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阳lp
吸引我看《芳华》的是当时预告片里的一段战争戏。
老实说,比某些“大作”强。
我认为能否掌控一段长镜头,尤其是关于战争场景的长镜头极考验导演的功底。毕竟有些东西靠宣发和吹逼和导演本身自带的名气也是做不到的。
《芳华》中男主角刘峰(黄轩 饰)在自卫反击战那场战斗戏拍得十分精彩,镜头以他为核心随着战斗场景的切换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那种瞬间一发子弹让人体组织炸裂的视觉效果……
能够在短时间内抑制住长期观看神剧造成的虚空英雄主义。
这部电影也不是商业片,它更应该归类于冯小刚导演和严歌苓女士的约定之作。更多的是一种缅怀,缅怀一个时代的过去。
尤其是在片尾通过旁白,配合刘峰与何小萍(苗苗 饰)相拥坐在一起的画面,讲述了两人最后的结局,还有自述人多年后“原谅我不再呈现老去的样子,只是想把最美好的记忆留下来”的情怀。
电影里呈现出几个要素:
文工团、改革开放、自卫反击战。
它呈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一段历史,且还原得较为真实。
我觉得冯小刚导演在驾驭这类题材时有较高的水准,他很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的呈现让观众,或者说让熟悉历史的观众“触类旁通”然后引发一些联想,就像那部“老炮”中的军大衣和日本刀。《老炮》也是一部神作,我认为冯小刚凭借这部电影荣获金马影帝当之无愧,可惜因为出现了两位“卧龙凤雏”导致无法撰稿,尽管我一直觉得需要客观评述。而且我很喜欢那部电影。
说回《芳华》——
冯小刚导演那一代人经历的时代在如今的他们看来必然是美好的,也因为一些禁忌在影片中对特殊的十年做了淡化处理,重点放在了刘峰与何小萍两人从文工团到战地前线的经历上。
以年轻一些的观众的角度看,《芳华》观看的同时可能也要辅以一些历史科普文章才能顺利理解。比如干部子弟在文工团中的高人一等,无论是否有意无意,这都是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比如有背景的团员和只有背影的团员相处自然也有三六九等。
冯小刚并没有在影片中直言点明,他也通过细节刻画讲述了每个时代都会在小团体里出现的情况,就像“排挤”和“从众”。
这些在刘峰、何小萍身上特别明显,也或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两人后来凄凉的境遇。
无论旁白还是角色视角,刘峰都是个好人,是个“比雷锋还好”的人,日常生活中哪里都有他,他是万金油,因公腰部受伤不能跳舞,还把提干机会让给了更有需要的人。没有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大家口中的“好人”度过无人在意的一生。
可惜这些好口碑随着一个搂抱被改变。搂抱的对象是他暗恋多年的文工团员林丁丁(杨采钰 饰),用今天的眼光看待林丁丁,花心、海后似乎都难以准确定义。
电影里跟她纠缠暧昧的男性以今天的对标也几乎不算什么,只是“暧昧”,可这“暧昧”是最恼人的,因为“暧昧”让人误会,当误会变现时,好人就成了“流氓”。一个领导眼中的好孩子也被迫调离文工团去了连队,最后在战场上丢了一条胳膊。
何小萍也属于被小团体长期霸凌的受害者,影片一开始就说她的父亲因为“政治问题”被下放到农场,母亲改嫁,还给她生了弟弟妹妹,在家中无人关心她也没人在乎她。
即便她来到文工团里也遭遇霸凌,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为什么大家排挤她,可能连欺负她的人都搞不清楚原因。倒是应了那句话:
“你对一个人看不顺眼时,对方连呼吸都是错的。”
女团员欺负她,男团员也公开羞辱她,说她有狐臭(电影里没有明说)拒绝和她一起跳舞。刘峰看不下去和她一起跳,这该是何小萍对刘峰心生爱慕的开始。在一个人人排斥的环境里,一个笑容就是光明。我是这么认为的。
实际上影片中何小萍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当其他人的父母被平反后,她深夜给父亲写信诉说思念,这在此前对于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她也想借着父亲被平反后找回自尊。可惜父亲死于农场断送了她唯一的希望。
而此时,文工团里她的心灵依赖刘峰也因为作风问题即将离开,自此,何小萍不顾众人眼光送他离开。
这里需要重点讲述一个细节:
当何小萍从心里抵制所有人并装病拒绝慰问演出时,文工团政委(赵立新 饰)先捧后贬。
让她在指战员面前成为“带病坚持演出的学习榜样”,接着当众宣布她因为身体原因“调去野战医院”。影片没有对政委的心理作过多描写,但相信分管人事的领导多少有些体会,在一个团体里选择站队,或者说不自觉地选择人多的那一方剔除掉“不安定因素”是一种本能。
这种安排也直接导致了何小萍随部队赴前线,此时她与刘峰并没有产生二次联系。只是通过长镜头看到这边何小萍成了野战医院救死扶伤的医生,刘峰在医院旁边做战前动员。
随后,一残一疯。
这是一代人“芳华”中残酷的一面,关乎国家和战争,以及个人命运中被无视的宿命感。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战争结束,文工团被裁撤。林丁丁紧随时代步伐嫁给了华侨出了国,那时兴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出国潮。华侨、国际“友人”、港澳台胞,都能从内地找到水灵灵的大姑娘,有些还是当时内地的演艺明星。
昔日的战友们各奔东西,高干子弟或寻常子弟很多人此生没有再见。只是电影给予了一次安排:
海口,郝淑雯(李晓峰 饰)看到落魄的刘峰被城管推搡,一句“WCNMD,你敢打伤残军人,战斗英雄?!”成了电影中唯一直接表现出来的战友情怀。这种情怀也是一代人,无论是拿枪打仗的还是载歌载舞的军人共同的荣誉感。
在观众眼中,郝淑雯或萧穗子(钟楚曦 饰),作为刘峰与何小萍军旅生涯中的路人,无论谁最后嫁给了谁,境遇都比他们两人好太多。
电影最后依然聚焦到了刘峰、何小萍二人身上,一个是已经因为残疾妻子私奔的失败的好人,一个是写满沧桑曾因为战争导致精神失常的不幸的女人。旁白说“从此,他们成了对方唯一的亲人。”
最触动人的可能就是作为精神病人观看昔日战友演出(同时也是文工团解散前最后一场演出)的何小萍观看演出时独自离开在室外独舞的那场戏。
“芳华”于何小萍身上有着悲伤的意味。
如果刘峰还曾享受过“比雷锋还好”的评价的话,何小萍的一生就是悲剧的一生。“芳华”对她有什么意义呢?
那些无视过、侮辱过她的人,后来的人生与她再无交集。只是故事安排了最后她对刘峰说“那天送你的时候想问你可不可以也抱抱我?”,让人生跌入低谷的刘峰和她在一起。
爱情?
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当郝淑雯和萧穗子拿着多年后林丁丁在澳洲发来的照片评头论足时,两人还在说:
“你猜刘峰看到现在林丁丁变成这样还会抱她吗?”
“连他的假手都不想抱。”
可刘峰看到林丁丁的照片后,脸上依然充满笑意,也许是释怀,也许是怀念。
也许那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一段芳华。
他知道在那之前,人人都喜欢他,人人都说他是“好人”。
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人人都喜欢他,人人都不想当“好人”。
因为“好人”的结局就是被嫌弃,或是成了牺牲品。
包括他,包括何小萍。
当何小萍遭遇霸凌时,她始终保持一副冷漠的态度。没有人说得明白究竟是别人嫌弃她还是她嫌弃别人,总之这是一个时代,也是每个时代里必须会出现的人。甚至在你我上学、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的人。
也许你我身边的“何小萍”也有自己的一段芳华,我们若干年后连想都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过,也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讨厌这个人。
《芳华》始于严歌苓,成于冯小刚,看得出来他们对属于自己的那段岁月用很多镜头展示出强烈的个人喜好。观看时需要代入,并尊重这种情怀。实际上即便看完全片你可能也无法形容观后感,它只属于很私人的镜头呈现,无所谓涵义或寓意,只是文工团里的姑娘小伙们如今都成了爷爷奶奶辈,他们踏着时代的脚步往前走,有的如冯小刚成了导演,有的则泯然于世间,就像刘峰与何小萍。
但我依然能看到一丝温暖,如两人最后对情仇恩怨的释怀和“多年后,在我儿子的婚礼上见到他们”,也许这也是“芳华”之于一个时代的特质:
温暖的好人,最后成了一个传说,一个旁观者眼中的传说。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