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这两年,古诗学习真的越来越火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考试要考,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真的很美。
为了帮孩子更好地学习古诗,我们的花友 @可乐 & 小pea 就对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做了个统计。她发现,在小学必背诗词作者中,唐诗作者要超过一半以上。
在新课标小学必背诗词作者中,唐诗诗人占总量的31/58
也就是说,抓住唐诗,就能实现小学古诗学习的重点突破。
这个思路听起来倒是没问题,可还是没有解决古诗学习的难点:古诗诗文实在是太凝练太简洁,虽然“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都占了,可娃看不懂,理解不了,终究还是要硬背。
有什么方式能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呢?最近喜马拉雅爆火的《读懂诗人才懂诗》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作者平哥这么说:
传承千年的这些诗词,正是诗人词人在他所处的时空里要抒发的感情,要表达的思想,要传说的故事。所以,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去理解诗人词人当时的处境,自然也就理解了他的作品。
为了帮孩子们更好地回归“诗人当时的处境”,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容,我们总结了这份“唐诗学习纪录片榜单”。它包含下面3部分内容,把“学唐诗”变成了“听故事”,孩子懂了才能记下来:
1、唐朝历史纪录片。回归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每首诗的时代背景;
2、著名诗人的纪录片。回顾诗人的生平,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3、人文地理纪录片。唐诗中多个被提到重点地点,只有看过才会有感触。
比如新课标必背的《山行》,纪录片就讲得又细致又唯美
这些纪录片全部都有资源,全都免费(具体获取方式见文末)。
对了,《读懂诗人才懂诗》的作者平哥近期将接受小花生网的专访,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推送哦😊。
本文由小花生网编辑整理,转载请申请授权
1. 
从历史典故中理解唐诗
说句“文绉绉”的话,现在这些流传下来的唐诗,每一首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想要孩子来理解这些作品,自然是要回归历史,去看看唐代的社会风貌,对那些历史典故和文化寓意有一点概述性的了解。
1.《唐之韵》
给孩子完整的唐诗历史知识图谱
这是一部从唐代历史出发,为孩子们讲解唐诗的电视纪录片。全片20集,从唐朝建国到亡国,讲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全片的亮点在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串连起唐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从而能帮助孩子将唐诗、作者、所属流派以及背后的历史时代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唐诗知识框架。
我们拿新课标必背的《出塞》来举一个例子: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若是按课本的编排,孩子只需要了解一些古汉语用法(如“但使”意为“只要”),以及一些专用名词(如“阴山”是在哪里),就可以“背诵全文并默写”了。
图片来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即便孩子把《出塞》背得滚瓜烂熟,默写全文的时候对“秦”、“将”之类难写的字还能流畅写下来,
孩子依然不会知道诗人当时为什么会在那里,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
而这部纪录片,就给了孩子更为详细的解答。

它先从时代和流派讲起,告诉孩子当时是盛唐时代,但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复杂的边疆形势,很多文人都有从军的经历。于是,在边疆便有了一批著名的“边塞诗人” ...
介绍完时代和流派,才是这个流派下的代表诗人(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这样的讲解,能让孩子理解每一首唐诗背后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更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时代 - 流派 - 诗人 - 作品”的唐诗知识框架。
有了知识框架,孩子再学习唐诗就能“一通百通”了 --- 比如学完王昌龄的诗,再谈王之涣、高适、岑参等作者的诗,孩子们就会知道这些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对照上面的截图),他们的诗“充满了磅礴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每一个诗人又各有特点,比如王昌龄就是“七言绝句写得又多又好”。
大家在带孩子看的时候,可以结合下面这张知识图:
图片来自花友 @可乐 & 小pea 
孩子若是建立起了知识框架,之后再学新诗,就是往里面添加新的知识点,而不是新诗来了,娃两眼一抹黑了。
正是因为纪录片出色的水准,在它推出20年后,也依然得到众多观众的打卡好评,豆瓣上就有人评价:
初中一年级时参加文学社时一个老师推荐的,这也是我真心爱上语文的开端。如今十年过去,电脑里的片子换了又换,这个却从未移出过。终身挚爱。@青文
2. 
从诗人生平中理解唐诗
如果说唐代的历史是孩子学唐诗的大框架,那么那些著名诗人们的生平经历,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框架”。
唐诗的文字表达十分简洁,就比如说《春晓》,一首五言绝句20个字,背后都是作者的经历、学识和对人生的感受。
孩子读诗,如果不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考试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分钟就能把娃撂翻过去。

在这里,我们帮大家整理了4部关于诗人的纪录片 --- 有通览众多诗人,让孩子简单了解的,也有专门讲述那些著名诗人,让孩子特别关注的,快来看看吧~
2.《千古风流人物》
专业演绎,带娃了解众多名家生平
这是一部关于众多著名诗人生平的纪录片。它最大的特点,是用演员的演绎,忠实还原了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等诗人们的一生。
我们依然拿新课标必背的唐诗举例: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图片来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本依然只
讲解一些古汉语用法,就开始要孩子们“背诵并默写”了。
而这部纪录片,则为孩子带来了一个不同于课本的,生动的作者。
杜牧的演员还挑了个帅哥
纪录片告诉孩子,杜牧出生在“安史之乱”后的晚唐,祖父是三朝宰相杜佑,25岁时就考上了进士,年少得志,此后却又因朝堂党争一生屡受牵连。
如果脱离了杜牧的一生,孩子将难以理解《山行》这一篇通篇是在做景物描写,却又在诗文中处处透露着的乐观和积极情感。
这部纪录片的优点在于,全片的历史人物均由专业演员演绎。片方也做了不少功课,拍摄地点都选在了这些诗人们人生经历的重要地点,如西安、洛阳等。
所以看这部纪录片时,孩子们会感觉像是在看传记类的电视剧。
在做足了历史考据之外,全片还邀请了多位名校教授,为孩子详细讲解每首诗背后的故事。
比如讲杜牧生平时,就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
全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诚意满满,自然收获了一众好评。豆瓣上一个高赞评论就说:

文案,画面,色彩三者都在水准之上。不夸张,不取巧,始终以史实为基准来展开艺术的论述。作为普及型文化介绍片,完全合格。@夏天
全剧现在已经出了3季,第一季26集,后两季每季12集,每集均为25分钟。孩子一天看一集,两个月就能对那些著名诗人们有较深的了解。
在花友 @可乐 & 小pea  对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的统计中, 李白、白居易、杜甫等诗人因收录诗词多,是需要带孩子特别关注的。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3部纪录片,分别聚焦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橘子来分别做一下介绍
3.《李白》
2小时了解“诗仙”生平
“诗仙”李白的大名不必多提,这部纪录片就用4集共2个小时的时间,非常详细地为孩子们讲解了他的一生。
全片从唐朝的社会背景出发,将李白从少年天才到白头潦倒的人生轨迹勾画得真实而丰富。
追溯李白的生平,孩子们更能了解他的作品。我们依然用新课标必背诗文举例: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单看这首诗,孩子们可能会让景物描写晕了眼。而这部纪录片却会告诉孩子,这首诗的背后,是作者一度入狱流放,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
了解了诗歌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再去听老师们的讲解(比如“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就再也不会觉得是轻飘飘的一番话,而会懂得,这是作者在历经挫折(“万重山”)之后的真情实感。
4.《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BBC出品,给孩子的杜甫入门课
谈到李白,怎么能少了与他并称“李杜”的杜甫。
这部纪录片有点特殊,它由BBC推出,从外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位伟大的诗人。纪录片的旁白,是由《指环王》系列中扮演灰袍巫师甘道夫的伊恩·麦克莱恩念的。
贴一段感受一下,杜甫的诗用英腔怎么念(英文字幕,可以带孩子来猜猜,他念的是哪一首
)。

在片中,主讲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和观众们一起,走遍了杜甫一生所经历的重要地区,从生活化的视角讲述了杜甫的故事。
由于是外国人的视角,纪录片对零基础的孩子反而是十分友好的。
举一个例子,在讲到杜甫的诗时,他们将它比作“流行音乐”,还具体介绍了当时使用的“流行乐器”,这让孩子们和古典文化的距离一下子近了不少。
5.《白居易在龙门》
80分钟带娃了解名家生平
可能有人会好奇,讲述白居易的纪录片,怎么会讲“在龙门”?其实龙门正是白居易安葬的地方,这部纪录片正是从龙门讲起,带孩子回顾了这位诗人的一生。
全片80分钟,能让孩子短时间内了解白居易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我们用新课标必背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举例:
作者为什么会回忆江南?是什么时候回忆的?纪录片都为孩子做了详尽的解答,它会告诉孩子,这是作者在暮年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
通过这些纪录片,诗人们就会从课本上走到孩子的身边,从一句句看不懂的诗文作者,变成片中一个个生动真实、有血有肉的人。
这时候,课本上那些看不懂的简练的诗句,成为了
代表他们人生各个阶段经历的作品,也就不再那么晦涩难解了。
3. 
从人文地理中理解唐诗
在历史、诗人之外,要想真正欣赏和理解唐诗,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也是必要的。
因为唐诗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地名、山川、风土、物产等,这些信息不仅是诗人的写作素材,也是诗人的生活背景和精神寄托。如果孩子不了解这些地理信息,就会失去对唐诗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依然拿课标必背的古诗举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写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但如果孩子不知道庐山在哪里,香炉峰是什么样子,“银河”和“九天”又有什么寓意,就无法体会到诗人的惊叹和赞美。
紫雾中的庐山香炉峰
6.《跟着唐诗去旅行》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解读5大诗人的佳作
这是一部关于唐诗的人文地理纪录片。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分别选取了杜甫、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这五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人生之旅,带孩子一起重返这些重要途径地点,在旅程中感受这些作品的诞生。
纪录片的第一集,就追寻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流浪之旅。片中引用了《春望》一诗,这是中学必背的作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橘子手头暂时还没有中学课本,但仍记得当时啥也不理解,就直接背诵这首诗的痛苦 ...
而这部纪录片就直接带孩子走完了杜甫当年走过的路,并且追寻了作者旅途中的每首作品。
杜甫《白沙渡》的行经地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孩子更能切身感受到,每一首诗背后的那些地方。

7.《诗词之旅》
116首诗背后的人文地理详解
如果说《跟着唐诗去旅行》是带着孩子们重走诗人走过的路,探寻一路上诗人创作的系列作品,那么《诗词之旅》就要单纯得多 --- 全片一共116集,每集专门讲述一首诗背后的人文地理。
我们可以举《枫桥夜泊》的例子,这首诗依然是小学必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图片来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关于枫桥、寒山寺,课本中只是简单讲了它们的地理位置,而这部纪录片,则带孩子们完整走完了诗人在寒山寺过夜那一晚的行程。
这样的讲解,具体得多,也要生动得多。

全片共有一百多集,每集26分钟。如果一集一集看起来可能会单调了些,孩子学到哪一首,直接拿来当辅助材料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The End-
我们把这些纪录片的观看链接放在了后台,大家扫码入,查看群公告就能看见啦!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