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英华兰DrBing
来源 | 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前几天看到个新闻——温州一场婚礼,新郎亲戚和新娘大打出手,活活笑死个人。
怎么肥四呢,据说这抓马新闻是发生在国庆期间,本来年轻人结婚,多喜庆个事儿。
结果新郎的舅妈和新娘的家人打到盘子与桌椅齐飞,酒杯和汤汁乱舞,整个场面一片狼藉,比狗血剧还抓马。
那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居然是为了一杯酒!
很快两家打架的视频就在网上传疯了,舅妈也被网友喷得不轻。
委屈的舅妈赶紧出来解释发声:
不是网上传的那样,这个新娘子早就不像话了!
据舅妈说,这新娘和新郎俩人谈恋爱都五年了,女方这不懂事的小蹄子
居然从来没叫过她一声舅妈!
现在都到了结婚的环节了,她负责给新人盛汤圆,结果居然还是没叫她!她心里真是失望至极。
终于到了晚宴敬酒环节,自己好歹也是男方主桌上的亲戚吧,那是不是应该给她敬酒,改口好好叫她一声舅妈了?
没想到,新娘和她妈妈到他们这桌只浅浅敬了一下转身就走,也不单独给她敬酒。
舅妈怎么能忍?
她心有不甘地阴阳了一句:这就敬好了吗?
居然人家也没搭理她!
这下舅妈被折了面子,怒从心中起。
于是她跑到了家族群里,把新娘好一顿教训:
礼数太差,敬酒居然全程黑脸无称谓,太不像话,敷衍至极,真是好教养!
她在这边一顿输出,几分钟之后,在群里看到消息的新娘和新郎就端着酒杯来给她赔罪了,
想单独补敬她一杯。
但舅妈并不打算轻易下这个台阶,她振振有词地说:
你上次跟我说表妹上班对上级同事要有礼貌,怎么你老婆就做不到呢?
没想到,新娘也不是个软柿子。
听男方舅妈继续嘲讽自己没教养,马上也炸了。
她一杯饮料就泼向了舅妈,而舅妈也不甘示弱,一个酒杯就砸在了地上。
女方亲戚一看新娘受了欺负,马上气势汹汹就来找舅妈算账,于是战事成功升级,两方大打出手。。。直到110来了才罢休。
看到这里真是笑死。
要我说舅妈的解释还不如不解释。
这是把自己当婆婆了?在人家小辈亲戚的婚礼上刷哪门子存在感啊?
一个亲戚媳妇,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一会儿说人家“没教养”,一会儿又是“不像话”。、
别说外甥媳妇品性如何和你关系不大了。就是你自己的儿媳妇,也未必轮得到你数落。
不喜欢,以后可以不来往。
又是在微信群里阴阳人家,又是是当场讥讽摆脸子,跑到别人婚礼上发疯。你咋戏这么多啊!
最逗的是还“谈恋爱五年没叫过她舅妈”,委屈兮兮。
就是人家亲婆婆也是收了改口费才能叫妈的。你会不会太拿自己当颗葱?
当然,这新娘也是够刚的。直接挑起战争(但也有目击者给出不同说法,说先动手的是舅妈这边,按说新娘不会主动搅黄自己的婚礼)。
也可能之前新娘确实有礼数不到的地方。
但结过婚的都知道,结个婚本来就很烦的,上百个宾客要应酬,有个人别没招呼到的也很正常。
人家被你骂了以后,不也迫于压力赶紧端着酒杯来和你赔罪补救了吗?
这时候赶紧就坡下驴,你面子也得到了,事情不就过去了吗?
非要阴阳怪气,没完没了给人难看。这种亲戚真的很招人烦啊!
后来还看到一种说法,说是因为舅妈的娃还没结婚,估计是心里酸了,所以故意找事。
好吧,那就理解了。
现代人亲戚之间貌似也没啥别的话题和焦点,就剩下攀比子女了。
不过这下好了。有了这场精彩演出,以后舅妈的儿子再想找对象怕是难上加难。。。
真是搬石砸脚啊搬石砸脚。
话说我们之前写过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每次评论区里都会炸出来一大堆吐槽亲戚的留言。
感觉每个家族都有几个不靠谱的亲戚,导致大家对亲戚怨念很深!
去网上一搜,现在年轻人对“亲戚”俩字的反感已经到达了顶点。每次一有相关话题,几乎都会迎来强烈共鸣。
甚至还引发了“断亲”的话题。这简直就是不共戴天啊。
亲戚就那么烦吗?
同时,看到网上还有很多批判年轻人冷漠、忘本的话题。
这其实是双方的认知差异造成的。
我觉得倒不必妖魔化“亲戚”。毕竟你烦亲戚,但你也可能是别人的亲戚,说不定别人也烦你。
亲戚它就是一种被动化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群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但我锅因为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影响,确实导致我们的文化里有些洗刷不去的糟粕,比如晚辈必须服从长辈,个人为小家族为大等等。
老一辈人的过分重视讨好亲戚,确实是个顽疾。
因为当时的社会是家族式社会,在那时,一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小村子里过一生,一辈子没出过山村,认识的人不超过100个,其中主要是亲戚。
村子里的一切,大到资源分配、小到婚丧嫁娶,都是全体出动,大事小事都要有亲戚朋友帮忙才能完成。一个人不交往亲戚族人就是自寻死路。
逢年过节,也必须要各家各户串门,因为亲人邻居每天早晚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去,则意味着断了关系,来年见面都不好说话。
所以人想活下去,必须倚靠氏族宗亲——耕种的知识代代相传,父辈祖辈的意见全是真理。
而现在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居住方式和社交都产生了很大变化,生活以小家庭为单位,住了几年还不认识对门邻居也正常。
生活独立了,那么精神上就更独立了。
活动范围大了,社交通路广了,所以对氏族宗亲变得不熟悉不依赖不亲密,简直太正常了。
当代年轻人,在社交关系中更倾向于朋友,因为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三观相近的人。
俗话说志同才能道合。
但亲戚,是没有共同三观的被动血缘关系,如果强行捆绑,只会让大家都陷入不能相互理解的痛苦。
更何况中国式亲戚之间本来就有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点,亲戚关系带来的伤害和消耗,远远大于带来的恩惠和快乐。
你觉得我为人势力、不顾亲情,我还觉得你道德绑架、不可理喻。
所以硬着头皮应付八竿子打不着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亲戚,对当代年轻人也是一种折磨啊。
肉眼可见,这种“亲戚文化”一定会慢慢在年轻人中淡化。
人是社会的产物。
当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改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必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
就像前文的case,有人会说,老话说了,娘亲舅大。
我们是礼仪之邦啊,你怎么能这么冷血呢?
但你不能用上一代的规训方式来继续教育下一代。
如果一段关系要长久持续下去,它需要两大要素。
要么它互相有天然吸引力,要么就是有恒久的无法分割的利益关系。
如果啥啥都没有,那要么互相恶心,要么分道扬镳。
你让我不爽,那我惹不起躲得起好咯。这是当代年轻人的想法。
和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更注重边界、强调自我,不想再为了亲戚这种边缘化的关系去妥协。
如果这时候你非凑上去给自己刷存在感,那无异于自讨苦吃。
不过我写这篇,不是鼓励大家淡漠亲情。
而是本来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参照的也理应是关系的本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主动“断亲”也未必是啥坏事儿。
三观契合、对你人生有助益的亲朋,不管有没有血缘我们都应该好好相处。
如果是无事生非、没事找事、托大拿乔,故意给你添堵的人,管他是六舅三姨还是二大爷,趁早远离!
消除生活中让你不舒服的社交,本质是让渡给自己更多空间,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儿,建立良性社交。
至于那些没脸没皮压榨你的亲戚,直接不留余地的怼回去,让他知道你不是软柿子,以后不再对你抱有任何幻想。
千万不要被所谓的血源所绑架。
这个世界上,除了相伴一生的伴侣(连伴侣也未必能相伴一生),大部分的人都是过客罢了。
不过捏,现在连80后都是4字头上下了。我们也会当下一代年轻人的亲戚。
千万别学前文case里那种舅妈,没事爱给自己加戏,招人烦,小心让年轻人写成吐槽贴发在网上呦。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来源简介: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精通英法德三语,游走生活于多个国家和文化,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轨迹的思考,呈现给你一副儿童教育的总体画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