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这两天A股开盘,都在给巴以冲突买单。虽然因为假期赌场开门晚了,随份子热度下降,但是多少总要给点,这是A股一贯的尿性。
巴以冲突这个事情,自我有记忆以来,从黑白电视机打到短视频,从我小时候问我爸啥是巴以冲突,到现在我家娃问他俩谁是好人?
巴以冲突到底站谁这个事情,我跟孩子不讨论,因为没意义。
巴以谁是好人这个事情,我们也不讨论,因为没意义。
给孩子科普阿拉伯中东的历史,讲来龙去脉,这就是大部分时候学校教的知识层面,有一点意义,但不大。
那什么有意义呢?
元认知有意义。
什么是元认知?
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换句话说,就是我对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认知,有清晰的感知和认识。
巴以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社会问题,是培养孩子元认知的绝佳机会。
马斯克,雷达里奥,张一鸣等等大佬都在不同场合提到过元认知的重要性。
那元认知有什么用呢?
这个技能对于培养自上而下的上帝视角非常有用。
对于在组织里成为操盘手非常有用。
对于做狼不做羊非常有用。
对于保护自己不被利用,不被挑唆,不被割韭菜非常有用。
反之,对于利用别人,驱动别人,团结别人,也非常有用。
那么如果你的小孩问你,爸爸妈妈,巴以打仗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啊?
你要做什么呢?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实践,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我给娃看了某大学文科教授的微博。
上面都是讲巴勒斯坦哈马斯这边,本次对于以色列平民的伤害。
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节屠杀,绑架平民女性,孩子死亡。
以上图文并茂,有施虐细节,有受害人姓名,有受害人生平。
而对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伤害,该博主仅列出死亡人数,而且强调以方提前给居民发短信提醒撤离。
小朋友看完,得出结论:
以色列好人,巴勒斯坦坏蛋。
第二步,再找几条新闻给娃看。
1、这些年以色列抢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土地。
2、以色列仗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巴勒斯坦加沙贫民区搞恐怖袭击和物资封锁,200多万人的露天监狱导致大量平民死亡。
3、美国和曾经的苏联都大力支持以色列,给以色列提供大量高精尖武器,而巴勒斯坦则装备简陋,没有还手之力。
小朋友看完,陷入沉思:
他们好像都有错,没谁是好人。
第三步,找跟中国相关新闻给娃看。
1、以色列2006年轰炸黎巴嫩平民区,致我方维和战士杜照宇壮烈牺牲,并且以方事后不肯归还遗体。
2、23年6月以色列访台,此举被认为支持台独。
3、以色列经年累月的跟随美国对新疆造谣、污蔑,公开支持分裂我国的恐怖势力。
以上看完,娃说:
他们都不是好人,但我更讨厌以色列。
以上三步走完,我问她,你想一下,每一步都仔细想。
是什么导致你出现了当下的想法?
又是什么导致你的想法改变了?
小朋友总结:
1、受害人的图片视频生平故事,比单纯死亡数字更让人难受。
2、知道巴勒斯坦很弱,被抢地方被屠杀,我觉得他们也很可怜。
3、当他们跟中国有关系的时候,谁跟中国好支持谁,谁跟中国不好讨厌谁。
我说好,下面我问问你:
1、你要说服别人,哪个效果更好?讲道理还是讲故事?
答:讲故事,而且细节越多越好。
2、当一个强者要取得舆论支持,为什么经常要放低姿态?
答:因为大家会本能支持弱的一方,哪怕看上去弱也可以的,看上去特别牛大家就觉得好像不需要支持了。
3、一个人在生活里选边站,最有可能出于什么考虑?
答:好像是自己的利益。
4、所以推断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从什么角度正确率最高?
答:看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
好,现在妈妈跟你分析你的一个朋友,这里称为A。
我观察到她有一些行为非常有意思,在你们这个年龄的小朋友里不常见。
1、我9月去你们班参加活动,坐在你旁边,A跑来抱住你说:你今天上课可不能睡觉哦!
2、A经常大方跟同学们分享零食,但是秋游时你请A喝了一瓶饮料,她非要把钱还给你。
3、你们一起出去夏令营,结果妹妹不开心大哭,嫌弃房间一般,饭菜一般,要求换房间+自己付费吃其他饭菜,你倒是觉得还好。A跟妹妹一间房。
你想想看,A这个小朋友做事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小朋友想了一会说:
1、A看上去提醒我不睡觉,但是我都好几年没有上课睡觉了,她是说给你听的,你听到会以为我睡觉,会批评我,我为了让她不要这样说,可能会特意跟她搞好关系。
2、A请大家吃零食,这样大家会喜欢她,听她的话,但是她自己不要别人的,说明她不想听别人的话。
3、是A跟妹妹说酒店不好,饭菜很差,妹妹才会大哭的,如果换房间成功,A也可以更舒服。
我说没错,你已经发现了,A的行为指向了控制别人。
她通过特定言行去影响别人,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对于一个11岁的小朋友来说非常少见,A是个什么背景呢?
家里住上海独栋别墅,上面有一个哥哥,妈妈是全职妈妈,家族4代同住且重男轻女。
这个背景跟A的个性有没有关系,各位自行评判。
小朋友问我,那我还要不要跟A做朋友呀?控制别人是不是不好?
我说控制和驱使别人按照自己想法行事是一种技能,这个技能无所谓好坏,看你怎么用。
你现在还会被她影响和控制吗?
小朋友说,我现在意识到了A怎么影响别人的,就不会了。
很好,那你不用怕了,你把跟A相处当成一个有趣的钓鱼游戏,你可以观察她怎么钓鱼,鱼又可以怎么不上钩,然后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你的感受回家跟我分享。
以上就是从巴以冲突谁好谁坏引出的家庭对话。
我家老大11岁,已经可以理解以上所有。
教小女孩强大不是什么好吃好穿地富养,而是从小教会她上帝视角,审视一件事一个人,清楚知道自己当下的认知感受是怎么来的,这个认知感受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给对方带来什么。
为什么越是精英教育出的孩子,越要告诉TA社会责任,帮扶弱者呢?
因为TA不会被PUA,却知道所有驱动乌合之众的方法,唯一要时刻提醒的就是不要乱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