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今年的高考题公布之后,网上一片喊难之声,那高考题到底有多难?难在哪里?如果再让你参加一次高考,你能得多少分?我们先来实战一回,从最简单的语文默写题开始答起。
是不是你感觉有点无从下手?好像答案并不唯一?恭喜你想对了,这道题的答案真的并不唯一,填入的内容只要符合设定场景即可。所以此题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的题目,颠覆了我们对默写的认知,看来我们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不能停留在会背会写的层面上,而是要引导孩子去真正理解诗的意境、情感,要能与古人共情,这样才能在相似的场景灵活运用。深入地理解了一首诗,比泛泛地背十首能更有效地传承古典文化。
再请大家看看文科类的其他题:
1.语文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
以下为真题:
向上滑动阅览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藏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
B.“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
 C.“每个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有些“沟通者”会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而这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D.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材料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
西方媒体在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误会甚至引发良心危机。试题通过这一事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
这则材料连同题目共2583字,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提取信息的能力。现在,已经没有不重视阅读的家长了,但我们不能只是买回来书让孩子自己去读,还应该关注孩子阅读的质量,读完书鼓励孩子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提取信息,比如画画、讲述、做思维导图等。
引导孩子深入地思考问题,面对一件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智判断,也是我们要重视的方面,这同样可以在读书中培养。具体做法我会在后面谈到。
2.英语新课标卷应用文写作。
假定你是李华,你校外教要举办口语培训班,让练习口语的所有的学生两人一组练习,随机挑选两个人分成一组练习,你对此有意见,说说原因和提建议。
本试题情境使写作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开放,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和概括信息,从自己的视角正确评判周围事物和不同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不管是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其本质是相通的,如果按所谓的套路来写,也许可以四平八稳地得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但是那些打动人心的、精彩的文章,一定是有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创造性表达自己思想的文章。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作文的时候,一定不要纠结于错别字、好词好句这些细枝末节,而应该把格局放大,把精力集中于孩子有没有表达真实的自己,文章中的观点是ta自己的还是人云亦云。这样经年累月的累积下去,孩子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就会培养起来了。
3.物理:
将扁平的石子向水面快速抛出,石子可能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飞向远方,俗称“打水漂”,要使石子从水面跳起产生“水漂”效果,石子接触水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面的夹角不能大于θ .为了观察到“水源”一同学将一石子从距水面高度为为h处水平抛出,抛出速度的最小值为多少?(不计石子在空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这道题以趣味浓郁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物理模型解释有趣的生活现象,体会通过科学指导生活实践的学习获得感,凸显物理学科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学魅力。看来,多领着孩子出去玩,在玩的过程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才是如今学物理的最佳方法。
从以上文科类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凸显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着力创新精神培养。理科题目给我们的信息是,无论数学、生物、化学还是物理,都在反套路,反机械刷题上下功夫,突出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注重考查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试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加强了实验能力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
除此之外,不管是文科类试题还是理科类试题,都注重劳动教育、倡导体育运动: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当代作家陈村的小说《给儿子》,文中写到下田劳动的深切感受,年轻人经受劳动的洗礼,不仅能增强体质,“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还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恒道理。
这道题目的设置,旨在育人育心,弘扬劳动精神;数学全国甲卷理科第6题取材于滑冰和滑雪这两项典型的冰雪运动,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健体强身,全面发展;物理全国甲卷第14题以学生推铅球为背景,全国乙卷第14题以学生垫排球为情境,将物理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很显然,高考试题已经朝着大家期望的发展孩子思辨性思维、创新能力的方向在改变了,在这个ChatGPT的时代,怎样教养孩子才能使他拥有思辨性思维?创新能力又该怎么培养?面对未来,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一.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
引导孩子多观察、多猜想,多问ta“你觉得呢?”“你怎么看”这样的问题。
景芳老师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里分享的她和女儿的日常对话,对我很有启发。当孩子看到街边的梧桐问为什么有些梧桐树有果实,有些没有时,她让孩子自己来猜想,猜想之后去观察,发现差异,找到证据,然后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查资料验证了孩子最后一次的猜想——梧桐树分雌雄是正确的。在这里景芳老师用到的其实就是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这样的发现法可以归纳各种各样问题的发现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怎么运用这样的一种发现过程呢?其实就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的去观察,注意到一些现象,尤其是形成差异和对比的现象。然后跟孩子一起去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在认知科学里面我们都会知道大脑对于各种差异是最容易注意到,而且最容易感到好奇的。
昨天,我女儿的自行车胎坏了,我领着她去修理,看到修车师傅从外胎里掏出里胎,她特别好奇,问我为什么里面这个轮胎这么光滑、这么柔软,不像外胎那样又粗糙又硬。
我笑着问她:“你觉得呢?”
她捏了捏内胎,恍然大悟:“原来气是充进这里的!”
“那你见过可以充气的还有什么呀?”我继续追问。
“气球,”女儿自己找到了答案,“它们摸起来一样光滑柔软,一定是一样的材料做的,这样才能充进去气。”
“那为什么还要在外面套一个外胎呢?”
“保护?”
“对。那为什么还要有这些凹凸的花纹?”
孩子想不出了。“咱们在冰上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摔倒啊?”我给她搭个脚手架。
孩子想起了自己摔跤的情景笑了:“冰太滑了呗。我知道了,有花纹是为了不让自行车摔倒。”
回到家,我们上网查了自行车内外胎的材料,查了摩擦力,孩子一直都主动查资料,甚至说她要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不用充气就可以让自行车跑得很快。
因此,不管父母自己有多少科学背景,都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发现差异,寻找原因,提出猜想,找到证据,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在生活里面如果时常进行,会变得饶有兴趣,对于孩子未来探索和发现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很大的好处。
二.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时,读完了会讨论一些问题。比如: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有没有惊讶或是有疑问的地方?碰到具体感兴趣的情节,我就会问孩子主人公这样做对吗?你的看法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批判性思维》一书中说,“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不任由情感主宰自己的思想,不做谬误和偏见的牺牲品,不听信于不称职的权威或者一知半解的臆想。”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孩子,他才能够打破常规,面对问题时敢于独立思考,消解对权威的盲信。越到高年级,学习就越需要批判性思维。我们并不希望培养一个只会听老师家长话的空心小孩。在读书中经常这样润物无声地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久而久之,自然会提升ta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我们平常可以和孩子讨论社会热点事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将事情放到网络上讨论,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注定网上的事件光怪陆离、真真假假,面对一个事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里,有些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有些毫无逻辑,纯属于键盘侠的泄愤。
如果我们教给孩子发表一个观点要找到支撑它的证据,如果我们教给孩子看到一篇文章先分析它符不符合逻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发展起来。我在家里准备了一个共写本,平时想对家人说的话,自己随时的感想,身边或是网络上感兴趣的话题都是我们的素材。坚持这样的共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水平也能大大提高。
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体育锻炼。
朱光潜先生的《谈体育》一文,虽然是近百年前的文章,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今天来看依然一点都不过时。而且,其中阐述的体育运动的诸多好处,至今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朱光潜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说:“生命是有机的,身与心虽可分别却不可割裂;没有身就没有心,身体不健全,心灵就不会健全。”
他谈到了三个方面的道理:第一,身体不健全,聪明智慧不能发展最高度的效能。其次,身体羸弱可以影响到性情和人生观。第三,德行的亏缺大半也可归原到身体的羸弱。
良好的身体,除了是学习的基本物质保障之外,体育成绩本身也是中高考的一部分。体育成绩进入中高考,也和文化课一样,一分顶一分,有一些人虽然文化课成绩不错,能做到“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但因为体育成绩偏差,拉了很大的后腿,结果非但没有干掉千人,反被千人干掉。所以无论从高考成绩本身还是孩子自身身体素质考虑,都应该培养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现在正好是假期,我们可以把当家的权利大胆地教给孩子
把一周或一月的生活费交给ta,让孩子来计划在此期间的家庭开销,每天记账,不仅数学的应用能力会因此而大幅提升,而且ta自己管钱了之后,会比之前珍惜钱,不胡乱花钱了。还可以让孩子去计划食谱,搭配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然后学几样菜做出来。这样的厨房实验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做?是不是营养学、化学的知识都可以用到?看着亲手买回来的菜经过自己的手变成全家人享用的菜肴,并且得到了家长真诚赞美之后,孩子每天都会急切地盼望着下一个做饭时间的到来。
作者 | 王小唐  
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初中语文老师/童行书院兼职老师;
一个不满足现状,不断突破自己的自鸡妈妈;
一个勇于摒弃落后方法,追寻先进育儿理念的探索者。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