任何人的感情,一个刚从西班牙搬来的妈妈战战兢兢的提问她怎么帮孩子选衣服才能避开密密麻麻的文化炸弹呢?老师也果然对这个问题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答案。
从讲座出来,我更觉得组织这次读书会的急迫性。合作社的读者可能知道,社会科学和心理健康都算是我的“舒适区”,我也有组织读书会和带领工作坊的经验,这些都给我动力去做这样的尝试。但其实我懂的多少并没那么重要,让关心这些问题的人们在安全的空间,用我们的语言交流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共同学习,形成我们自己的微小社区,可能更有意义。 
那么,目前计划如下,这部分请务必阅读:
  • 眼下我想做的是在伯克利的线下活动,共处于一个空间的交流很重要。很遗憾做这样的限制,如果在外地的朋友想参加,也希望留言告诉我,我会考虑增加线上版本。
  • 预计十一月开始,一周见面一次,希望是在周末,具体时间可以由参与者一起商量。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为期一个月四次,根据讨论的情况决定是否延长到一个半月6次。
  • 人数在6-10个人之间。适合家里有各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参加。书中青少年身上展现的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早早开始积累的。所以只要你好奇和关心,孩子多大都可以参加。
  • 性质是读书会,不是讲座,所以需要参与者跟着进度阅读和参与讨论。
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因为我要在非常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去安排内容,组织活动;另一方年我希望参与者有一定的commitment, 所以这会是本公号开张六年以来,第一次收费。 
费用先按照四次来收,分为60和100两档,也就是15刀或25刀一次。你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负担能力自由选择。另外,我希望读书会可以支持伯克利的独立书店,所以凭在独立书店购买此书的发票,可以在总额上优惠5刀。如果你需要更多书店的信息,我很愿意分享。
这是今天扭时教育版的页面,Accountable书里家庭和高中生经历的冲击绝不会是此类事件的最后一例。对政治事件的站队,对公共议题的表态,都在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每天都能看到大量发生在校园中的对抗,取消,道德羞辱。我们以及我们如何教孩子去应对,沟通这些事件并从中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所生活的社会,和更多族裔的人友好的相处,让孩子拥抱自己的身份,不成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与加害者?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 你一定会有收获。
我会建一个Accountable读书会的微信群,如果希望参加读书会,请私信告诉我你的微信号,我来手动添加。因为人数有限,我按顺序加人,满10人截止。
接下来几小时我要出门,所以回应可能会有点慢。期待和你的共读~
- 相关往期文章 -
一个粉碎了一所加州高中的Insta账户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