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500+|阅读预计需要9min
成为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成为“光鲜亮丽”的助人者,这几个字的背后,还隐含着许多焦虑、不安、痛苦以及辗转反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想带你了解「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的3名学员,在努力成为心理咨询师背后的真实故事。
我记得老师说过,
当一个咨询师特别理解来访的时候,
那一刻两个人的心是离得很近的。
点击图片,找ta咨询
其实一开始报名培养计划的时候,我不是奔着转行心理咨询师来的。在这之前,我做了很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上顺风顺水,还一路升迁,做了互联网企业的高管。我非常完美主义,总是想把工作做到最好,还想把公司做到行业里边的第一。
但在2016年,我突发心梗,差点就没命了。
我离开了那家公司、那个岗位,开始居家休养,感觉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就进入了低谷,心理落差非常大。报名课程,一部分是想修通自己,另一方面就是抱着试试看转行的态度。
不过,在课程进行到热线实习期阶段的时候,我遇到了难题。当时,我遇上了一名非常具有“攻击性”的来电者,我的反移情非常强烈,自己内心的委屈感、压抑感是很强的,然后只想快点结束那通电话。
图/Unsplash
这种“攻击性”其实是一个比较中性的阐述,它并不是一个不好的东西
在初阶学习的团督环节,我们的督导会让每个人去聊聊自己的感受,我就趁着那个机会跟督导沟通了这件事,我记得他非常沉稳地听我表达,一直在点头表达理解,即使只是有效的倾听,也确实让我感受好了不少
我会觉得咨询师可能在做一个来访的容器,但是咨询师本身的一些情绪,有时候也需要容器。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情绪的起伏,像天气一样,也会有阴天、雨天、甚至暴雨天。但是我会去面对这些东西,虽然每次某些情绪的来袭都让人很痛苦,但它都是一次机会。
另外我还做了认知上的调整,我发现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那其实可以追溯到一个悲伤的故事,TA大概率是此前遭受了非常不好的对待,积累了很多委屈、愤怒、不满、孤独,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待TA的一些行为,我就会释然很多,我会觉得TA不是在针对我这个人,而是TA内心积累了太多的想要爆发的情绪,TA把它发泄出来了。
我有时会对自己的胜任力有所怀疑,然后我记得当时团督的陈宇飞老师,她就拿着我的个案逐字稿说,就逐字稿而言,我的大致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那次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我会觉得,我好像沿着这样的一个状态去做是OK的。
我记得老师说过,当一个咨询师特别理解来访的时候,那一刻两个人的心是离得很近的,这样的感受我有过好几次,甚至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也会觉得被疗愈。
张文英的课程笔记 图/受访者提供
学习心理咨询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光调整了和老公的沟通模式,也有意识的控制了自己对女儿的投射。
作为典型的北京海淀高知父母,我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老公清华毕业,原本我们对女儿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她并没有继承我们的智商,在班级里一直都是中游,学习也比较一般,然后你就会觉得这个孩子一直在够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尽管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但她还是非常希望父母能爱她、接纳她。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不合理期待。和我们相比,或许她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多去拓展自己的兴趣,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赚钱。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做她的支持者。
不同阶段督导的指导,
和对我的正向评价和鼓励,
让我在偶尔疲惫、挫败的道路上,
越走越坚定。
点击图片,找ta咨询

曾经的我,本科硕士读的都是金融数学——这个和心理咨询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学科。毕业之后,我也顺理成章进入了一家证券公司,担任金融分析师5年的时间。
我那时候的工作很稳定,但我始终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尤其是看到同事做投资的时候眼里闪着光,我意识到我可能需要探索一下自己到底喜欢和擅长什么。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了心理学。
其实在学初阶理论的时候,我还不觉得自己会继续成为咨询师,甚至自我怀疑、想要放弃。因为相比较那些优秀学员,我绝对是“比较懒散的学渣”,我也总是会想:
我已经30岁以上了,现在转行会不会太晚了?
从零开始做一份新的职业,那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是不是就都浪费了?
现在不能考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了,那该怎么办呀?
转行之后我能不能有足够的个案量,毕业之后能不能上平台?以及怎么平衡学习和本职工作?
后来督导关注到我的焦虑,就来提醒我说要做自我照料。她每一次看到我就会问,你这周self care做的怎么样?她跟我说,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办法照顾好你自己,满足你自己的需要,过得很焦虑,你又怎么能教会来访,照顾好TA的需要呢?
被提醒之后我就会去注意这个问题,比如说我周末一定要休息一天,然后工作日有两天晚上我就完全放空,不会干任何事,我也有一些跟咨询无关的爱好,比如骑行、摇摆舞、做播客,正常地社交、陪伴家人,这些我觉得都很重要,慢慢的,状态就调整过来了。
记得孙平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有很大启发:“咨询师只是一份工作,不该是你的全部,你不能只是一个咨询师。你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你的自我、你的娱乐、你的欲望、你的社交,所有的这些把你标定为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我们课上的老师都非常优秀,这也让我感受到专业上的安全感。一方面他们很多都是专业大牛,一些是在美国、欧洲、中国台湾地区的老师,能够将比较前沿的学科发展传授给我们;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非常资深的在一线做着咨询的老师。
我还记得我参加苏州市心理健康协会热线志愿者面试的时候,同时期去参加面试的小伙伴都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而我是没有的,但当时那个面试官说,他很认可简单心理的培养计划项目,因为它是一个行业标杆型的项目。目前我也是一名苏州心理健康协会注册工作者。
洪叶在苏州心理健康协会的活动中进行分享
图/受访者提供
后来,我也成功实现了30+转行之路,也入驻了简单心理,目前拥有了600+小时的咨询经验。
正是因为培养计划的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助人工作的魅力,以及不同阶段督导的指导和对我的正向评价和鼓励,让我在偶尔疲惫、挫败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我觉得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
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
这个幸福感指数是非常高的。
点击图片,找ta咨询

我原本是高校的教师,其实高校学生整体的心理功能水平是非常高的,但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严重,比如说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些自残的孩子。
另外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还有对于将来发展的迷茫问题,每当遇到这些问题,孩子们就会来找我聊。
在这个时候,我会以教师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同时再根据他们的需要相应的提供一些心理方面的教育或建议。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教师学了心理咨询之后和其他教师不一样的地方。
潘琳书架上的心理咨询相关书籍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暑假,我辞掉了教师的工作,转行来做心理咨询师,我对我们家孩子说,妈妈辞职了以后可以每天早上送你上学,晚上来接你下课,你不需要在教室等我了,他非常开心,搞得他们幼儿园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我辞职了,哈哈哈哈哈。
我觉得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个幸福感指数是非常高的。
但不得不承认,咨询行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我在咨询的过程中有一些困惑的点,需要等待去和督导讨论,有一些痛苦的点,需要等待去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讨论,这些都不可以随意的在生活中说出去。
尤其是从学员入驻简单心理平台,成为实习咨询师的时候,那段时间我非常质疑自己:我能不能当好心理咨询师?我有没有这个能力?而且我也觉得我在咨询中非常吃力,同时期来访持续地脱落,陷入了一种僵局,甚至也想过放弃不做算了。
后来我找到了简单心理的督导高隽老师,通过她的帮助,我意识到我的“个案概念化”这一块是不足的,咨询技能也有一些欠缺,经过纠正和调整,后来的咨询就开始顺畅起来。
潘琳的咨询手记及课程笔记
图/受访者提供
往后,我还想加强人格障碍方面的知识学习,做到在咨询中准确地识别出相应的来访,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超出自身胜任力的来访,及时地进行转介,以免耽误来访的病情治疗。此外,也要广博地进行阅读,不局限于心理咨询相关的书目。
另外我特别想补充的一点是,我看到过很多收“天价”费用,利用咨询师身份剥削来访者的案例。我会觉得赚钱当然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要本着一定的原则,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规范,对来访负责,希望将来这个行业能够成为来访的净土。
编辑:Aurora
责编:Alwaysfifi

 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Pro-2023冬季班
正在招募中~ 
660+学时,2年沉浸式系统学习:理论+实习+督导+实操集训
选课制,灵活安排,在职可学:6位1体全方位督学
提供未来就业通路:毕业后通过考核可入驻简单心理
#早鸟价+奖学金 最高省2万#
距早鸟优惠截止仅剩7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