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134
王熙凤的醋劲有多大?《红楼梦》背后隐藏的权力角逐?
上回说到王熙凤让赵嬷嬷喝惠泉酒,把老太太给高兴坏了。
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给了好脸她就上天!
李嬷嬷趁势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
什么正经事需要王熙凤来办呢?
李嬷嬷就开始诉苦,说贾琏没有良心:“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
你要说没沾贾琏的光吧,倒也不全是。
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

您看,这光可不少了。
但是李嬷嬷还不知足:“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
燥屎是胃中燥结的宿食,意思是事情一直拖着不办。
那么为什么之前不找,现在才找呢?
因为李嬷嬷她看到了机会:“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哪里用不着人?
元春封妃之后,贾琏快马加鞭的回来。
贾琏刚到家,李嬷嬷就火速跟来。
这才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贾府的每一个都想着从元春身上捞点好处。
之后李嬷嬷就拍起了王熙凤的马屁:“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千言万余一句话,贾琏不靠谱,还得靠王熙凤。
那么王熙凤什么态度呢?
当然要给自己的丈夫解释一下了。
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
翻译一下,咱们要理解贾琏,他就是这个脾气,人家就喜欢胳膊肘子朝外拐。
怎么往外拐呢?
拿自己的皮肉往外人身上贴。
这话你细品。
这不就是指桑骂槐,说贾琏在外面睡别的女人吗?
凤姐就是借题发挥,拿李嬷嬷的由头说贾琏的不是,教育贾琏。
凤姐对贾琏说道:“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
还不过瘾,凤姐又开了嘲讽技能:“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
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
这不就是拿贾琏当笑话讲吗?您猜贾琏爱不爱听?
肯定不爱听呀!
您想,贾琏为什么不用李嬷嬷的儿子呢?
用人的标准首先是顺不顺心,然后才是亲不亲近。
贾琏肯定在李嬷嬷的儿子身上吃过亏。
他们跟着贾琏,贾琏做什么事,他们肯定都得对李嬷嬷说。
李嬷嬷又拿自己当长辈,少不了背后评价贾琏,甚至找王熙凤打小报告拿好处。
而王熙凤拉拢李嬷嬷,不就是想让她看着贾琏吗?
因为贾琏惹不起李嬷嬷,王熙凤就拉拢李嬷嬷当靠山。
这也是为什么李嬷嬷来了之后,王熙凤突然嘲讽贾琏的原因。
所以,这里表面看是李嬷嬷托王熙凤办事,而本质是王熙凤拿李嬷嬷当枪。
现在的局面就是,两个女人合伙拿捏贾琏。
有了王熙凤撑腰,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李嬷嬷多聪明的人,听出王熙凤的意思了。
就开始给贾琏找台阶了。
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
内人就是女人,这又是嘲讽贾琏看上别人老婆。
针对的就是贾琏说薛蟠玷辱了香菱这事。
要是平儿不提香菱,怎么能打翻王熙凤的醋坛子呢?
买来的香菱都转正了,一直忙前忙后鞠躬尽瘁的平儿却还是个丫头,您说她能平吗?
缺什么补什么,因为她不平,所以她才叫平儿!
李嬷嬷也是个女人,还能听不出王熙凤话里有话,赶紧岔开话题。
赵嬷嬷笑道:奶奶说的太尽情了,我也乐了,再吃一杯好酒。从此我们奶奶作了主,我就没的愁了。
面对这个局面,贾琏是什么反应呢?
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讪笑吃酒,说‘胡说’二字。
恨不得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贾琏催促道:“快盛饭来,吃碗子还要往珍大爷那边去商议事呢。”
凤姐问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作什么?”
贾琏答道:“就为省亲。”
省亲就是皇帝的老婆走娘家。
皇帝的老婆不能随便出宫,所以省亲就成了天大的恩典。
对于这事儿凤姐是非常期待的。
凤姐忙问:“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
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
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
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
贾琏的省亲小课堂开始上课了。
为什么皇帝突然要省亲呢?
第一、孝是人的本性不分贵贱。
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
第二、皇帝感同身受。
“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
这话您细品,什么叫皇帝不能略尽孝意?
不就是说,太上皇认为皇帝不孝,对皇帝不满意吗?
皇帝那么努力,爸爸还不开心,怎么办呢?
让爸爸理解自己。
让爸爸看看,还有很多人见不到自己孩子呢?
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这里《红楼梦》交代了一个尤其重要的设定。
在《红楼梦》的政治光谱中存在太上皇。
纵观历史,比较出名的太上皇有:刘邦的爹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英宗朱祁镇,清朝乾隆。
刘太公是沾了儿子的光,他做太上皇真是捡到了。
李渊因为玄武门之变,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他们都是被迫的。
宋徽宗是因为金军南下,为了避祸,甩锅给儿子。
朱祁镇出国留学,弟弟上位,他也是被迫的。
只有乾隆是因为许愿,不刷新爷爷康熙的皇帝记录,也算是半个被迫。
可以这么说,除了刘太公,历史上的太上皇几乎全都是被迫的。
《红楼梦》虽然没写,但是基于历史规律,红楼中的太上皇肯定也是出于某种原因,被迫退位的。
《红楼梦》中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一定不和谐。
皇帝让眷属入宫探亲是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
既提醒太上皇要懂得珍惜眼前人。
也是对大臣恩赐,是皇帝拉拢大臣的一种手段。
那么太上皇什么态度呢?
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是不是觉得太上皇理解皇帝了?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太上皇不但让家眷进宫,还让后宫省亲。
这不是嘲讽皇帝不够孝顺,只想到让父母进宫,却想不到让女儿出宫。
更过分的是他还亲自下旨。
你都退休了,你还直接给大臣们下旨,赏赐还是加倍的。
这不就抢了当今皇帝的风头吗?
按照皇帝的剧本,大臣们要对他感恩戴德。
现在,全都说是老圣人的恩典。
就问您,皇帝能开心吗?
太上皇这不就是在争权吗?
那么太上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皇家无亲情,权力带来的快乐,咱们想象不到。
省亲这事表面上看是皇家恩典,里子全是皇帝和太上皇的权力角逐。
那么太上皇和皇帝到底在映射哪朝哪代的事呢?
大臣们是什么反应呢?
咱们下回再说。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PS:目前《大话封神》已添加视频文字版本
PS: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大话三国》全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