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撤稿观察
合著者“叛变”,美国室温超导论文或将因数据不可靠从《自然》撤稿,距发表仅半年
《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物理学家 Ranga Dias 或将面临第三次论文撤稿:他作为通讯作者、3 月 8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并引发学界震动的镥氮氢化合物(LuNH)室温超导论文存在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11 位署名作者中的 8 位向《自然》去信要求撤稿,其中包括 Dias 曾指导过的 5 名研究生
在 3 月的《自然》论文中,Dias 和同事宣布 LuNH 在 10 000 个大气压的相对适中压力时,可以在高达 294 K 的温度下实现超导。论文发表 2 个月后,期刊收到了来自同行专家的质疑,认为论文中展示材料零电阻特性的观察性数据经过了背景扣除处理,但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数据与已发表的数据无法吻合。由于作者团队无法解释这一质疑,期刊启动了发表后评审,4 位独立评审专家都对数据可靠性表示了强烈担忧。报道称,Dias 的合著者们在发表前就曾认为研究可能存在不恰当之处,但被 Dias 驳回。这 8 名合著者后来对零电阻测量部分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未经全体作者通过,且发表数据也和原始数据不匹配。9 月 1 日,《自然》在这篇论文中添加了编辑提示,警告读者“这份手稿中的数据可靠性受到质疑”。《科学》新闻称,《自然》方面正在计划撤稿,其首席物理编辑表示“将在不久后采取行动”。
目前 Dias 团队已经有 2 篇超导研究被撤,一篇 2021 年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RL),一篇 2022 年 9 月发表于《自然》。此外,Dias 本人还因为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等问题正在接受母校华盛顿大学以及目前任职的罗彻斯特大学的调查。目前并不清楚其是否被停止了教学工作,但大学课程网站显示,今年秋季学期 Dias 课程的注册学生人数为 0。(Science News)
相关阅读:
· 大学排名
清北超越宾大、哥大进入世界前 15: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当地时间 9 月 27 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4 世界大学排名公布,清北两所高校力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藤校,双双进入世界前 15 位
2024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 20 来源:泰晤士高等教育
本次排名共有来自 108 个国际及地区的 1904 所高校上榜。其中,牛津大学连续 8 年蝉联世界第一位,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位列 2 至 5 位。中国内地共有 86 所高校上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共计 7 所高校进入前 100 名。其中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 12 名,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高校;北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在世界第 14 位,位列亚洲第二;超过了世界排名 16 和 17 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两所美国“常青藤”高校。此外,中国香港共有 5 所大学成为世界百强院校。(Times Higher Education
· 粒子物理学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测到反物质粒子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自由下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广义相对论中的弱等效原理指出,在地球表面,物体(材料或重量不论)在引力作用下都会以相同方式自由下落。由于实验条件要求严苛,反物质如何受地球引力影响仍无定论。
ALPHAg实验的解释
《自然》 新闻(Nature News)报道,近日,瑞士反氢激光物理机构(ALPHA)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测到反氢原子(antihydrogen,氢的反物质)自由下落并测量其引力。在极低温度下,反氢原子被驱赶到ALPHA-g探测器的垂直向磁阱中,科学家们观察到悬浮其中的反氢原子更倾向于从垂直磁阱底部逃逸,其重力加速度在正常重力的 25%(一个标准偏差)之内,接近于地球上正常物质的重力加速度。该结果表明反物质与普通物质一样会与引力相互作用,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其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作者认为,该研究为进一步检验弱等效原理铺平了道路,有望增进我们对反物质的引力性质的理解。研究团队后续将使用激光冷却反氢原子,进一步提高引力检测精度,在更严苛实验条件下检测反物质与物质在引力作用上是否存在差异。相关论文 9 月 27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Nature News, UC Berkley News)(Nature News, UC Berkley News)
· 材料科学
压缩液体成为现实:新技术可将水的体积压缩至二十分之一
《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领导的新研究报告了一项多孔液体的新技术,在特定压力条件下可将水的体积压缩至正常情况下的二十分之一。
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空间,所以通常不能够被大幅压缩。然而,该团队采用了名叫 ZIF-8 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多孔固体,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研究人员将 MOF 制成极小的颗粒(30 至 200 纳米之间)并将其分散在水中,形成不透明的白色溶液。由于 ZIF-8 的分子呈笼状排列,且材料中的孔是疏水性的,因此在常压下与水混合时它们可以排斥水,所以其内部 7% 到 8% 实际上是空的。但当研究小组对液体施加压力时,水分子被迫进入空孔,从而减少了液体的体积:在 500 bar 压力(500 倍大气压)下,体积下降了 7%。虽然现在学术界对于均质材料的定义仍有争议,也有专家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出疑问,但该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未来可用于减震或声学。现在,该团队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调整系统来降低实验的操作压力,他们尝试将水与甲醇混合,这样更容易将水分子推入孔隙内。相关论文 8 月 29 日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News) 
编写:宋秋舸、刘亭君、魏潇
编辑:魏潇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