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甘南大地,已有了浓浓的秋意。桑科草原上成片的黄色,与蓝色的天空亲密相接,自由飘荡的白云仿佛伸手可及,同成群散落的牦牛和寒羊一起,构成了高原独有的秋色。

就在这样的斑斓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大秀,以旷野为幕布,以草原为舞台,开启了归返自然的游牧之旅:10月8日,Edition 2023 冬季时装大秀
“HOMELAND原生东方”
落地诺尔丹营地,由90年代Icon级超模
Anne-Catherine Lacroix、HanneloreKnuts以及Suzide Givenchy、
汪曲攸等领衔,42个以牦牛绒为核心材质创作的造型一一呈现。

在与天辽地阔相得益彰的吟唱中,这群面孔与身形各异、年龄跨度大的女性模特穿着舒适、步履坚定,抛开了现代对女性的单一审美,让人看到了这个群体的真实、自洽和多元个性,也让人透过展现更多感受到了时装的精神内核——衣服不仅关乎美,也不仅能带来温暖,还是女性向内求索、向外与自然和天地融合链接的载体。如此写意的时刻,无不在回应着Edition的初心:由东方的场域出发,让人与衣着的关系成其天然。
#
这样追求天然取材、以自然为衣的时装品牌,背后有着怎样的可持续理念?又对应着怎样的经济账本?
把自然融入每寸纤维
对Edition而言,产品的设计逻辑是从原材料前端就开始建立的。而这场搬到了高海拔草原上的大秀,聚焦的正是藏民们的立身之本和精神信仰——藏地牦牛,其毛发底下生长出的用于抵御高原严寒的细密绒毛,既有持久的舒适度和保暖性,本身也是与自然融于一体的可持续纤维。待春夏回暖之时,自然脱落的牦牛绒可与草籽一起回归草野。
“精简和长效是Edition的设计原则,选择天然的材料,用低碳的工艺,做舒适、实用的衣服,同时在风格和品质上是具有长久持续性的,是永不过时的。”在8日现场举行的可持续时尚论坛上,EPO时尚集团副总裁、市场推广中心负责人陈岚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回归衣服的本质和天然纤维的特性,作为EPO集团旗下经营了13年的高端女装品牌,Edition在这个冬季选择了以牦牛绒为主题。
在原材料前端,基于对东方文化与可持续性的一贯思考,他们从溯源开始,选择与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纱线面料供应商合作,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牦牛绒天然舒适的特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牦牛绒产业的发展,主导了行业标准的统一制定,而且注重与牧民社群维持着共益关系,从源头保证了材料品质与可持续内涵。

从源头出发,却不止于源头。Edition 将原材料品质提升作为产品升级的核心路径之一,深入溯源和研究,并进一步推动供应链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布局,将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践行落到生产衣服的每一个环节上,使其可量化并具长期推进的潜力。
不管是原绒采收,还是洗涤、纺织、染色,Edition均有一套高于国家标准的操作准则,并采用低碳节水的工艺去处理。“比如,在四川阿坝州,我们的牦牛绒加工厂就坐落在毗邻草原的地方,我们会用雪山融水和环保洗涤剂去清理原绒,烘干的风力和温度都有精确的标准,以得到品质更高的牦牛绒。”陈岚举例说。
作为当天可持续时尚论坛的嘉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胡柯华提出,要在产业链、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产品是关键的落脚点。
作为时尚创意领域的引领者,Edition试图通过多种不同天然材质和牦牛绒的混纺,不断在产品设计上探索试验,以改善牦牛绒色彩单一、纤维短且相对脆弱的特点,给传统的材料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真正做到“物善其用”。
具体在产品开发上,积累了现代设计、纺织工艺和创意研发优势的Edition,对牦牛绒进行了全品类、多风格的开发。“很多人想到牦牛绒只会想到毛织。我们将牦牛绒和新疆长绒棉混纺,制作牛仔;和羊毛、羊驼绒混纺,制作混色花纱。”陈岚说,“我们还结合牦牛绒和羊毛,做成短而软的羊羔毛,也就是环保皮草。牦牛绒纤维相对坚挺,原本不太适合做羊羔毛,否则显得粗硬,就像人剪了短发一样,但我们加入了美丽诺羊毛,让面料最终效果软糯而挺括。”
在此次秀场的举办地桑科草原诺尔丹营地上,一顶顶黑色的帐篷,就传递着藏族牧民们的可持续哲思——它们由牦牛毛和牦牛绒混织在一起的天然布料拼接搭建而成。
青海三江源环境保护协会设计师联盟顾问邢振对于藏族牧民的生活有着切身体会。他在上述论坛上提出,牧民们千年来就是利用牦牛的毛绒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可持续的思维是贯穿其中的,毕竟在艰苦的高原生活中,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如何利用极度有限的资源,点滴的生活智慧持续传承给下一代,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对牦牛绒而言,多样性、多风格的产品无疑也拓宽了其应用的丰富性,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和情感认同之外,也将越来越认可这种材质的美妙之处——产品最末端和原料最前端的相互促进,亦不失为一种可持续的传导。Edition关于“buy less but the best ”的消费倡导,也正是希望这些可持续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长久的陪伴和情感联结,从而唤起消费行为的升级,减缓浪费,过上可持续的生活。
可持续的经济账本
对于Edition而言,“可持续”是品牌的发展基石。这意味着,它不是某阶段风口逐利的主张,也并不独立于业务之外,而是贯穿在品牌基因、产品逻辑与商业运营的全价值链条,最终量化为清晰的数字指标和每一件陪伴消费者的衣服,进而撬动品牌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论品牌的价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在销售规模上已连续多年实现了双位数增长的Edition,在疫情三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超20%,并在2023年零售额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今年6•18,Edition在天猫女装销量排名TOP10,在“高端&设计师商圈”类目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同集团的MO&Co.。就客群结构而言,高净值人群成为了陪伴品牌成长、高忠诚度的主力。另外,VIP注册会员持续增长,新增会员数同比增长33%,12个月内,品牌会员消费占比87%,每个季度超30%会员短期内实现二次回购,头部高消费会员年回购率高达73%,贡献了超过6成的零售总额。
在全渠道多触点时代,Edition重点打磨精细化的渠道运营和多样化的消费体验,深度培育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韧性与活力。
在线上,Edition 积极提升品牌的社交互动频率,注重市场营销与商业转化的高效连接,减少资源浪费。此次大秀于微商城、天猫、小红书、抖音进行全平台同步直播,联通线下门店限时发布大秀同款即看即买,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更高追求。
在线下,Edition 以克制策略深耕零售渠道,因应消费人群特性,打造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高标准精品店。截至目前,Edition 已经覆盖了50个城市,共设有266家店铺,主要聚集于一二线城市的高端购物中心,包括上海港汇恒隆、成都IFS、广州太古汇等地标性奢侈商圈。2023年,Edition 开拓欧洲市场,同时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连卡佛取得了良好的零售表现,2023年第四季度会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核心购物中心开设品牌形象店,迎向全球化的长线生意布局。
自创立之初,Edition就将东方的人文思考与环境关怀渗入品牌的顶层逻辑。在Edition的实践中,将可持续渗透到品牌与企业运营的全部环节,才能让时尚商业成为一种正向力量,从而实现环境、社会、品牌共生共益的长远发展。
很显然,这种从上至下的“可持续”理念为这一品牌带来了增益,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加速进程中,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以8日现场聚焦的牦牛绒采收为例,可持续的实践本身也具有相应的经济性。
除了在供应链端教牧民们用细梳慢拉等方法,在不伤害牦牛的前提下按照标准采集、筛选牦牛绒,以高效获取高质量的牦牛绒,通过捡拾自然脱落的牦牛绒,进行回收再利用,也是“物尽其用”的方式。
邢振表示,牦牛绒是会边走边掉的,牧民们捡拾1斤牦牛绒,经过分梳处理后,最终能用的约为100克,也即20%左右。对比一头牦牛一年只产一次绒,精梳得到的细绒不超过300克的体量而言,这种回收也就显出了价值。随着技术创新和回收利用率的提高,回收再利用的贡献也将进一步扩大。
经济账本之外,这种回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可持续理念的传导和共益生态的创建。
在B CORPS CHINA共益企业中国团队项目总监姜宇霏看来,当提到“共益”这个词的时候,它并不是大家传统理解中简单的做慈善或者公益活动,而是在思考商业模式有没有可能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对于社会和环境也是共同有益的,实现一个共赢的,不同利益相关者都能从中获益的愿景。
探索不止于“衣”
可持续是当下的时尚,也将是未来永不过时的潮流。对Edition乃至EPO集团来说,可持续探索不止于“衣”。
如今,ESG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让品牌和企业的可持续努力变得具体和可衡量。从服装出发,EPO集团多年来一直以可持续发展为驱动力,关注环境、企业、员工的共生共益,并坚持社会责任的承诺与实践。
陈岚分享说,在生态环境层面,他们发起了“共生CO-GROW”可持续发展项目,承诺2050年实现供应链净零排放。为此,他们和国际权威机构制定了长远科学的减碳目标。秉承长效设计原则,EPO集团更多利用天然材料和清洁能源制衣,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深度合作,关注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保护,一起传播关爱环境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责任层面,Edition发起的“Women for Women”女性文化项目长期和国内的女性创意人和文化创作者合作,在影像、文化、公益、可持续等多个领域,记录真实女性故事,推动女性社群向好,支持女性文化多元发展。他们致力于将可持续观念转化成具备吸引力的社交生活形态,向消费者倡导善待自然的生活观。
“我们整个生产链上下都相同的社会责任共识,从源头去思考怎么调动我们的力量去支持牧民社群的建设,支持游牧文化的传承,这里面有经济的纽带,也有社会文化的连接。”陈岚以牦牛绒采收为例,除了为牧民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和手艺培训,他们也会鼓励当地的女性、身心障碍者和社会脆弱群体一起参与进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整个供应链还会参与牧民社区的公益项目,对当地女性儿童的健康、教育进行补贴和资助,改善牧区的生活品质。
“具有在地性的事物是与消费者有直接的情感关联的,它用原始、质朴的方式,保留了我们的共同记忆,不但给我们物理温度,也给我们精神温度。”陈岚想得很清楚,Edition的品牌核心之一即“立足东方”,因此除了柔软、温暖、可持续这些物质特点之外,他们也一直在强调牦牛绒的在地性,以及青藏高原的游牧生活文化和手工艺传统。在全球化的消费环境下,时尚设计也必须先适应在地的需求,才有“走出去”的基础,也才能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带去更远的地方。
配合冬季发布,今年Edition的女性文化项目在青海三江源拍摄了一条纪实性的溯源短片,走进了一名藏族女孩的生活。这种“溯源”并非对牦牛绒的单纯溯源,而是以此为线索深入藏地牧区,呈现出它的自然生态和游牧生活,以及牧民女性和家庭的真实面貌,“我们会一直通过女性文化项目去创造和发声,关注东方原生的女性故事和文化精神,让纤维原产地和设计、消费端口实现更广阔的意识交流和情感连接”。
姜宇霏认为,在画利益相关者地图时,最核心的应属ESG中的治理(governance)板块,也就是说,一家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将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行为,尤其是当企业在做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判断时,这直接关乎到这家企业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
在公司治理上,EPO集团CEO金霓表示:“我们非常需要站在组织的角度,从公平性、环境、多元性方面做些什么,让员工在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她看来,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意味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为此,他们尤其支持女性员工实现职场理想,集团女性员工占比超过70%,管理团队中的女性领导者超过60%,远超行业与全球职场水平。凭借各方面努力,EPO集团也获得了由权威职场文化机构卓越职场颁发的“2022年大中华区最佳职场”,并在今年3月获得“2023年大中华区女性最佳职场”。
一件从向善的初心出发,基于可持续理念而生产、设计的衣服,必将具备文化和精神载体的功能,也会释放出凝聚社群的能量。Edition这场搬到了桑科草原的时装秀,也并不只是现场短短的几小时,或者仅仅影响了到场的数百位嘉宾,而是覆盖了海内外多元身份的东方Gentlewomen群像。不管是高原大秀上呈现的女性与时装、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洽与自信,还是依托Women for Women 文化项目持续聚焦真实女性故事、不断充实品牌核心精神的尝试与延伸,都将让这个由女性占据半壁江山的时尚集团,一步步形成稳固的品牌文化资产和可持续的社群向心力。
毕竟衣服从来不只关乎冷暖和时尚,更是与自然息息相关、与生命厚度和深度紧密联结的力量呈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