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产悬疑剧的名场面,少不了“李丰田反向点烟”。
最近,宁理老师又有了新的记忆点——徒手灭烛、人口拔牙。他扮演的宋典史摘下皮手套,用断指抹去灼热烛光;犯人被审讯时若不老实,先用钳子拔一颗牙再审。
这两个片段均出自热门新剧《繁城之下》
明朝末年,江南蠹县,连环杀人案频发,死状惨怖,现场还留下奇怪诗文。首名受害者的徒弟曲三更(白宇帆 饰)、衙门典史宋辰(宁理 饰)共同入局,和其他同伴一起破案……
追这部剧时,总有一种看《清明上河图》的感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它画幅很长,细节很满,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的风貌世情;再细看,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每人背后都有段曲折悠长的故事;将它放大10倍又是不一样的风光,坊间传闻图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华衣里爬着虱子。
这跟《繁城之下》不谋而合,抽丝剥茧展开剧情,借观晚明风貌,叹人物命运,看坚固城楼里穿行的蛀虫。

01

世情社会与晚明风貌
观画讲究先观全局,追剧亦如此。打开《繁城之下》,就被它高度还原的晚明美学拉入到故事中。
风格化,是它的关键词。
因常年潮湿长满绿色青苔的烟煴小巷、腐败花香里映着斜阳的烟柳小巷、见不到阳光只有血腥味的衙门刑讯室……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镜头,处处都透着悠长气韵。
前期做美术概设时,剧组扫描了很多古建筑模型用以参考,做了60多套三维模型,150多张气氛图。置景陈设追求写实与写意,在虚实相称中将晚明风貌还原得惟妙惟肖。
每个角色都被设计了匹配的造型,书童陆直一人就有16套行头。曲三更经常穿的捕快制服根据明朝史料设计,融入了水墨质感,容易被忽视的腰间配饰透露着众人的身份等级差异。
服道化是最直观的量尺,可以精准标刻出年代的风貌。只有建构了真实可信的环境,才能让观众进入剧情,更好地沉浸在繁城谜案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剧采取的是2.042:1宽银幕画幅,区别于传统的4:3或16:9画幅。宽度的延展意味着:镜头的景深更丰富,视效也更接近目触所及,得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

02

叙事视角与古典探案
看《清明上河图》,时常会觉得眼花缭乱,左眼观郊野春意,右眼看河畔店肆。《繁城之下》与它一样,从任何一个视角切入都可以丝滑进入不同叙事
1-3集主打小捕快曲三更的视角,师傅冷捕头之死以他的主观镜头呈现。师傅惨死,夫子丧命,旧仆现尸,凶手猖獗,三更浑浑噩噩地周旋在不同势力间查案,意外发现了20年前的陆家失火案。
和同侪高士聪、挚友凤可追交游;慰问师娘和师妹;走访旧案证人……曲三更的社会关系铺陈开来,引入了各怀心事的小人物们。
到了第4集,剧情陡然一转至20年前,陆府尚且兴旺,话头交给了他们家的书童陆直。他为人聪明伶俐,深得陆府上下欢心。
借由他的视角,陆老爷、仆人陈旺、哑巴忠爷逐一登场,热热闹闹的陆府藏着许多秘密。陆直在不经意间发现冷捕头与陆老爷情人的恋爱关系,也知道了王夫子和学生的奇怪关系。
看到这里再回想前3集的命案,会惊讶地发现:似乎一切都对上了,冷捕头、王夫子、陈旺都与当年的陆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5集又变为全知视角,一股脑倒给了看客新线索:衙门里来了急于立威的新捕头、曲三更和高士聪继续缉凶,以及街坊邻居嘴里的作祟猴妖。看似离题的闲笔猴妖案,又牵起了前尘旧案。
每集的时长还不一样,没有刻意划分为45分钟一集,以段落的起与收为时间标记节点。
叙事视角不同,观众就能接收到不同信息,既能共情一心追凶的三更,又能屏气凝神地跟着陆直一探旧日渊源,还能在街市碎语中闲闲地搭只耳朵。前尘、今夕,旧事、新案,被灵活地串联在了一起。
现代悬疑剧往往走的是社会派的路子,以本剧为代表的古代悬疑则扎根于精巧扎实的古典主义。
《繁城之下》强调逻辑至上,以解谜和诡计为核心:骇人的连环命案是开胃前菜,重头戏则是案中案、谜中谜、情中情。
20年前,粉饰太平的陆府暗流涌动,被收养的“干少爷”陆直好奇心重得很,翻搅着成人世界的诸多奥秘,也窥探出了看似不相干之人的隐情。
他是陆府失火案中的幸存者,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时空的一把钥匙,就像那只神秘莫测的灵猴一样行踪不明。20年后的死者皆是昔日的局中人,那么,谁又是做局者呢?
棘手的问题被抛给捕快三更,他和同伴走街串巷、四处探访,从案牍库到烟柳巷都遍布了他们的足迹。
探案不借助怪力乱神,也没有高新科技助力,单靠脑力和腿力,可以说是相当符合古代传统。
不过,由于剧集独特的叙事方式,不对观众藏掖信息,不用镜头语言误导,故观众得知的信息量总是大于捕快。
我们比曲三更早一步知道冷捕头的死亡方式,也先于他知晓20年前陆直的遭遇,期待的是捕快如何将碎片拼成一张图的过程。

03

人物命运与社会生态链

看《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第一感觉是:繁荣、人多。但若半卷画轴,放大研读,会看到细节里隐藏的盛世暗影。
初看《繁城之下》,也觉市井繁荣、人声鼎沸。官吏乡绅、贩夫走卒、烟花女子,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登场,粗粗勾勒出了蠹县人物群像。
但当显微镜拉近,你会发现上至州府县官,下至平民百姓,都被纳入严密相扣的社会生态链中,处处都是机巧暗隐的博弈局。
宋辰、冷捕头等人具备特定职权,但归根结底还是困在日益僵化的系统里、另用一套隐规则行事的基层小吏。
典史是县令的佐杂官,无具体品阶但受命于皇帝签批,掌管缉捕、监狱等事务,所以宋辰对捕头有一定威慑力。
捕头统领的快班负责缉凶查案,皂班负责升堂打板,像剧中高士聪这样花钱进来当个临时工的人不少。所以一旦有事,高士聪们就是第一批辞退的对象。
空降的夏捕头是衙门最害怕的一类人,因为短时间内很难摸清他的背景。于是平常耀武扬威的小吏只有被打板子的命,忍痛看他立威。
“皇权不下县”这句俗语精准描绘了封建时代郡县以下的权力真空地带,底层官吏拥有了灵活自治的权力,因而基层治理也依赖黑白管理体制,对百姓是一个样子,对流氓恶霸又是另外的办法。
冷捕头生前拿捏住了访行打行的命脉,并与其达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只要不涉及拐卖妇孺等伤天害理之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访行打行每月“孝敬”他固定数额的银两,用得着的时候也代行一些脏活累活。
明朝官吏俸禄很低,心思活络之人便在别处想办法。冷捕头吃下的回扣,还会补贴一部分给快班的下属们。但也有如宋辰般清廉之吏,他一月的工资只够去见一次相好的。
冷捕头死后,换作皂班易捕头和打行做交易,但他手黑心贪,拿着账本以权谋钱,破坏了微妙的平衡,引发群氓众怒不说,还促使曲三更以计谋端掉访行打行。
用计一段很是高明,犹如一出官场现形记。他利用了易捕头贪得无厌的弱点,假意投诚却暗中使绊,在捕头与打行的矛盾里坐收渔翁之利。他还借着出主意让易捕头触犯宋辰两袖清风的雷区,最后落得里外不是人。
说起来,曲三更是剧中成长弧光最饱满的角色。一开始是个直肠子的爽快人,他不用深谙底层官吏的生存法则,自有如师如父的冷捕头庇护周全;师傅死后他被迫成长,开始做一些之前不愿沾染之事,如在三教九流间利用斡旋。
他本质上和宋辰是同一类人,在淤泥里待久了难免戴上黑手套,但心里有一团公义之火,照亮他们仰望前路。不难推测,宋辰会是他新的指路人,将代行其师傅的职责。
说完了小吏,再来说说平民,他们的生态链同样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曲三更在街面上阻拦了一起欺压百姓之事,打行人扮黑脸,他们找来的假秀才扮白脸,局中局,套中套,为的就是吞并老汉的房产。不识字的老汉若不得三更相助,将会是成百上千受害百姓中的一员。
陆家的书童陆直天性聪颖,陆老爷高兴的时候一拍大腿,直呼给他脱贱籍,让他考个功名。明代不允许贱民参与科考,除非疏通关系脱离贱籍,另外曲三更这些胥吏也无科考权。
为何陆老爷花点银子就能办好户籍之事?因为他是当地乡绅,还认识举人。明代举人数目众多,想当官得等着空缺,但不管如何,社会地位远高于普通大众,例如剧中的薛举人住着大宅,养着仆人,遣人走动着与小吏的关系。
蠹县的社会生态链来看,《繁城之下》不仅是一部古代悬疑剧,还是全幅度、多细节的明末实录
何谓蠹县?“蠹”即蛀虫。这个阴晴不定的繁城有瓜果的芬香,也有爬行的腐虫。曲三更、宋辰、陆直他们,有人拿明牌,有人站暗桩。
三人的名字也起得意味深远:“曲”和“直”是一对反义词,但“公道是一条绕了二十年的远路”,谁挠曲,谁枉直?“辰”即辰光,阴暗角落里断指沾血之人会带来辰光吗?
在最新的剧情中,宋辰的隐秘过往被揭开,曲三更主动入狱寻求破局之道,而城中的猴妖抓捕大戏也愈演愈烈,陆直是否改名换姓有了新身份呢?
看似站在对立面的曲宋与陆直,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一个无所依靠的人想在系统里获得他认定的公义绝非易事,必然要付出常人想不到的艰辛。
写案、写人只是《繁城之下》的表层,归根结底,它直指的是身不由心的时运及命运悲剧、湮没在时代车轮下的恸哭哀鸣,以及山雨欲来的封建社会。
它让人想到了同属腾讯视频X剧场的另一部剧——《漫长的季节》,它们都以案件开局,都又不止步于悬案,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个人挽歌在时代洪流中,被记录,被镌刻。公义或许会来迟,但不会缺席,就像阴雨连绵的蠹县,总有光风霁月的一天。
者 | lemon
辑 | 楼   主
校对
 | 胡   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