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部的一纸新文件,我和丈夫老唐真是焦虑死了。
我家女儿今年开学刚刚初二,开始学物理。开学第一次测验,就直接考出不及格来,着实惊到了我们。
老唐感觉女儿的理科思维堪忧,上课可能听不懂,于是立马找了一个老师开的小班,给她课外补习。别说,补课效果是立竿见影,第二次测验,女儿就考了80多分。我不禁咂舌,不愧是在校名师,请神请对了呀!
本来我们都认准了这位老师,打算让他带到初中毕业了,没想到国庆长假前,老师突然打电话过来,不但取消了原先假期里的课程,就连之前预付的学费也一并退了回来。
我大惊失色,赶忙询问为什么。老师也没有多说,只是语焉不详:“政策上有点变化。”
老唐当时还不以为意,毕竟政策上打击校外教培都打击了两年了,在外面补课的老师,草木皆兵,稍微小心一点也很正常,但最终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乐观地以为,等这次避完风头,肯定不会影响女儿补课。
结果我们这次还就想错了。没几天,教育部直接下发通知,自10月15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每一条都很有看头,其中对我家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第十六条:
  *摘自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物理名师,他真的准备无限期停课了!

这下歇菜了。女儿没了名师指导查漏补缺,也是有点不适应。然而政策刚发,没有人敢“顶风作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
但是还有一年多,女儿就要中考。按照目前的政策,中考提前分流,一旦落榜就没有高中上,也不能复读,只能去职校中专。
说句心里话,不是我歧视职业教育,也不是不知道以后还可以专升本、读研一步步提升学历。但就现状来看,职校中专无论是教学管理水平还是学习环境,都没法和普高相比,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犹记得今年8月30日,教育部还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有序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解决群众普职分流焦虑问题”。
这条新闻的积极意义我就不多谈了,但也折射出两层不那么积极的意味:
  1. 又开始给高中扩招了,又不准备大力发展职高了。所以这几年被分流走的学生(很多地区甚至是五五分流,想等来大众偏见的消除,想等来职业教育的春天,还要等很久,哪里等得起?这一代孩子出了校园,依旧要面临着社会层面的学历歧视。
  2.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知道「普高分流」至今仍是令无数家长头疼焦虑的问题。普高再扩招也扩不到100%,扩增学位也需要时间过程,起码就近几年,总要有一大批孩子没高中上,然后下场参考第一条。
其实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的观念已经算是非常佛系,认为让她做个健康快乐的人比做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重要得多,说难听点,大不了以后让她来啃老嘛。老唐被我感染的现在也想开了,对女儿学业的要求没有过高的预期。
但再降低预期,我们也不想让她上中专职校。我更担心的是,女儿会不会被霸凌,或者学坏?
想到我高中那会儿,就听说过某职校女生熊某某,一连扇了女同学几十个耳光,甚至助跑踹人,因此上了社会新闻。
我大学时也曾受亲戚的拜托,给一个中专女生做家教,辅导她的功课。但她完全没有学习的心思,逃学是家常便饭,说起未来也是一副无所谓、听天由命的样子。一问得知,她所在的职校整体氛围都是如此,学生爱学不学,老师爱教不教,这是一个几乎被放养的角落,认真学习的才是“异类”。
有一次我去她家上课,找不到她人,细问才知道她和母亲大吵一架,然后离家出走了。最后听说她中专也没念完,休了学,去学了纹绣之类的技术。
虽然现在听起来,好歹也是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但谁能接受把自家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个几年呢?尤其是,那可是青春期,对人格、三观塑造影响最大的几年。
想到这里,我们再也坐不住了,老唐甚至又想自己亲自上手辅导孩子。但想到往日的鸡飞狗跳,我想万一弄不好,成绩没上去,让本就不怎么牢固的父女关系再度破裂,得不偿失。
于是我只得毛遂自荐,接下了辅导女儿的重任。我不但重新捡起初中物理课本,甚至买了题目来做,仿佛要参加中考的是我。
还好,我比老唐脾气好,也更有耐心,目前还能坚持。
对于突然要大力度地限制校外补课这件事,我的很多朋友都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还能都禁了不成?
” “
别太慌乱,市场只是需要时间去反应而已。

甚至有一些脑子活络的朋友,已经开始盘算办法了。比如让老师来家里吃饭,顺便辅导孩子,然后把学费以别的名义给老师。问起来就说老师是朋友,来家里玩的,教孩子几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要知道,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给“双减”打了一个善后的补丁,让违规补课的惩处措施有法可依。而我相信,一次次地出台政策给课外教培“缩圈”,核心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
只是,我必须承认,这次我和丈夫也受到了打击。
先叠个甲:我个人没有唱衰反对政策的主观意图,以下只是想站在普通孩子家长的角度,谈谈我们的顾虑。
最近看了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一篇报告,题为《教育减负、 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里面盘点了从2008~2018年这十年间,各种教育减负的政策,对初升高的概率、家庭教育总支出和学习时长的累计影响。
看完就一个感觉:扎心
里面提到,寒门家庭,小孩升入高中的概率降低了9.3%;而富人家庭,这个概率上升了5.3%。这还只是体制内的统计,小孩走国际教育(比如出国读美高)的情形不算在里面,倘若一起算上,差距更大。
究其原因,差就是差在了教育投入上面。
过去10年减负,使寒门教育开支降低了21%,小孩每周学习时间下降了9.19小时。
这是寒门家庭发自内心地去响应政策吗?
不是,只是因为大部分家庭找不到教育资源了而已。
与之相对的是,头部家庭教育投资上升了67%,当然这包括因为教育资源稀缺而带来的价格膨胀,小孩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上升了10.37小时。
这是很令人揪心的两极分化
  *图源《教育减负、 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
其实大家都清楚:多学有用。想要多产出,就得多投入。
但事实也是残酷的,双减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内卷」(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和时间双双上升,参与升学竞争)和「躺平」(双双下降的代价是升学竞争中获取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这两个相互矛盾,却同时存在,并愈演愈烈。
但就像我上面说的,在双减的行情下,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躺平」,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不得已、没办法的无奈之举
家长失去信息源,找不到课外辅导教育资源是一种情况(就比如我们家现在的状况)
老师为了避政策风头,导致课外辅导越来越私人化,继而导致每小时补习价格暴涨,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家长不再负担得起,只能放弃,又是另一种情况。
你没门路、补不起,但总有脑子更活络的、资源更牛逼的、钱包更鼓胀的家长。
我记得我高中时,名校的在校老师,一对多补习,收费100元两个小时。我朋友2005-2007年在江苏读初中,老师在家里开大班补习,一个班20个人,每周六上半天课,每个学生每个月总共收200元,家长感激不尽。
现在你想找这种工薪阶层都觉得完全没有经济压力的补习班,你再上哪儿找去?
这就又回到那个老套的结论了:你想鸡娃?不好意思,你先鸡自己吧!娃的补习费赚够了吗?没点家底,真都不好意思鸡娃了。
北大汇丰商学院那篇报告,还提了一嘴隔壁邻国。
日本是2002年开始推广「宽裕教育」。所谓宽裕教育,就是基于“宽裕”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到校时间从每周六天降为五天,并压缩约 30%的学校课程(Goodman,2003),初衷是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初衷也很美好,对吧?结果,不仅没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宽松,反而酿成“公立瘦弱、私营肥满”、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加剧、国民学力水平普遍下滑等不良后果。
到2011年左右,日本彻底与「宽裕教育」告别。一方面担忧升学考试和学生家长压力,一方面担忧会弱化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就业技能。
韩国就更极端了。从1968年以来,韩国为了教育公平折腾出来的政策有:
  • 根据居住地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
  • 高中可以免试升学,通过摇号分配学生;
  • 彻底消灭重点班和尖子班,老师4年在学校间轮换;
  • 高考改革,一方面实施大学扩招,另一方面把过去单一的分数评价变成了「综合评定+分数」;
  • 校外严厉打击课外辅导班,甚至缔结了专项的「打压队」(当然打压不完,辅导班老师群体失业的结果是,他们开始上门一对一教学服务,课时费翻了数倍不止)
  • ……
这过程中一轮又一轮的无效操作、反面操作按下不表,总之到了2019年,韩国一举成为全球补习费最高的国家,5200万人口拥有超过10万家课外辅导机构,家庭课外投入占到了收入的70%(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
  *图源韩剧《天空之城》。天空(SKY)指的是韩国顶尖三所私校:首尔大学(S)高丽大学(K)和延世大学(Y)。
我们不一定就会步上邻国的后尘,但这不妨碍我思考,孩子的收益是什么,家长的成本是什么,以及,值吗?
我支持打击课外教培资本化,对禁止在职教师参与课外教培本身也没有意见。
但在此之前,就像《
教育减负、 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
》一文所说,是否应该先加大校内的优质教育供给、减少升学的竞争压力,先把新路铺起来,再把旧路断了,才不会两头堵啊。

说回我家的情况。现在我每天带着女儿预习和复习物理教材,好消息是女儿有我比她一个人强,我稍微缓了一口气。
只要能稳住,中考还是有希望的。
但也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亲自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
毕竟我也曾经是名校毕业的学霸,重新捡起初中课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我的父母当年也是投入了不少教育资源才把我培养进985,这点底子还是有的。
关键是,我赋闲在家,不用上班,我可以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分给我女儿,把初中物理当成一项事业来搞。试问有几个人可以?
我的客观条件得天独厚。但这要是摊上平时工作就很忙碌的双职工家长呢?要是摊上学科基础薄弱没法亲自辅导的家长呢?等孩子学习困难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这段时间我经常看到一个观点,还挺多人附和的,他们说:“真正的学霸都不是补出来的,学渣怎么补都没戏。”
是的,我认同。但有没有一种可能:
大多数补课的家长孩子,并没有想跟顶尖学霸去竞争清北复交,人家心里有自知之明着呢。有没有一种可能啊,人家只是想在自己智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上个更好点的学校呢?
能上大专的,冲一冲,冲个普本。这不就少走专升本的两三年弯路吗?
徘徊在普高线上的,冲一冲,避免让孩子分流去职校,未来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就是天壤之别了吗?
现状就是这样,差一分能差那么多人,躲不过的竞争、卷。
对不同教育体系的投入不改变,就业路径不改变,就想让我们自发地停止内卷、停止焦虑,在座大多数家长必做不到。
反过来说,如果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走向规范专业化,不再是问题学生的放养基地;职校学生的毕业出路、收入分配在社会上不再面临窘境;技术工种也能获得职业尊重,能挣得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大家的观念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到了那个时候,我相信全社会将自发地不再执着于挤着升高升本、考研考公,校外教培的需求量一定会大大减少。至于说教育的天平是否更倾向于有钱人,那就是另一话题了。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过上快乐、满足、自洽的生活呢?
撰文 丨 慧言
责编 丨 晨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