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为什么中国的新生儿越来越少,关键是90后、00后不生了,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年轻人,也不生了。
今年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2年的卫生健康失业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其中一孩440万,占比46.1%,二孩371万,占比38.9%,三孩以上143万,占比15%。

与往年相比,二孩三孩的占比继续降低,表明80后群体的生育需求已经得到充分释放,二孩三孩政策的效果正逐步减退。同时,一孩的生育数量也在逐年降低,2021年一孩出生人数已经跌破500万,2022年更是跌破450万。
2023年,出生人数会继续降低,最悲观的估计可能会低于900万。

为何出生人数暴跌,9月,和人民大学的李婷教授交流,我们一致认为有三个原因。

1、婚育绑定,非婚生子少
为什么东亚是生育洼地,生育率远不如欧美?最重要的原因是东亚不接受非婚生子,存在严重的婚育绑定现象。
其实欧美国家的人,结婚也很困难,而且他们往往把结婚视作成功的标志,他们与中国人一样,存在晚婚的现象,但与中国不同,欧美国家对非婚生子较为宽容,今天欧美之所以能维持1.5-2的总和生育率,半数是靠非婚生子。
北欧三国,50%多的孩子都是非婚生育,美国的白人、黑人社区,也存在大量的私生子和单亲家庭,欧美社会对非婚生子比较宽容,政府托育机构和法律保障也比较完善,非婚生育托起了生育率的半壁江山。
但是东亚因为文化原因,坚决不接受非婚生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为坚决。很多中国女性认为,保障非婚生子等于鼓励丈夫出轨,将二奶合法化,她们认为婚育绑定恰恰是对女性的保护。
婚育绑定下,结婚率降低必然导致生育率降低,现在结婚的物质门槛越来越高,远远超出年轻人的承受能力,这导致新一代的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男性已经达到29岁,女性则是28岁。
初婚年龄推迟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更多的妇女可能错过生育的黄金年龄。二是每一百年就会减少一代人,以前25岁生育,100年能生四代人,现在30多岁生育,100年才生三代人,给社保体系带来的压力立竿见影。

目前,中国人的终身不婚率还很低,60后、70后,女性的终身不婚率只有5%左右,男性在10%左右(娶不上老婆),但90后、00后,终身不婚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如果达到20%以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会降到韩国水平。

现在很多专家认为只要发放生育津贴生育率就会回升,但他们忽略了婚育绑定的问题,现在是结婚难,不是生育难,婚都没结,如何生育?
2、父母对子女的无限责任,养育标准过高

第二个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无限责任。中国人认为,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尽可能给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至少不要让子女阶层滑落,这导致中国的养育标准越来越高,其中教育上的花费尤其多。
在大城市,很多妈妈甚至成了“母职经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管控造成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妈宝男、妈宝女”,他们离开父母就没有生存能力,还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干预没有期限,很多年轻人找工作、结婚、买房、生子,都是父母操办,几乎没有选择的自由。这一方面降低了年轻人进取的精神,让社会丧失活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每个家庭的生育数量。由于要为子女的终生负责,一个家庭最多供养1-2个孩子,生育率必然上不去。
相对中国,日本的情况都要好得多,日本总和生育率是1.4,比中国高,主要是很多已婚家庭动辄生2-3个孩子,日本人没有国人那么看重阶层和教育,另外日本女性很多是全职主妇,不存在机会成本的问题(舍弃工作),而中国大部分是男女双职工,女性生育存在很高的机会成本,这也限制了生育数量。
3、中低收入者养育子女的数量大幅降低
第三个原因可能会违反很多人的直觉,那就是20年来,生育率变化最大的不是中高收入群体,而恰恰是月入三四千元(2020年标准)的中低收入者。
80年代起,我国就实行计划生育,规定体制内人员只能生育一个子女,否则就要开除公职,考虑到体制内人员是我国中产阶级的主力,其实我国的中产阶层,生育率一直很低,早就以一胎为主。如今放开二胎三胎,体制内的生育数量可能还增加了。
真正变化的,恰恰是中低收入者,20、30年前,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是农民,他们在农村长大,接受的是农村“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观念,他们认为,孩子是劳动力,生下来就能干活,父母对子女也不存在无限责任,子女能吃上饭就行。
虽然计划生育也在农村推行,但管控的力度远不如城市,那会农村家庭最少生2个,不少家庭还生3-4个,在潮汕地区,甚至有一个家庭生5个、6个的情况。
但是到了90后、00后一代,农村青年的思想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代农村青年,虽然有农村户口,但普遍在城市长大,在城里上学,他们普遍不会种地,接受的是城市的观念,渐渐地,他们放弃了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而接受了城市的“优生优育”。而三四千元的工资,显然不够“优生优育”。
很多调查都发现,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都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责任,现在的农村人最多生2个,对皖南地区的一项调查就发现,当地90后生育一胎的比例为57%,二胎为30%,3-4胎的为0。
“穷人就不要生孩子,生了就是害他”,“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不仅是城市人的思想钢印,农村人也接受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数据也能表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趋同,《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就显示,2020年,我国乡村初婚年龄是28.38岁,比2010年延后了4.42岁,而城市居民的初婚年龄是28.84岁,仅比农村高0.5岁。
至少在青年群体中,已经不存在城市-农村之分,农民文化、农民性已经在青年群体中消亡,现在占据青年思想的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如今的中国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路线,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决不能用古代人的标准去看待现代人。
当代中国人的要求,绝不只是吃饱穿暖,他们还需要稳定的预期,良好的保障、宽松的社会氛围和充足的休息时间,只有真正满足人的需要,才能真正的促进生育。好的生育政策,绝不是简单的“催生”,它一定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能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我相信,繁衍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生育率一定会再次回升。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应对。

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际国内形势的读者也可以加入,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