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养娃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EduKnow数据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占比48.7%)会把家庭年收入的30%-50%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比例
学费、兴趣班、补课费、夏令营......钱具体花在哪里以及如何花,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选择与观念。
比如,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在超一线城市,选择国际化教育路径的家长,会非常注重孩子艺术与体育的培养。在上海,有牛娃通过从小打高尔夫打进斯坦福。
不过,金钱仍然是重要分割线
部分家庭由于预算有限,在教育规划时,他们显得更谨慎,更在乎性价比。
我们深度访谈了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的中产父母,或许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北京妈:准备1000万+,送孩子读美高
北京妈妈林敏博士毕业,女儿雨涵目前就读于北京某公立学校。
虽然,公立体系学费全免,但林敏用在女儿身上的教育支出丝毫不少。兴趣班、补课费、夏令营......雨涵的教育支出占到家庭年收入的30%-50%。
在刚结束的暑假,因为疫情全面放开,雨涵飞到美国参加了美高举办的夏校,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了近20万(人民币)。
从小学到初中,雨涵一直就读于西城第一梯队公立学校,在妈妈林敏看来,体制内学校更有助于打牢各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林敏对北京的体制外双语学校并不满意。
当然,公立国际部另当别论。
在北京,几所公立学校高中国际部,升学数据是相当“生猛”,属于参加洋高考的学霸们都挤破头想进的“香饽饽”。
如今,雨涵也在为进头部国际部而努力着,但这并不是唯一一条路。
因为“教育基金”充足,眼前的另外一条路还有去美高读书,这也是林敏送女儿参加美高夏令营的重要原因,提高英语的同时,也让雨涵提前感受美高生活,看她究竟是否适合去留学。
访谈间,我们为林敏算了一笔账,寄宿美高+美本需要1000万的预算,林敏笑着回答,“无论何时出去读书,都有预算。”
因为未来规划清晰,要为出国读书做准备,林敏从小“鸡”女儿的英语,在英语学习上,“至少已经花了50-60万了”,林敏告诉我们。
图源:pexels
另外一位北京妈妈Lily,在教育上也同样氪金数百万。
Lily的儿子Mike原本就读于北京第一梯队国际部,两年前,转学到大湾区某所有“牛剑收割机”之称的A-level牛校。
Lily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体制外路线,就不要纠结花了多少钱,因为这本就是一条非常“烧钱”的路。
一年二十几万的学费只是小部头,Mike从小学过画画、书法、跆拳道、击剑.......艺术体育两手抓,竞赛培训也没落下;没有疫情的时候,参加海外夏令营几乎是每个寒暑假的标配。在刚结束的暑假,Mike飞到美国参加夏校,跟着教授做实验,花了几万美金。
Lily没有算账的习惯,对于氪金几百万,她感叹说,“没办法,让孩子走这条路,上了贼船,就要走到底。”
如今,Lily正在为Mike寻找留学顾问,预算没有上限,要求是不踩坑,“只要值得这个价就行”。
Lily周边也有不少家长送孩子低龄留学,但Lily不考虑。在Lily看来,孩子的童年、青少年转瞬即逝,很多东西比升学重要。
“人生很长,不止有考大学”,Lily说。
性价比留学先要打破“信息差”!

👇扫码预约EduKnow留学菁英汇👇
一站式解决留学难题
留学预算有限,我们更在乎性价比
除了北上广超一线城市,我国内陆新兴一线城市也在不断发展与崛起。
随着这些城市中产的壮大,这波家庭也拥有了国际教育路径的需求。
韦芯居住在某中部城市A市,是典型的中产。女儿圆圆正在A市某美式AP国际学校读书,学费在25万-30万之间(年级越高,学费约贵)。
关于是否准备了“教育基金”,韦芯说“该花的钱就得花,就算做预算也没有用,因为现在物价还在持续上涨,但你心里得有谱,比如,如果现在去读美本,一年七八十万肯定是要的。”
图源:pexels
在网络媒体里,至今流传着一份“留学目的地鄙视链”图鉴。当中,美国位于最顶端,但与此同时,美国也最贵,并不是所有家庭承担得起。
因此,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家庭在留学时,把性价比放在首位
Cindy一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Cindy原本在川渝地区某B市就读于第一梯队民办学校,在Cindy爸妈原有的规划里,是打算读大学才送Cindy出国读书。


“但现在实在是卷不动了”,Cindy妈说。
即使还只是初中,Cindy每天早上6:30起床,“连轴转”到晚上10:30才能休息,看到Cindy总是闷闷不乐,Cindy妈心疼不已,于是将留学规划提前。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大几十万的英高、美高自然不敢考虑,欧洲其它国家还要另外学习一门语言,Cindy妈从朋友口中了解到,同是英语母语国家,加拿大的低龄留学政策非常友好。
加拿大,如果就读于私立中学,学费每年在20-40万不等;但如果是公立中学,学费便宜不止一半。基于家庭经济能力考量,Cindy选择了后者,“学费每年不到8万”。
Cindy居住在寄宿家庭,每个月收费8500人民币,还提供三餐。整体算下来,每年硬性花费不到20万。
和Cindy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男孩Andy。
高中时,Andy就读于公立学校国际部,课程体系为AP课程。
但来到美本申请季时,Andy一所私立大学都没申请,“因为负担不起,除非卖房”,Andy的申请名单上全部是美国公立大学,“因为学费便宜很多”。(根据2021年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名,公立大学在美国排名前100的平均学费为$11,849,而私立大学的平均学费则为$37,727。)
Andy成绩优异,最后拿到十多所美国公立大学的offer,但由于疫情原因,那一年美国大学集体涨价,无奈之下,Andy转头申请了英国大学。
在英国,只要是非伦敦地区,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总体花费比美国更为便宜。如今,Andy正在曼彻斯特读书。
深圳妈:出不出国不知道,反正,备了一套房
我们在访谈时发现,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做出5年规划、10年愿景。大多数父母对待留学的态度是——且走且看且准备,先存钱吧,万一呢?
是的,万一呢,钱总归能派上用场。
没去海外留过学,连英美大学都说不出几个,却并不妨碍父母为孩子未雨绸缪。
深圳妈妈雪莉就是其中之一。儿子目前就读于公立小学,雪莉之所以想给他规划留学,出于两方面考量
一来,她身边有几位朋友活跃在留学圈,从他们口中,雪莉感受到这群中产孩子在自驱力、自律能力和综合素质上与同龄人的巨大差异。
二来,公立学校的“内卷”令她疲倦。
孩子班级的妈妈群里,经常有人晒孩子如何过“特种兵”周末:一周七天,要么就是在补习、上兴趣班,要么就是去上课的路上。
雪莉甚至怀疑,这些妈妈到底真是为孩子好,还是在营造“为孩子做了很多”的人设,更或暗示家庭经济实力?
她反倒不同,从幼儿园开始,只给孩子两三项选择,但每一项都坚持下来了。比如篮球,比如英语。
“不要人云亦云,孩子到底是不是块料,父母在平常就能观察出来。天赋不是说上几个兴趣班就能激发。很多爸妈不过是在为自己认知局限买单。
她给孩子选特长班的准则就两点,适合,且孩子愿意。
“儿子绝不会说,这课是我妈让我去上的。”
这样一来,她的教育支出节俭而精准,比例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30%以内
像我们EduKnow平台,为父母们提供不少免费留学资源,也给雪莉的规划节省了一大笔。
我们调研也发现,父母们对顾问花费价格区间心里有数,整个申请季至少花费也在20万以上
但钱也需要花在刀刃上,而雪莉正在努力抹掉因“信息差”衍生出的不必要开支。比如,她考虑过送孩子低龄留学,听了好几场线上分享后,她对孩子的未来愈发清晰。
现在,她锚定了加拿大高中,孩子也正在锻炼语言能力,准备接触语言考试。

图源:pixabay

钱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雪莉现在处于半全职状态,时间自由,虽然家庭年收入约60万左右,但好在是本地人,趁深圳起飞的发展红利期也积累了几套房产
核心地段的房价目前还能扛一扛,即便行情不好,她们家也有得赚。
未来出不出国,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但至少作为父母,我们准备好了一套房的钱。
写在最后
为孩子这么砸钱,到底值不值?
《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能代表父母们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
“鸡娃”绝不只是中国的现象,在欧美国家,过去几十年里,社会贫富差距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教育回报率总体也在上升,所以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更大的时期
1970年到2010年期间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教育回报率的变化。(数据来自世界上193个国家。Psacharopoulos& Patrinos 2018. 蓝色为教育回报率。)
其实,值不值得问题对已经砸钱的父母来说,似乎意义不大。
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其实很少有父母会对教育支出的细分项过于在意。大多数父母只有在我们提问后,才开始复盘,组织答案。
他们在意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孩子是否真的有因此而获得成长。
或者这样说,读书和教育,他们本身就是目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也许,孩子会更容易接近幸福、自由和成功。
如果你是策略型父母!
想让孩子成长又成才!
11月12日Eduknow将在深圳举办
「人文·科技·艺术·体育」多重跨界的全新体验活动
打破留学信息差

少交教育智商税
届时,我们请到了全球「顶流」大学、知名国际化学校、专业机构和名企来做分享,阵容强大;现场我们还将带来演讲、圆桌、展览、演出、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分享活动,全生态链国际教育博览会,集合优质竞赛、科研、夏校与和课外活动集合,让您全面了解最新留学趋势!

本活动由万事达卡全程赞助
长按海报扫码
👇即刻预约活动席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