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战争的以色列军事领袖独眼达杨,开国一代的以色列精英,都是戎马沙场的战争豪杰
以色列在中东崛起,最关键的战争其实是1967年6月的六日战争。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以色列处于极为暗淡的危险境况之中,几乎看不到未来。譬如:
以色列支离破碎的领土被多达30个师的阿拉伯精锐部队层层包围,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个主要对手的阿拉伯国家军费是以色列三倍,阿拉伯的火炮随时可以轰炸以色列城市,从1959年到1967年,阿拉伯炮兵经常轰击以色列城市,并造成一千多人的伤亡。
更危险的是,驻扎在耶路撒冷的约旦军队只需要向西推进10公里就可以将以色列南北截成两段;叙利亚军队只需要从戈兰高地向南推进三十公里,就可以拿下以色列几乎所有人口中心;埃及军队则通过其控制的加沙地区毫无阻碍的向以色列腹地进军。而且,这三个国家军队的纸面数量规模都强于以色列。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阿拉伯人对于消灭以色列底气十足,当时的叙利亚统帅阿萨德就在战争之前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快挑起战争,消灭以色列”。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以色列人自己对本国的未来也充满怀疑。

移民数据已经代表了当时的情况。由于担心以色列不确定的未来,从1967年1月开始,每月移入以色列的犹太人开始大大少于移入的犹太人数量,当时的赴美以色列移民办公室记录显示,以色列人在当时涌入移民处,试图获得美国签证以逃避以色列的危难。需要指出的是,在移民危机下,当时以色列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危机,1967年战争爆发前,以色列的失业率高达10%以上。
然而,一切都因为1967年的战争改变了。

在1967年6月,以色列以闪电般的攻势横扫了阿拉伯军队,在六天之内摧毁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事力量,并夺取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战之后,以色列人真正树立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以色列历史学家迈克尔 奥伦在他的《六日战争》中写道:

“战争之前,以色列的经济仿佛一潭死水,但胜利之后,却好像突然繁荣起来,投资和希望不断涌入该国,几乎不再有人向外移民,相反,大批新移民开始进入以色列,急于分享胜利的荣耀。”以色列外交官阿巴 埃巴回忆道,“在联合国的舞台上,我向听众宣布了以色列军队的胜利和耶路撒冷的救赎。”以色列政治家哈伊姆 巴列夫感叹,“以色列从未向这场战争之后赢得过如此众多的尊重和敬畏,没有人再敢轻视犹太民族的力量。”

与之相反的是,阿拉伯人则感受到了压抑和苦涩。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回忆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对战争失败的感受时,于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他最宝贵的资产——自尊,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只不过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天前,全世界都紧张等待着他在记者会上说的每一句话,但现在世界和民众则在嘲笑他,把他当做了一个笑柄。六月五日的事件,给了他一个致命的打几,那场战争简直可以至他于死地。了解他的人都能体会到:纳赛尔并非思域1970年9月28日,而是在1967年6月5日,在战争爆发后一个小时,他就已经失去了。”
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实际上完全改变了后来中东世界的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信心和力量遭到了在犹太民族的军事组织能力面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以色列人则从此真正在该地区站稳了脚跟。

更重要的是,美国开始意识到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尽管这个国家规模不大,人口不多,但却具备斯巴达式的普鲁士强大战争机器,而任何一个拥有如此强大军事能力的民族,都不是一个可以被轻视的对象。
腓特烈大帝治下的普鲁士,人口规模远远少于对手,但因为全民皆兵,从而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军事实力,进而赢得英国人的长期财政支持,进而晋升为欧陆强权。战争缔造大国。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欢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点击二维码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