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一名华人女孩,7 年前被以色列的创业创新文化吸引前往那里,并留在当地工作至今。但数年间,她的生活时不时会被空袭警报惊扰。而最近一次尤甚,当时她还在睡梦之中。
那是星期六(10 月 7 日)早上 6 点半,当天是犹太人的安息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犹太节日,原本准备休息或与亲友共同庆祝的以色列人,在短时间内遭受了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数千枚火箭弹的袭击,数百人丧生。
「在以色列,防空警报响起后,通常有一分半的时间赶往防空掩体,基本上楼里都会有。」Lucy说,「以往哈马斯发动袭击会提前声张,但这一次非常突然,我们被防空警报吵醒时都很蒙,然后才确认需要躲避。我们跑了五六次掩体,其间不断能听到空中炸弹解体的声音,那是以色列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在拦截火箭弹。」
以色列建国 70 多年,这样的炮火声不曾止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弹丸之地,却孕育出浓厚的科技创业氛围,成为全世界创业公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难道充满不确定的环境反而成了某种促进因素?已在以色列科技行业工作 7 年的 Lucy 和我们分享了她的内部观察。
受访者 | Lucy,在以色列创业公司工作的华人
采访丨丁教、杜晨
声动活泼:以色列武装冲突不断,但好像并没有对以色列整体金融市场,以及创新创业环境造成特别大的负面影响。比如,2006 年黎巴嫩战争期间,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股市继续上涨,以色列占全球风险投资的份额也不降反增。另外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以色列拥有 98 家独角兽公司,其中 74 家诞生于疫情 3 年,23 家诞生于 2022 年,而就在 2021 年还爆发了一次比较严重的巴以冲突。从你的切身感受看,外界冲突对当地创业环境造成了任何影响吗?
Lucy此前的冲突也有人员伤亡,但与这一次相比,某种程度上只算是「小打小闹」。往往当一场冲突结束,进入一段相对稳定期,大家会更有信心投入创业等工作,经济会出现爬升。
以色列的创业基因多少也源自军事。以色列有先进的军事工业体系,研发能力强,不少技术可以军转民用。这里又实行全民兵役制,很多网络安全领域的创业者在部队服役时,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知识和经验。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色列虽然独角兽企业不少,但当地人也会觉得很多独角兽企业的实际价值并没有那么高。以色列顶着「创业之国」的光环,就像一种品牌效应,对估值有所加成。
▲耶路撒冷马尔哈科技园(Malha Technology Park)。| 图源:网络
而比起外部环境,以色列国内环境对创业者信心的影响可能更大。今年以色列新政府上台,大力推动司法改革,要限制最高法院对政府的约束,扩大政府权力。以色列国内不断出现游行示威,各群体之间也很分裂,一些创业公司害怕法律修改影响国家信用,出现了资金外撤的情况。
具体到这一次的冲突会带来多大影响,还需要时间观察。那天我们公司的 HR,也是副总裁给我发消息表示关心,我说希望这一切快点结束,他直接回说不会的,然后加了一个微笑的 Emoji。他们对这一切已经见怪不怪了。
声动活泼:我们曾在以色列实地走访,发现以色列创业者对风险的耐受力惊人,对冲突可能造成的后果也看得很开。有采访对象说,如果我们今天要做一个重要的商业决定,公司成败在此一举,那我们今天就会做这个决定,因为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一切就都在袭击中灰飞烟灭。你在以色列的创业者身上,感受到了这样的特质吗?
Lucy我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一直在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工作,在这种创业或高科技的环境里,大家普遍是活在当下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会来,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韧性。如果遭遇失败,他们会快速复盘,然后从中学习。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连续创业者,第一个项目失败了,很快调整过来,又开始第二个、第三个项目。我觉得这和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也和部队的锻炼有关。
以色列人普遍还有一种特质,就是喜欢聪明地工作,如果一项工作要花费很多时间,就会想办法「取巧」,你可以说他们「懒」,但在这样的过程里,就会不断产生创新的东西。
声动活泼: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还非常喜欢强调在他们的团队里,下属可以挑战领导。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Lucy这边没有太多等级观念,大家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在开会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大家跟吵架一样,拍桌子,有时恨不得要打起来。但开完会大家又一起去吃街边小吃,第二天继续工作。
甚至我们的美国同事和以色列同事沟通,都会觉得以色列人说话「粗鲁」,不照顾对方情绪。但与此同时,你也可以非常直接地表达你的需求,对方如果不同意,会反对你,但你不用担心对方心里不舒服。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上讲,这样的方式会节省很多沟通成本,并且能快速把事情办成。
声动活泼:观察以色列创业公司的发展路径,会发现很多创业者无论是从军队退役,还是在大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会挑选一个方向创业,再把创业公司卖还给大公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路径依赖呢?
Lucy以色列人喜欢「取巧」,也更愿意去尝试新东西。在大公司里能做的创新有限,他们宁愿离开公司自己去做。不过他们熟悉老东家,开发出来的东西又是能解决老东家痛点的,就再卖回去好了。加之大家互相熟悉,也省去了找投资人的麻烦,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常见路径。
还有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是创业公司和大公司合作。很多大公司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有点像是孵化器,孵化出的东西不光能解决自身问题,也为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应用场景,创业者可以快速试错,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之后双方再联合将之推向更大的市场。这种方式在以色列也比较常见。
以上对话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如果想听到更多来自以色列的生活、工作细节

欢迎点击收听
监制/徐涛
编审/东君
设计/饭团
排版、运营/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 巴以和平为何如此脆弱,一名巴勒斯坦难民的讲述(中英双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