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起,人们开始反思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反思为啥银行当时不行了……结论是制度不够灵活,风险不够分散。
为了防止大萧条再次发生,次贷市场应运而生(之前只有一级贷款市场,没有个人broker,谁要贷款买房就得去当地mortgage association去银行申请)


有了次贷市场投资人的加入,银行开始大胆操作,信用评级?收入考核?无所谓,你要我们就借给你!没钱付首付?咳,这都不是事儿,咱给你100%mortgage!(以上,以高于 market interest rates的利率借给credit达不到标准的borrower,是谓subprime mortgage)


是是是,您收入买这房有风险,我们投您也有风险,但咱俩其实都没风险——房价一直在涨啊,大不了房子卖了,谁都可以兜底!


卖了好啊!银行意在foreclosure,且用一系列复杂操作锁死borrower使其不得不foreclosure:


0首付➕subprime mortgage➕arm


Arm三年后,利率暴涨,月供根本还不上,正常情况borrower可以refinance来轻松避免foreclosure,但这里的borrower是0首付买的房,在房子上根本没有什么equity可抵押,所以根本没法refinance(买过房的都知道,还了三年月供还的基本都是利息)。于是,三年,银行就一个短平快foreclosure,低吸高抛开心坏了。


同时,investor也在买mortgage:银行mortgage被打包到贷款池,被评级机构评为最安全的投资(一堆高风险贷款被拴在一起,就相互平摊了风险,成了低风险),供investor来买。


次贷市场开心地运转着,殊不知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房价永远在涨”这一前提之上。


直到越来越多,乃至整片整片小区的foreclosure如雨后春笋,房子卖不上价,borrower发现他们欠的钱居然高于他们现在的房价,银行发现foreclosure了以后还要赔钱——链式反应正式开启,次贷危机排山倒海,最后人民流离失所,小银行破产,政府大笔真金白银救市,bail out大银行...here we go, Great Recession!


一切的努力从努力避免great depression开始,到great recession,人类总是善于走出一个完美的闭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