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他们的向上之路,没那么简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躺平”这两个字逐渐占据了朋友圈文案,“工作没劲,只想摆烂”,“拒绝内卷,携手躺平”……
也许是曾经的付出未能即时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是当下的努力没能给生活带来一丝起色,在“躺平文化”里,努力似乎成为一件不值一提的事。
然而最近刷到的一个综艺,却让我看到,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在一直努力的,努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着追逐自己的梦想。
(景甜:我看到刚刚那段,都对我特别有激励,我觉得努力,是可以挣脱境遇的枷锁的。)
1
往事皆清零,万事皆可期
让景甜发出这段感慨的,是《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的一个实习生黄凯。
在节目中,没有法律本科基础的他,要与比他年轻、比他理论基础扎实、比他实践经验丰富的其他实习生竞争。黄凯是今年8位实习生中年纪最大的,大学本科学医,毕业工作之后,几经辗转,还是决定放弃当下,去寻找热爱的行业。
在经历了五年屡败屡战的考研生活之后,他终于考上清华大学的法学研究生。
原本我以为,这种不畏结果、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坚持,已经是黄凯身上常人难以拥有的闪光点,然而最近一期节目里,他的家庭环境带给我更大的震撼。
“我一岁的时候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爸妈他们是在我一岁的时候离婚的。离婚之后他们俩可能把我当成一个累赘。”

面对刚刚聊完童年趣事的带教律师和同组实习生,真的很难想象,黄凯是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说出上面那句话的。没有对父母离弃的怨怼,没有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仅仅是陈诉一个事实,情绪稳定,眼神清澈。
他说,“我没有见过我妈妈……就去年才加上她的微信,然后她说叫我不要打扰她们。我就觉得,那就尊重她的想法。”
他还说,“我八岁的时候,我爸爸又生了一个儿子。在我六年级跟初一的时候,暑假他们叫我去带一下我弟弟。当时他的同事和一些朋友问他我是谁,他说,他就说我是我们村的一个小孩,只是帮忙来看他儿子。”
这时候就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黄凯会因为忘记对带教律师尊称一声“您”而道歉,为什么第一次考核错过提交报告之后,他会犹豫试探,却没有立即当面补交,而是进一步修改之后,发邮件提交。
黄凯,他始终小心翼翼,尽力察言观色。这是一种生活环境养成的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是野蛮生长的幼兽在反复摔打下被动磨砺出的厚甲。
命运对他出了手,他却拒绝扮演受害者。
爷爷给了黄凯读书的机会,他努力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出于现实考虑,他听从了亲戚的意见,选择康复治疗学作为本科专业,并于毕业后,在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常规的故事里,通常是工作之后,黄凯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赡养家里的老人,回报爷爷奶奶对他的养育之恩。
然而黄凯让我们知道,即使是不被命运偏爱的人,也有抬头看月亮的权利。
意识到读研深造的必要性,黄凯先是选择了边工作边考研,两年期间,他尝试了医学、金融等其他专业之后,最终发现自己真正向往的还是法学。
用两年的时间来试错,在黄凯看来是值得的,只有找到一份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终身努力的方向,之后的一切付出和努力,才会是有的放矢。
每一次的从头再来都不是原地踏步,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比以往更接近目标。
找到方向之后,黄凯停止内耗,果断辞职,专心复习备考。
做决定可能只需要一瞬,然而决定之后的坚守却需要绵长的意志力。
可能最初黄凯也预估过这一路的荆棘和暗礁,也想过会很难,却不曾想,这一难,又难了三年。
这三年黄凯是怎么度过的,外人无从得知。可以想见的是,没有稳定收入,年复一年做着一件似乎看不到尽头的事,无法以经济形式回报拉扯他长大的爷爷奶奶,想必周遭会有不少闲言碎语。
他却以超出常人的韧劲和专注,在这场与命运的拉扯中一寸一寸收复失地。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不曾听到他声嘶力竭的怒吼,却目睹他即便被按倒在地,遍体鳞伤,却仍然从容起身,淡然拍去身上的尘土,坚定迈出下一步。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可以选择如何走人生这条路。
黄凯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他眼里没有怨恨和嫉妒,他懂得感恩迄今所获得的一切,不愿让岁月在愤懑里蹉跎,更明白人生并非是与他人做比较。
他始终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奔跑,只在乎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目标。
所以在节目里,我们看到他在第一次考核后,虚心请教其他实习生,熬夜修改报告,然后补交给带教律师。第二次考核中,第一次打辩论的他熟读辩论稿,适时输出观点。第三次考核时,与同组搭档通力合作,只想尽力做好课题,帮助当事人。
我们还看到,他逐渐打开自己,与大家一同聊天说笑。当梁崴紧张不安时,给予陪伴和宽慰;当自己面对课题压力时,向室友胡明昊倾诉。
向别人展示善意,也接受别人的善意,对于黄凯来说,能否拿到KPI已经不是最重要,所有这些支持和阻碍,温暖和冷漠,都只会成为他日渐强壮的养分。
2
哪有那么多天才?
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
黄凯的室友胡明昊,与之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径。求学之路顺风顺水,简历漂亮,面试应答得当,还多才多艺,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一次考核,他率先提交法律分析报告,并在修改之后,成功获得了KPI。
第二次考核,辩论经验丰富的他担任队长,为组员厘清辩论议题的核心观点,合理分配任务,率领全队拿下了辩论赛的胜利,彰显领袖气质,是团队中令人安心的存在。
第三次考核,在明知自己不熟悉相关法条的情况下,仍然抱着学习的态度,选择挑战最为困难的课题。不会就去尝试,错了就来反思,无惧一时的输赢,只为长远的收获。
我想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在职场这个变相的人生赛场,优秀是最不值得拿出来夸口的,学霸也不意味着天下无敌。
那些面试时张口即来的答案,不过是一遍又一遍背诵之后的结果;那些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的法律报告,是主动找带教律师复盘之后完善出来的;辩论赛中出人意料的核心论点,则来自于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彻夜研读。
这是一个把自律执行到分秒的人。当被带教律师问到,是希望受到鼓励式教育,还是严格的对待,胡明昊想了一下说,自己还是比较适合严厉的老师,从小也习惯了被严格要求。
(胡明昊:我从小就被我爸要求,做什么都要雷厉风行……我从小到大都是严师,被夸奖很多,但同时也会收到同等数量的严格要求。)
因此,在第一次考核之后,尽管获得了KPI,他还是去找带教老师请教,复盘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三次考核中,发现了自己在《公司法》方面的短板,他在疯狂补课的同时,还请教同组竞争KPI的搭档,完全抱着学习的态度,全心投入案例研究。
我们看到的是胡明昊的名校硕士名头,没看到的是他站在学校图书馆某个角落独自背书的背影。我们看到他在辩论场上稳定发挥,成为整个团队的核心,没看到的是他从本科就多次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积累经验。
自认不是那种毫无准备也能临场发挥的天才型选手,胡明昊的自信,源自于事先的精细规划和充分准备。
其实哪有那么多天才?
那些不寻常的人,只不过是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用寻常的方式努力,是一种量变到质变而已。
而这种量变到质变,在现实中是可复制的。
刚进入大学就决定了要考研,他早早就把大学生活按阶段规划好。凭借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精准定位,他对每一次挑战都做出合理预期,只要全力以赴了,哪怕失败也不会遗憾,因此也能保持情绪上的稳定。
在学习、工作之余,胡明昊还有许多兴趣,打架子鼓就是其中之一。像每一个热爱音乐,喜欢在鼓点中挥洒汗水的年轻人一样,不聊法律时的胡明昊,也喜欢喧闹,也喜欢摇滚乐带来的自由。他甚至还跟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他担任鼓手。
这样看似少年老成又温润如玉的人,也有喜爱冒险、肆意洒脱的一面,也是有血有肉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人。
3
找对合适的方向
比埋头苦干要重要得多
本季实习生中最有趣的一位,大概就是梁崴。志向坚定,对法律有着赤诚的热爱。
他是几名实习生中唯二的本科生之一,想要在一众知名法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中“杀出重围”,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现实职场并非电视剧,不是有热血就能绝地逆袭。
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追求,有认真努力的态度,有认准就不放弃的冲劲,像所有心怀梦想的年轻毕业生一样,梁崴有初入职场的干劲和斗志。
会因为学历不占优势而产生自卑,也会因为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文而高兴地自封“小天才”,还会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带教律师持续争论,梁崴也有着初生牛犊的懵懂和天真。
相对于人生坎坷的黄凯,以及出类拔萃的胡明昊,梁崴其实是最容易让我投射到自己的那一个。毕竟,金字塔顶端的学霸只是少数,在职场中上下沉浮的大多数,是世间平凡的我们,而不甘居于人后,拼劲全力也想要闪耀哪怕一次的,也是世间平凡的我们。
几次考核,他有过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去汇报机会的失误,也有花费大把时间精力整理资料,在辩论场上却发现全然用不上的失落,还有自以为找到问题的关键,却被带教律师认为是钻牛角尖的迷茫不甘。
其实这些场景在职场中并不陌生,新人菜鸟,哪有不犯错、不迷糊的。发生在梁崴身上的一幕幕,让多少人看到曾经那个力所不及,只能无奈自责的自己。
被通知提前结束实习后,梁崴仍然抓住机会向带教律师重申自己的观点。这看似“中二”的一幕又让多少人觉得似曾相识,仿佛看到多年前那个心怀热爱,执着却明澈的自己。
梁崴中面试时曾说,他的终身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律师,也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怀揣着这样一种赤子之心,坚守着对梦想的追求,这样的人或许会在一两次比赛中被淘汰,但绝对不会被人生淘汰。
或许对于现在的梁崴来说,更为重要的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审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重新校准自己的法感。找到合适的方向,比埋头苦干重要得多。
4
触底了才会反弹
低谷也有可能会变成高点
节目里其他几个实习生也各有特色。
另一个本科毕业的“00后”汪雨橦,深知自己与其他实习生之间的差距。每次发布研究课题,她都会紧张地大喊“救命”,喊完之后还是咬牙坚持。
辩论赛前一晚,她一个人查资料、准备辩论稿直到凌晨4点,辩论赛上,有备而来的她成为本队的输出主力,一个人应对了对方多轮“炮火”。
实习第一天号称绝不加班的朱绰盈,在KPI垫底的情况下,也全力以赴,边学边做,把案件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完成了一份详尽的法律分析报告,获得带教律师的首肯。
看上去柔柔弱弱的许文婷,志向坚定,面试时就表明了自己想要做诉讼律师。备战辩论赛的间隙,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因为压力太大忍不住落泪。
短暂的诉说之后,抹干眼泪,转头重新投入工作,丝毫没有让队友察觉到自己的异样。
牛津学霸肖扬,第一次考核中不负众望,成功获得第一名,却由于性格原因,没有表现出队长的决断力,未能让团队在辩论赛中发挥出凝聚力。
从象牙塔步入职场,哪怕是学霸,也有应付不了的棘手情形。  
面试时被指出肢体语言过多的张雅琪,曾因为业余主播的身份,被带教律师质疑专注度。
第一次考核中,她所提交的法律分析报告因为缺乏专业性,被形容为“一封家书”。
然而这些都未能使她驻足不前,相反的,辩论赛中她反应敏捷,表现出舌战群儒的惊人气势。第三次考核中,她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并在谈判磋商中竭力争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表现出一名律师的基本素质。
踢馆实习生王艺妍妤,外形干练,一眼看上去就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刚刚留学归来的她熟悉《公司法》,还曾在律所有正式工作经验,待人接物都成熟稳重。

会见当事人时,能够适时给予解答,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与对方律师谈判时,不卑不亢,立场坚定的同时,强调双赢,为当事人争取到有利局面。
然而当脱离职场环境,一通与妈妈的电话立马暴露出她柔软而孩子气的一面。哪怕职场中可以独当一面,父母面前,我们都还是那个可以撒娇可以倾诉的孩子。
这也许就是这个节目想让我们看见的,每一次的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追求输赢的过程中,不断校准自己的定位,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只要不放弃最终的目标,一直走下去,猛然回头,就会发现,其实是站在了更高处,曾经以为难以逾越的荆棘沟壑,早已被甩在身后。
这一个个鲜活的职场故事,汇集成真实生动的职场图鉴,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这些始终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希冀着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实习生们,正在用他们争取来的这次机会闪闪发光。

不论是否能取得最终的offer,他们都让我们相信,努力的付出终将会被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