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任攸宁 4岁 洛阳
在七清净之中……听说过七清净吗?作为修行人,应该要对七清净有所了解的。后人只是一味地去了解十六观智,十六观智仅仅是后期经典才出现的说法。真正在三藏经典里开示的是七清净。
戒清净”——清净的戒与一般的戒有何差别?持守一般的戒是为了当个好人,可以发财致富、能上天堂之类的;但是清净的戒是为了达到心的纯净无染,所以是极其细致入微的——必需及时看破自己的心,才可能真正获得戒清净。在烦恼习气潜入内心时,有觉性及时地捕捉到,于是烦恼习气消失了,这样我们的戒才会清净起来——因为有觉性在护佑着心。
第二个(清净)称之为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拥有正确的禅定而且回归到本位。心清净所言的禅定与一般禅定之间存在着什么差别呢?心清净(的禅定)是导向纯净无染和解脱自在的禅定。
(戒)是为了纯净无染、解脱自在的戒;
(定)是为了纯净无染、解脱自在的定……
为了(导向)纯净无染、解脱自在的禅定共有两种:安住型的禅定——这是为了开发智慧,宁静型的禅定——这是心静止于单一的所缘,它是通过休养而获得开发智慧的力量。
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见清净”是指:能够分离名色、能够分离(诸)蕴。如果我们无法分离(诸)蕴,就还不具备见清净,就仍然还是百分之百的邪见——感觉到这个就是我。但是当我们能够逐一的分离(它们):身是身、感受是感受、心是心,我们就会看见每一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是彼此分开的。
接下来就是度疑清净”——能够了解到:色法中的每一个色法以及名法中的每一个名法,其生起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紧接着的另一个清净,叫做道非道智见清净”,“道”与“非道”,“路”与“非路”——此处即是毗钵舍那修行的起点,再之后就会生起毗钵舍那杂染了。
心一旦能够及时识破毗钵舍那杂染,能够归位,就可以平安的通过毗婆舍那杂染,这时候我们获得的才可以被称为“道非道智见清净”。如果仍然被卡在毗钵舍那杂染里,就还只是“非道”。如果有在(继续)修习毗钵舍那,就已经是“道”了。当我们及时识破毗钵舍那杂染以后,我们才是抵达了“道非道智见清净”。
至此已经不一般了,因为仅仅只剩两种清净就可以解脱了。开玩笑啦!因为剩余的两个(清净)是难于上青天啊!
行道智见清净”是指心已经安全的通过了毗钵舍那杂染后,继续修习毗钵舍那,直到心对所有的一切都能保持中立,最终生起“智见清净”,(也就是)生起了道与果。
隆波帕默尊者2019630
翻译:坤能
文字来源:https://ganluyu.org/audio/index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