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了我一句话:
“为什么我陪伴孩子那么多,孩子依然不喜欢我?”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可是想解决好它有点难度。
奉献时间、奉献金钱、奉献情感,最后也没落着好。
难道我养了个白眼狼吗?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阶段,很多父母似乎总是有着跟上面相同的疑问。
得承认,看似无私的“无效陪伴”,有时比不陪伴更伤害孩子。
今天就来跟大家悉数下,哪些行为是无法联络感情的“无效陪伴”。
人在心不在
玩手机玩游戏或者做自己的事
“手机是不是才是你的孩子呀?”
前几天,跟老公在刚入坑的游戏里驰骋时,一旁玩玩具的孩子突然丢掉玩具跑过来围在我俩身边。
当时我是这么回复他的:
“你先别说话,自己去一边玩。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把这一局打完再陪你哈!”
孩子在我们俩面前又站了1、2分钟,才离开,走的时候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话,那会儿太投入了,完全没有听清楚。
后来游戏结束,冷静下来我特别后悔,我这不是变成自己以前经常批评的那种父母了吗?!
给孩子道歉后,孩子对我说:“没有关系,下次陪我的时候别再玩手机了。”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少年说》时,那个同样“控诉”自己父母的男孩:
“小时候,我总是认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大人拿着手机坐在孩子身边就觉得是一种陪伴,事实上这么坐会降低之间的情感链接。
真的还不如不出现在孩子面前。
根据曾经某数据显示,
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会看手机。只有三成左右的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做到专心致志的陪伴。
虽然如今手机的作用不局限于通讯工具,还是办公工具。
但常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父母,真的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个误区,就是我对于爸爸妈妈来讲并不重要。
因为在看手机时,很容易出现敷衍或无视孩子需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玩手机是对的,那我以后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现在忽视孩子,以后孩子就会忽视你。
和孩子在一起时,要跟他/她保持同频,不要人在心不在。
0沟通的陪伴,不是陪伴。
过度干涉孩子
对孩子控制欲过强
在生活中,有一种父母很常见,
外人来看,十分负责,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实际上在某些事情的选择上,过分干预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失去主动性。
朋友的妈妈就是如此,
从朋友上学就陪读,给她做饭洗衣,任劳任怨。
有一次她跟我抱怨妈妈管她太严,我还纳闷,帮你做这个做那个,明明是爱的表现!
去她家里做客后突然理解朋友的苦恼:
二十多岁的她穿什么衣服,妈妈还会在一旁干涉,高跟鞋不能穿,只能穿平底鞋,
出去玩的时候,要把朋友的职业、家庭、情感状况打听的清清楚楚
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不允许她和这个朋友交往。
更可怕的是,虽然朋友很讨厌,但是她现在完全习惯了妈妈的这种“摄像头”式的监管。
即使工作之后,买什么大件物品,也要默默跟她汇报一番。
心理学者李雪说:
“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意识上觉得是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
对孩子的控制,并不会对他们的人生带来正面影响:
一听到“我们都是为你好、我们这么做怎么会害你”就发怵
长大后,没什么主见,干什么都畏手畏脚不洒脱干脆
我没有父母微信,也从不互相打电话
还会把他们从身边越推越远,
有位从小就承受父母严重控制的网友说:
“30岁之前的我,都是在想方设法逃离他们的掌控。”
小时候,遇到什么问题,父母从来不会冷静下来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把他骂痛快了为止。
后来一看到妈妈发来的短信,他都会紧张害怕。
孩子的生命虽然源自父母,但并不代表他们要为父母的期待而活。
在早期,孩子需要依赖于爸爸妈妈才能更好的跟这个世界打交道,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爸爸妈妈也要一点点把自主权交到他们手上。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要靠自己探索出来的。
打击孩子
相处过程中让孩子逐渐失去信心
“打击只能让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
尤其在人多的时候。
之前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去广场上玩,有很多小朋友。
孩子们临时起意,玩起了天黑请闭眼。
结果,朋友的孩子频频被抓到,一开始朋友告诉他怎么做才能避免,
谁知道孩子听的时候挺认真,一到游戏里又成为黑洞。
当着大家的面,他十分嫌弃的批评了孩子:
“你咋这么笨?玩个游戏都总是输?”
此话一出,别的小朋友都跟着哈哈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朋友的孩子原本带着笑意的脸,一下子就冷成冰点。
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在外界交往时,也不会被他人尊重。
因为在外人面前打压孩子,无疑是给孩子亲自贴上那些标签,也给了别人可以打压他的理由。
打击教育不是教育,是在践踏孩子的尊严。
《人性的弱点》中曾经提到过: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没关系”“你很棒”这些正面的词,永远都比“你是猪吗”“一点用都没有”这些负面的词更能让孩子接受。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抨击出来的。
情绪失控
孩子被父母的情绪影响,易敏感
看过一个访谈节目,
从小就成长在父母双双情绪失控环境里的赵先生分享,
有一次姑姑让他去家里玩,当她向妈妈批准时,妈妈不允许。
赵先生坚持去姑姑家,结果被妈妈拽回了家。
走到楼道里时,气急败坏的妈妈用手里的相机在砸向赵先生的脑袋,又用相机绳子勒他的脖子
在半迷糊半清醒的意识里,他看到妈妈依然不依不挠:
“记住了吗?你听清我说什么了吗?”
到现在他也不清楚为何妈妈会因为一点小事,反应如此激烈。
可他记得当时自己的感觉:像是死过一回。
一个氛围良好的家庭胜过一所学校。
情绪稳定的家庭里,孩子的回忆也是温润有力的。
胡适的母亲,就是个情绪极其稳定的人。
当时他的大哥欠下好多债,一走了之后,这些债主找到了母亲的头上。
胡适从未见到母亲跟这些人言语过激,而是默默筹钱为他还钱。
后来大哥回来了,母亲也没有一昧的埋怨和指责。
胡适从始至终没有因为这些事受到负面影响,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给他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我的母亲》里,胡适给了母亲很高的评价: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格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养育孩子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修行,
和无数个处于崩溃边缘的自己对战,与自己的情绪智慧修行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但一定有让家庭更好而做出牺牲的人。
包妈碎碎念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现在对父母的要求太高了,
但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对待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般,需要每天的精心呵护。
不想在孩子长大后养成不好的习惯,就得从现在开始好好培养。
陪伴是实在的“双向奔赴”,不是人到场就行。
理解孩子,对孩子有回应。
不走心的陪伴孩子24个小时,不如放下手机、有耐心的陪孩子玩2个小时。
教育的有效,用对方式也是关键!
关注我,跟包妈一起轻松育儿
有效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同意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