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西方“快乐教育”的理念被国内千万家长追捧,认为给孩子们减负非常必要,只有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教育的积极效果才可以最大化,但日韩却用实际例子告诉我们,教育减负后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课外补习班的打击,使得在韩国,辅导变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能拿到信息源,同时教育成本大幅上升,一对一课时费上翻数倍打不住…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号:mikizhou520
最近,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一篇《教育减负、 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在网上很火,内容盘了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各种「减负」政策,对初升高的概率、家庭教育总支出和学习时长的累计影响。
先说结论,有点扎心:
收入处于最底层的10%的寒门家庭,小孩考进高中的概率平均下降了百分之9.3;而处于最顶层的10%家庭的小孩,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上升了百分之5.3。
这个数据还只是体制内的统计,走国际教育路线不读高中的家庭不在此盘之内。
深究原因,两组数据捅破了关键所在:

过去10年减负,促使寒门教育开支降低了21%(因为大部分家庭找不到教育资源),小孩每周学习时间下降了9.19小时;
与之相对的头部家庭教育投资上升了67%(里面包含了资源稀缺性带来的价格膨胀),小孩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上升了10.37小时;
此消彼长,两者投入的差距就直接反映在了升学数据上。

不过这也怨不得人,每次减负都是为满足大家的需求。校内减负不留作业不考试不排位,以为能挽救滑坡的生育率;升学减负搞区域派位,以为消灭学区房就消灭了焦虑;校外减负纯粹是为了捍卫家长的钱袋…
结果呢?三四线家庭已感受到了寒意,师资的滞后让教育拉开了差距,之前刷题能上大学,如今考题一年比一年灵活,死读书越来越没用。
我小外甥女一直是听话的学生,把书读死了,最近一次物理考了20多分,急得她爹要自学给娃讲题。外婆反对,说他也就高中毕业,教小孩不是往沟里带吗?

我说还是找老师辅导辅导?外婆更是反对,老师能讲明白她爹还能自不量力吗?
听老师话的小孩,中学就退出竞争。
说到这里,大家先别急着跑到留言区骂,读书虽然提升了成功机率,但并没有封堵住所有的机会。
今天我想探讨的,就是「减负后普通人的机会」。
01.
说起教育的内卷和减负,我们真有不少参照物。日韩在过去30年一直为了对抗东亚教育的鸡血和内卷,拼命地减负。

从68年开始韩国就开始折腾教育公平:
根据居住地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73年连高中都可以免试升学,通过摇号分配学生,彻底消灭了重点班和尖子班,老师4年在学校间轮换…
按照设想,校内升学机会均等就可以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进而消灭鸡娃内卷,但实际上补习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火爆。
很多人觉得是「高考」唯分数论的升学机制,迫使家长在暗中角力,砸钱为小孩争取更好的分数造成的。

于是韩国政府又开始高考改革,一方面实施大学扩招;另一方面把过去单一的分数评价变成了「综合评定+分数」。
同时,校外开始了严厉打击课外辅导班的行动,甚至产生了专项「打压队」。辅导班老师群体失业,只能投身家政业,开始上门服务…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辅导变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能拿到信息源;一是教育成本大幅上升,一对一课时费上翻数倍打不住…
普通家庭,至此偏离了教育改变命运的轨道。
为了跳出这个死循环,韩国进行了又一轮无效操作:
对课外辅导改「堵」为「限」,仅高考政策就进行了20多次改革。但是公立教育的水平没有任何提升,减负的结果只是解放了学校,那些从学校里释放出的教育压力,都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于是,到了2019年,韩国一举成为全球补习费最高的国家。
5200万人口拥有超过10W家课外辅导机构,家庭课外投入占到了收入的70%(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
韩国家长对高考能疯狂到什么程度?有个新闻震撼了我。
公立高中性骚扰女生的老师被举报惩治,但因为他是专家,开的补习班非常厉害,部分家长请愿,求这个衣冠禽兽回课堂…
一味追求名校的结果,就是培养出了更多有文化的流氓。
最近北大女博士踢爆文艺范儿男友——某北大男博士,多次出轨且胁迫自己发生关系,致使她患上盆腔炎。

日本的情况差不多,但因为这个社会一直自上而下,板结的历史更久一些。
不少中国爹妈崇尚日本幼儿教育的天性释放,连盖个园舍都要结合四季变化,掏空屋顶,让雨水连接泥地,培养小孩对自然的感知力。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到了5岁荡然无存。
日本小学之前家长就满满鸡血,开始准备厮杀:为了能让娃进入名门私立学校,参加各种辅导班和面试。一个朋友分享过这段经历:
日本大公主所读的御茶水,附近有一家辅导机构,从学术、音乐、艺术等各方面挖掘中产家庭的天赋儿童,极少数小孩有机会进入名门校。
学校对家长面试,有机会参与面试的家庭,都会为面试去银座订一套正装。

在经历过这套严密的「规则」后,她感慨日本的阶层固化如同密不透风的墙。
普通中产之所以得到进入顶端教育圈层的机会,只不过是因为上流社会为激励下一代,需要在池塘里放上几条「鲶鱼」…
02.
那问题来了,我们会不会步韩国的后尘?
我觉得不会,因为就业是教育的风向标。各国家长玩命撒鸡血,最终不过是为小孩有个好工作。
所以韩国为什么卷?因为地小物薄机会少。
韩国自称大韩民国,国土面积不过10万平方公里,还比不上中国一个浙江省。
大财阀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0%的上流社会家庭占据了社会45%的财富值,剩下的55%就是留给其他家庭的工作机会。
而这些机会也是由10%的垄断财阀企业制定游戏规则。就拿三星来说,企业职位有限,他们只从顶尖大学里招人。
韩国大学录取率70%,看似高中毕业都机会读大学,但实际上名校录取率只有2%,想要进入垄断企业就要打败98个竞争者,爹妈只能拼命卷。
减负减掉了升高中的门槛,但2%的名校机会仍需争夺。争夺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顶尖私立中学。倒不是因为什么特权,而是把娃送进顶私的家庭,教育上明显投入了更多。
梳理一下韩国内卷的逻辑:财阀垄断了好工作,制定了用人规则,把年轻的机会收窄成了唯一路径,想逃逸基本没可能(除非出国),只能被迫卷入其中。
而且,不是只有普通家庭卷,精英一样需要卷。
著名的韩国鸡血剧《SKY Castle》里的有钱的律师医生,也是卷生卷死,甚至把小孩逼上绝路都不肯罢手。
就是因为他们深知在韩国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教育为王」,如果卷不进2%的顶尖大学,就意味着家族的阶层滑落…
顺便说一下,这部剧的中文译名叫《天空之城》,天空SKY指的是韩国顶尖三所私校:首尔大学(S)高丽大学(K)和延世大学(Y),这里培养的毕业生,掌握着韩国经济政治文化命脉…
但我们的国情不一样,地大物博不是吹,就业机会非常多元:
一个年轻人想有所作为,没有必要削尖了脑袋进三星这种企业,更不必走日韩年轻人的路,一条道到黑。
他们面对的是网状结构:不选大厂还有很多机会,清北毕业直播卖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哪怕被人吐槽知识浪费,名校毕业胸无大志,也挡不住年轻人浩浩荡荡探索新型行业…
只要弯得下腰,遍地都是机会。就像挖呀挖的幼儿园黄老师,带货三天销售百万上了热搜。
我并不是建议所有年轻人都去搞直播,而是想说:当资源足够宽度,发展机会就多得多。而我们的社会是具备这样的宽度的。
还有个观点说寒门难出贵子,主要因为眼界不够。
会读书的小孩上完了大学,为了保稳或养全家选择考公,几十年可以衣食无忧,但这辈子一眼到底,不可能再上升了。
还有不少人唱衰大盘,说互联网、房地产之后再也不会有逆袭的机会。
看到这些结论我非常好奇,在他们的眼里,啥样的机会才叫机会?当公务员不是机会,难到上福布斯排行榜才算吗?
在互联网巅峰时期,也不是人人都能一夜暴富啊。
韩寒说,没有过硬的社会背景,你的后代将大概率也是普通人。所以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规则,而不是幻想如何去做人上人。
对普通人来说,机会在。只是家长放不下名校执念,因为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单一评价,已固化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但悲催的是,越执着于名校越背离爹妈的期待——
一个个哈耶普毕业的优秀年轻人,没去改变世界,而是前赴后继地进入了辅导老师和顾问的行列…
终究也是普通了啊。
参考资料:[1]《教育的真相:教育减负后,日韩阶层固化了》,来源B站/厉害财经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