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
公序良俗,都在种种无序的混乱和魔幻的“遣词造句”里,给玩坏了。
10月14日,河南周口。
据媒体报道,郸城县城郊乡一玉米种植地遭周边村民集体哄抢。
据@“百姓关注”(贵州广播电视台)报道,目击者王先生称,总共是2000多亩地,抢了大概几百亩的玉米,至少有五、六百人集体哄抢,刚开始这群人是捡玉米后面就变成了抢玉米。
王先生称路上挤满了人,公安出动警车来维持秩序。
并且,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回应,“乡长已经到现场,组织维持秩序。”
有目击者,有视频,有多个热门话题相关信息,在网上不断传播。
机器在那边收割,村民在这边捡拾玉米,后来,捡拾变成了“哄抢”,警察来了,乡长也来了。
最新的官方回应,却是“两级反转”了。
【#乡政府否认数百人哄抢收割后剩下玉米# :承包商收割后剩下的,村民在拾捡】
“城郊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地里的是包地公司收割后剩下的玉米,周边村民并非在哄抢,而是在拾捡。辖区派出所表示,确系群众拾捡,警方当时在现场巡逻。”
时代兴许真的是变了,这个年头,村民捡点东西,都还有警察帮着巡逻,乡长帮着维持秩序。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都在嘲笑孔乙己,最后干得事,还不如孔乙己。
“因西瓜价值小”,“偷西瓜”,官方回应变成了“摘西瓜”;因井盖被偷的数量少,官方回应“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因为有警车巡逻乡长维持秩序,“哄抢玉米”变成了官方回应的“非哄抢,是捡拾。”
遣词造句的强大能力,汉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唯有在官方表态和定调回应里,堪称艺术巅峰。
2
捡拾玉米事件发生后,河南再上热搜,“灰尘污染,禁止农户机械收花生”。
10月15日,河南新乡。
延津县村民用机械设备收花生,却被当地禁止,理由是机械收花生不环保,工作人员称“有省里领导来检查”。
当地村民找来了记者将此事曝光,迅速引发了全网热议。
当地部门解释说:“之所以禁止机器收割,是因为使用机器收割花生扬尘大,影响了过往车辆行驶,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解释有误,引起了村民的误会。”
“辟谣”了,禁止机器收割花生,不是因为“省里领导来检查”,而是“扬尘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这一波官方回应,简直是一枝独秀。
“我们没有不体恤民情,恰恰相反,我们是为了百姓出行安全考虑”,“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牌一旦打出来了,阁下该如何应对?
既然新乡官方这边“辟谣”回应了,我觉得这里有必要给大家插播两条旧闻。
2020年7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铲毁2万多亩即将成熟的麦子、油菜。
据估算,已造成数百万斤麦子、油菜籽损毁。
还有10多天粮食就能收割了,为何要急于这一时,立马给它毁掉?


因为为了完成退耕还林的指标,因为距离指标完成的日期接近了,所以要立马摧毁即将收割的麦子。
又让“指标”背了锅。
侠客岛对此点评,“2万多亩庄稼被铲毁,为啥有些官员不心疼?”
2020年10月13日,甘肃兰州新区。
赖家坡村村民种植的30亩林木被一夜铲平...
村委会和村民均不知情,不知道为何30亩的林木为何一夜之间全被铲毁。
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中川园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派人挖掉的。
为什么要铲毁林木?
骚操作回应来了:


“不好意思,搞错了,铲错了。
纳尼???
铲毁林木是为了什么?
更骚的操作回应来了:


“因为领导要来视察,因为第二天有省级领导要到该地区观摩会。”
为了领导的观摩会,工程部连夜加班加点,不惜一切代价调用周边所有的机械工具,整宿不睡觉,连夜铲毁了30亩的林木...
只是为了领导的一个观摩会,就“不好意思”地铲错了30亩林木。
现在所有的苗木都死亡无法移栽复活,对此,领导表示很“愧疚”。
赖家坡村委会书记对此回应:
“推错了,就按照一亩地1500元赔偿。”
对了,天眼查显示,施工方由当地镇政府全资持股。
所以,收割小麦配套洒水车的事、禁止机器收割玉米的事、一夜铲毁30亩林木的事、铲毁2万亩即将成熟麦子的事。
都与“指标”无关、与“领导检查”无关、与“官僚主义”无关、与“形式主义”无关。
“主要是扬尘太危险,驾驶员开车危险,过路行人呼吸道危险,我们都是为了群众好”。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3
前一天,河南周口,承包商的玉米,被几百个村民围着“捡拾”;
后一天,河南新乡,承包商的花生,“禁止机器收割”。
是捡拾,还是哄抢,旁人看得清,老天也睁着眼;是为了迎接“省里领导检查”,还是真的“扬尘危险,为群众安全出行考虑”,大家心知肚明。
看似个例的魔幻事件,频发、辟谣、圆场、掩盖、撒谎!
其最深的恶果是什么?
捡拾玉米,地方觉得“没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禁止机器收割花生,地方也觉得没问题,只不过是“解释有误,群众误解”。
官方回应和表态,极力“维稳”,极力“文明和谐”,极力“正能量”,极力“维护地方形象”。
装傻充愣、装瞎当聋子,悄么么地等事态平息,翻篇了没事了“接着奏乐接着舞”。
而后呢?
河南人的形象和体面,被糟蹋的体无完肤。
商人不愿来投资了,“那里的文件规定,常常解释有误”;游客不愿来玩了,“那里的人喜欢捡东西”。
身在异乡打工的其他河南人,什么事没干,一顶黑帽子已经被扣上了。
参与“捡拾”的几百村民,愚昧无知民智未开,地方领导和官方回应,也“愚昧无知智识未开”?
2019年7月29日,河南淇县。
瓜农庞某的西瓜地被一对母女骑着三轮车来偷盗,瓜农在追赶拉拽中致一女子膝盖擦伤,经民警协调,瓜农赔偿受伤女子300元。
瓜农欲哭无泪,“她们来偷东西,结果我还要给她们赔钱”。
8月2日,淇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因西瓜价值小,情节显著轻微,对偷瓜者宋某及其女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警方将其定性为“摘瓜”
2019年8月1日,河南固始县。

一满载井盖的半挂车侧翻,33吨下水道井盖被附近村民抢光。
当地派出所回应称:此事够不上哄抢,因为“没人看护够不上哄抢,当着面抢才算抢,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
短短几日,河南连续两起魔幻事件发生,引得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都忍不住下场批评。
西瓜价值小,“偷瓜”变成了“摘瓜”;井盖没人看护,“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
如今,4年过去了,河南的伤体面事件,还在继续。
警车巡逻、乡长维持秩序,这就不叫哄抢,而是“捡拾”;禁止机器收割玉米,“是怕扬尘影响行车安全。”
下面的愚蠢村民,哄抢偷拿;上面糊涂的官员和官方,打马虎眼和稀泥。

“上下一心”,玉米照样捡,西瓜照样摘,井盖照样拿,机器照样不许你用。
“领导都说了,俺们没有错”。
4
劳动者最光荣,要让农民有尊严,要振兴乡村,要大力发展农业,要实现共同富裕,要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体面有尊严地活着。
现如今看看,种玉米的被捡拾,种花生的不让机器收割,到最后,轻飘飘的几句官方回应,便算作事态处理完毕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河南的营商环境、河南的地方形象,南阳市政府上下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办的一场音乐节,最后却还是“烂尾”了。
问题,看似出在“参与捡拾”的愚昧无知的村民身上,根子上,是当地执政者不作为、官僚派又爱作妖。
执法者都不懂法,让守法者,如何当合格公民?
年轻人不愿回县城、青年人不爱回乡创业,都是有原因的。
解决这个问题,靠拍几部励志正能量的电视剧,是不顶用的。
实情里的错综复杂和矛盾纠葛以及丛生乱象,一部《县委大院》,只拍了百分之一不到。
“这能在新闻里做检查,那真没什么事,要是有大事,根本就上不了电视。”

同志们,我们要将心比心。

将心比到哪里,掌声,就在哪里。
写在最后:
建了一个星球社群,朋友们请自行选择,自愿原则加入。
算是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片自留地吧,加入星球后,大家可以通过“知识星球”APP、小程序、公众号,多个渠道进入星球,在星球上继续看林孤的文章。
长按文末的图片,扫描识别二码即可加入,也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链接加入。
道阻且长,与君共勉。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