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低龄留学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华人家庭选择的曲线救国方式
"
最近两年,国内985211掀起新一轮大逃杀,分数线连年上涨,很多家长早早就选择退避三舍,从小学开始就给娃规划国际路线,但选定赛道后发现:费用、师资、语言环境——就像是三座大山,把许多爸妈压得喘不过气。
而且,结果的不可控性,也会让这比教育投资承担不小的风险 。
于是,源源不断的第三条路就被开发出来。
我们之前写过的上海妈妈举家迁到西班牙,用一半的价格让孩子接受纯正的欧洲精英教育,最后还能英美双申——这样的规划,除了移民申请难度有些挑战之外,其余都可谓是捷径。
当然也有更省力的办法,转道东南亚——就是不错的选择。真棒之选就约过带娃在泰国留学的昆哥的故事,把从泰国到美国的教育规划路径整的清清楚楚,大家可以看一年50万,够全家在泰国低龄留学?旅居5年,我总结的签证、租房、择校一手攻略》这篇。
其实除了泰国,东南亚还有一个超高人气的留学目的地,那就是马来西亚
根据EMGS(马来西亚教育服务部)的统计--
光是2022年,就有3949名中国学生选择去马来西亚留学,比上一年度净增长49%。
△根据EMGS的数据,2022年赴马来西亚读书的留学生中,中国学生的增长一骑绝尘
这还是选择到马来西亚读本科的人数,有更多的家庭则是通过低龄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接受马来西亚教育,因为不管是英语环境的浓度、还是AP、A Level、IB三大课程的成熟度,马来西亚在东亚都处在比较先进的地位。
今天文章的主角,Anna——就是带着两个孩子从上海到马来西亚留学的魔都妈妈,她经历了疯狂鸡娃,女儿“卷”出抽动症,自己濒临崩溃,最后远赴吉隆坡“重新开始”的一系列“事故”之后,终于收获自己心中最好的教育图景……在她的故事里,你能发现马来西亚低龄留学表现出的友好度竟然那么高,比如,这里有--
  • 普及度极高的全英语授课环境
  • 能有效鸡出孩子创造性的教育模式
  • 一点都不卷的亲子生活节奏
  • 非常完善的规划路径选择,让孩子从小就能为英美名校的申请打下基础
△第一年到吉隆坡的孩子们
关键是,你甚至可以花国内一半不到的钱,给孩子规划出一条更容易的斩获大藤或牛剑的路径,这实在是很吸引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带着两个娃深度体验马来西亚教育的Anna的故事,管窥那些带娃去东南亚低龄留学的家长,如何给孩子拼出一个很美好的未来。
被“卷疯”的我 
把女儿“逼”成了抽动症
我有三个孩子,老大今年已经工作了,其实她读书那个年纪,家长和孩子并没有“卷”的概念,我们可能会谈论“竞争”,但它不会到疯狂的地步,只要是一个学习自驱力比较正常的孩子,家里稍微管得紧一些,从小学一直平稳走到大学毕业,是没问题的。
或许是这个过程比较轻松,也让我在培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花更多时间关注欧美的前沿教育理念,那些看上去特别美的育儿方式非常吸引我,比如带孩子从玩中学知识,陪着他们认识自然,先学会观察世界,再接触书本知识,让孩子学会提问,为批判性思维打好基础……
我从2014年左右就开始实践“照育儿书养娃”的理念了。谁知道结果就是:
水土不服!
你知道吗?直到娃进了小学(公立)后,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在幼儿园让她上一个补习班——这是多大的一个错误。
她周围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装”的状态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识字数过千;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表演”的程度;至于英语,三五百的词汇量积累更是家常便饭,可我女儿呢,或许能认得许多植物,会读绘本故事,但和这些超人一样的孩子完全没得比。
但事实上,1年级的孩子其实不一定能感受到这些压力,真正直面压力的,还是父母。
比如在家长群里,老师会把字写得特别工整的孩子的作业当作正面例子po出来,后来我知道,这些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练字了,当在每次被表扬的孩子名单里,你都找不到自己孩子的名字时,这种感受是很糟糕的。
另外,家长群也常常让人崩溃。
我记得有一次,因为老师对写字的要求非常高,我女儿做作业的进度又慢,所以做到晚上八点,她还有一半没完成,但家长群里,有些幼儿园就开始练字的孩子的家长表示:我家娃准备睡了……
那一刻,我真的五味杂陈,有很深的挫败感。
但我的这个二女儿比较奇怪,她直面压力时有些钝感,而且她也不反感刷题做作业,所以差不多用一年时间,我把女儿的成绩搞上去了。到了三年级,她不但名列前茅,而且已经是中队长了,但你别以为这是个Happy Ending,跟着这个体制鸡娃三年,最早被压垮的,其实是我自己。
那段时间,虽然女儿的成绩上去了,但我总觉得自己是在被环境赶着走,在这条千万人竞速的成长路径里,我看得出她不快乐,但更不快乐的是我,我发现她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与我理想当中的教育南辕北辙。每次接娃,大家谈论的都是哪个补习班更好、哪个网课app更灵,身边所有的家长都特别怕输,这种情绪传染到我身上,就会演变成一种紧张,所以那阵子我和女儿的关系也紧张,我怕她从现在的位置掉下去,我嫌她跑得还不够快……
那段时间,连我丈夫也常跟我说:
你知道吗,我现在回家,都要先在门口听一听,先确定你有没有在吼孩子,如果你们在吵架,那我就晚点进门……
当我把压力转嫁给女儿的时候,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她生理上出了问题:她开始频繁地清嗓子皱眉头,频率远远超过了正常孩子,去医院诊断的结果竟然是——抽动症。
医生告诉我,当孩子的多巴胺分泌过于旺盛,却被一直按在那里做作业的话,就没有释放的渠道,所以外在会表现出这种抽动,医生当时说了很多,但有一句话是我的救命稻草:孩子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压力比较小的环境。
可以说这对我是一次“当头棒喝”,我突然发现,咱们是在拿命换高分,一旦看清事实,我就下定决心,必须要改变了!如果这个环境不行,那咱们就换环境。
认准马来西亚 
我们找到了理想的教育规划
逃离环境,就需要找到合适的目标。
孩子当时三年级,其实是小龄留学的范畴,要找到合适的目标国其实不容易--
我考虑过美国,但因为要拿到绿卡很难,那我作为陪读妈妈,只能在那边待90天,让10岁孩子一个人待那里读书,这不可能。
加拿大那时稍微容易一点,但气候实在是不太友好,有9个月都是冬天,如果孩子要运动、沐浴阳光,加拿大就不适合。
回到亚洲,我考察过日本,但当时小孩子留学日本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家长先去读一个硕士,而且日本的整体教育环境也卷,我不能才跳出火坑又入狼窝啊。
再看泰国,曼谷我不喜欢,乱糟糟的,三教九流都有,人气很高的清迈许多人推荐,但在我的观念里,清迈比较适合旅游,它缺乏一种国际性,会让孩子的视野受限。
正好这个时候,我丈夫看到了马来西亚的“第二家园计划”,仔细研读政策后,我觉得它几乎就是为了我带娃去读书所准备的--
  • 首先,它能让你获得吉隆坡的永久居留权(具体可以参考第二家园相关政策),而且,吉隆坡的整个自然环境,又特别适合老人孩子,有阳光、沙滩、海岸,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它的国际化程度又非常高,英语是最普及的一种语言,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英语提到跟母语一样重要的地位。
  • 另一方面,它离开上海很近,我们要回国也就是几个小时的飞机,而且吉隆坡的华人非常多,你几乎不会感到在另一个国家,心理上会有一种熟悉感。
△第一年到吉隆坡的女儿
当然,最后让我决定留下来的,其实还是马来西亚留给教育规划非常大的空间,在给孩子设计未来的教育图景时,它的几个特点让我心生向往。
第一:马来西亚有非常完善的英式精英教育基础
这可能和它很长一段时间是英国殖民地有关,所以英式教育里严谨、讲究学术深耕、house制度带来的良好集体氛围……这些都能在马来西亚找到。
第二:宽松的A Level 和GCSE备考环境
如果家长钟情英式教育,那像是花园国际学校这样的顶流,就非常适合,前两年A Level和GCSE还没那么卷的时候,他们的毕业生在这两项考试上,A*和A的比例都能接近70%,这样的数据还是很不错的。
第三:就算英美双申,这里也有很好的美国学校
吉隆坡很多学校的IB课程,都有很强的实力,像是吉隆坡国际学校,飞优、马尔堡……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他们每年的IBDP考试成绩都非常理想,我记得2022年,吉隆坡国际学校的学生平均分达到了36.2,通过率高达98 %。
第四:可以避开太过内卷的环境
其实不管是AP还是IB,国内这两年真的是卷上天,但如果你在马来西亚,面对的竞争局面要好很多,考虑到名校录取时的地缘因素,这种避开高内卷地区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
正是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让我觉得带娃在马来西亚,享受不焦虑的陪读生活,才是我理想中「好教育」该有的样子。
△女儿参加了童子军和伙伴们去尼泊尔露营
在马来西亚拼名校,越小越好
现在有很多妈妈们会来问我,孩子多小来马来西亚读书比较适合?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们举家过来的话,当然是越小越好,不管是从英语的提升角度,还是适应不同教育体系的要求角度来说,从小学就过来读,绝对会让孩子受益匪浅,特别是想要读IB课程的孩子,马来西亚的教育一定会给孩子打好非常坚实的基础,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时我带着娃来马来西亚,我们选择的是吉隆坡国际学校(俗称吉隆坡美国学校,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Kuala Lumper),原因很简单,我和孩子都比较青睐IB课程,这个学校不管是爬藤的升学率还是IB课程的质量,都很不错。
很多还base在上海的魔都妈妈都很惊异,我竟然给娃选了美国学校,让孩子读特别难的IB课程,但真的当孩子进入学校的体系和进度之后,我发现IB真的没那么难,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
这边美国学校一贯制课程,几乎从小学开始,就为孩子的IB课程学习在坐准备。
△学校的马来周活动
👉首先:它非常注重对孩子知识广度的拓展。
就拿数学做例子吧,根据我们从小学习的经验,某一个知识点,比如分数,你在小学一年级不会碰到,到了二三年级,开始集中进入这个问题,但到了高中,关于分数的内容可能又会“隐身”。
但这里不是,它或许在孩子7岁的时候,就要学会用分数的思维去解决很多问题,好比“一个Pizza给多少人吃要如何分”这类问题,学校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就非常积极地在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这其实就是IB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积累。
△学习马术的女儿
👉其次,他们非常看中写作的思辨性
这点也让我大开眼界,两三年级的孩子,你可能就要根据一个topic来写小论文。关键是,从立论到观点证明,整个过程中,老师教你的是如何列提纲、如何查资料,甚至是如何设计封面,这些写作SOP的不断强化、深入,是贯穿整个12年的教育的,唯一的不同是,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遇到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熟悉论文规范与习得各种写作策略的孩子,等到IB考试的临门一脚,怎么可能踢不好呢?
👉最后,也是特别能帮我省钱的一件事儿,那就是——这边的兴趣教育非常完善
在国内吧,报班几乎就是爸妈们课外花销绝对不能省的一环,但是在吉隆坡的美国学校,这一点就完全不用爸妈们“出血”,因为学校全给你cover了,这个学期是篮球、下个学期就是足球,今年学游泳,明年学国际象棋,而且马来西亚的各种亚洲校际联赛搞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都能找到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
△女儿去考潜水证
再说音乐和艺术:钢琴、小提琴、芭蕾舞,学校里各种兴趣班琳琅满目,你不想买乐器?可以,学校借给你!
而且在我们学校,孩子五年级后,必须要学一件乐器。我女儿来吉隆坡之前,我已经提前判定她是“音痴”了,没想到在这里选了长笛之后,她自己的兴趣上来了,现在都是乐团的第一长笛手了,很多次在大剧院做演出,我都能看得出,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件乐器,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女儿七年级的乐团毕业汇演
几乎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才会猛然发现,原来我十多年前藏在心里的那个教育梦想,竟然就这么实现了。
但说回来,这一切远不是一蹴而就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吉隆坡美国学校对她的“改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你要是问我经历了这一轮所谓的“出走与折腾”,亲自给孩子规划学业之后,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也很实际,那就是
规划这事儿,越早越好,马来西亚的强势是A Level和IB课程,孩子越小接受这些系统的训练,就能积累更多的能力。很多家长或许到了孩子高中了,实在卷不下去了,才选择出国寻出路,说实话,孩子基本上已经被“捏”好了,你要再有大的改动,真的就很难了。鸡娃规划就跟买菜一样,真要图新鲜,那就得——赶早!
好了,今天就先说这些,如果有任何关于马来西亚留学的最新教育政策,我再来跟大家分享。如果你对马来西亚教育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来小红书上找我,我的ID号是「叫我Anna.Wang」
Tips :我的马来西亚教育总花销
我就拿儿子目前接受的吉隆坡美国学校教育投资做“账单”了,对小龄留学比较有参考意义:(以下都已转换为人民币)
四年级的儿子一年学费16万
学校的课后班一学期大概1000-2000,也有免费的。
课外补习,基础的英语,数学,语文,钢琴,声乐课,总共一个月2000左右
一年教育投入不会高于20万
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总的学费➕生活成本(房租,衣食住行)约600万
本期福利
欢迎加入真棒之选海外夏校群,我们会定期分享小龄留学及各类夏校信息,今日入群福利:“QSTop100大学最便宜榜单”大盘点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