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儿子小半新学期上初一,国庆前的初中生活,不仅让他体验到了全新的校园生活,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上初中和小学的巨大差异。
如果要为这一个月的生活打上标签,那就是:孩子觉得累,爸妈心疼娃。
一起来看看!
孩子觉得累
中秋节那天,我们回了爷爷奶奶家。老人总是想了解孙儿的近况,内心还存着小期待,希望听到孩子说最近挺好。
吃饭的时候,爷爷就问起小半,开学一个月了,是不是已经适应了初中的新生活?
小半没有丝毫迟疑,回答爷爷说: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和小学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接着,就开始诉起了苦:
 首先,作业太多了。
除了第一周刚开学报到,各种新生事宜、班级事务让老师们放了缓手。

从第二周开始,老师们就进入了状态,作业量蹭蹭往上走,各科经常布置不同的练习卷。
作业量只是其中一方面,作业的难度和要求相比小学,也有了提高。语文增加了每日摘抄,英语要求每日汉译英,加上数学的错题分析,都需要烧点脑才能完成。
课间写作业成了常态,学校的晚自习时间,从晚饭后到九点放学,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赶作业。
其次,同学们都很优秀。
尽管小升初的主流是大摇号,但到了初中,小学成绩好的孩子还是以各种筛选方式,被相对集中在了一起。
这比作业多,让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在小学高年级,遇到作文和数学练习卷碰到一起,作业量也不少。但在小半看,在小学班上,自己一直都是作业完成快,完成得早的孩子之一。
到了初中,同学们都太优秀,太自觉了。作业不但做得都很快,而且时间还抓得很紧。常常是刚吃完午饭或晚餐,许多同学就冲回教室,立即开始做作业。
一开始,小半还不以为然,但后来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分享了几个同学的学习任务清单,也受到了触动。
原来,这几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每日学习计划,除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还会给自己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背单词和思考,而且都是在校内时间完成的。
我嘴上给小半说,没关系,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走就好。但私下也在感叹,上了初中总算也见识到了什么是“别人家的孩子”。
爸妈心疼娃
孩子们看到的是表象现象,作业多了,同学们非常努力。
但表象的背后,是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巨大差距。
小学的校内学习在双减之后,作业量不多,考试也相对简单。开始还不怎么觉得,等连续几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满眼都是高分,家长和孩子对学习的压力感就真降下来了。
成绩没有了区分度,一方面让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学业状况,另一方面,也让学校也不好评估老师的教学质量。
再加上没有了小升初的考核压力,小学阶段,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老师、家长和孩子就是一片祥和。
但到了初中,中考出口成绩摆在那里,家长会担心孩子成为被分流的那一半,学校要看中考的重点率,老师也有了中考成绩的KPI,氛围自然是紧张了很多。
为什么作业会多?因为各科老师都想孩子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学科上。
就像网上有家长吐槽的那样,初中老师布置起作业来,感觉就好像其他科老师都不布置作业一样。
为什么同学都更努力了?一方面,孩子到了初中是更懂事些了,更有自驱力了。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老师对学习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外部的竞争和驱动力也在加码。
班主任会分享一些同学的每日学习任务清单,语文老师鼓励同学们使用康奈尔笔记法做课堂笔记,英语老师要求同学按照衡水体改进自己的手写,数学老师不仅让同学有一个错题本,还要准备一个好题本,把自己觉得有启发的好题记录在上面。
而且,中学老师可没有小学老师那么好通融。各项学习任务,要求细致严格,完成的时间交待明确,权威感满满。
家长群里也是安安静静的,除了刚开始有零星几个感谢老师的场面话,就没看到家长问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这就是新初一之新体验,老师较真了,家长上道了。
一方面,相比小学,初中老师的要求有点多,有点细,有点严,但no pains, no gains,能学到东西,这种压力还是可接受的,老师们也不容易。
另一方面,初中的学习,无论是在校时间、学科难度、课程量和作业量,都和小学都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特别是新初一,全新的环境,没有过渡期,开学后很快就换挡进入快车道。
会有些心疼孩子。
为人父母,心理大抵都是类似的吧,孩子不努力的时候,会希望他能多努力一些,期待他能多些自驱力。
然后,当孩子开始自鸡,分秒必争的时候。看着也就才12岁刚一轮的娃,离家早了,回家晚了,作爸妈的,嘴上不说,心里哪个不心疼呢。
整个九月,小半每天放学都已经九点过了,我就和他聊几句和新同学、新老师有没有什么互动。此外,就是讨论他感兴趣的各种新闻,例如俄乌互相炸对方高级将领,华为如何瞒天过海发了5G新手机啥的。
剩下的时间本就不多,就留给他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学校学的够多了,回了家,就主打放松两个字。
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才刚初一,哪到哪呢,不急!
给小学生三点建议
初中上了一个月,孩子正在适应,家长们也在适应,还在雾里看花中。
倒是回头看小学,有了蓦然回首的感觉,我有三个小建议分享给大家。
1 练好书法
初中的笔记量、作业量、答题量都增加了很多,书写速度慢真的会处处受制,是很大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阶段,孩子一定要抽时间练好字,目标不一定是写得多漂亮,但要能保证速度,字迹要工整。
2 重视背诵
以前小学也有要求背诵的诗词和课文,但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手松,没感觉有什么压力。
到了初中,语文背诵的要求严格了不少,英语也开始要求背诵。
平时送小半上学的路上,会播放内容轻松的大语文音频。节前的有一天,他一上车就说想听一下英语课文的音频。
一问,原来那天的早读,他要去背诵英语老师要求的几段对话。其中包含了三四个电话号码,他背了好几遍,总是记错一两个数字,有些紧张。
想起我自己初中学英语的时候,也苦苦背了不少新概念的课文,时光轮转,只能默默给小半加油了。
背诵这道关,初中躲不过的!小学生除了古诗词,英语课文和小短文也可以背起来。
3 培养一门特长
记得有位相熟的中学老师说,初中学习压力大,那些能平稳度过的那些孩子,至少有一门学科是得到了正反馈的。
什么叫正反馈?并不是说成绩必须要数一数二,而是说这门学科,孩子学起来要觉得轻松,有点兴趣。具体表现嘛,就是考试心不虚,做作业不费劲。
以小半为例,语文作业,尤其是阅读作业,光看那留着的好几大行答题空白,就让他心惊。前面提到的英语每日汉译英,小学练的少也觉得不易。
但是数学就让他找到了点心理平衡,但凡开始做作业,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数学灭了,好歹存了个先易后难的念想。
所以吧,语数英三门主科,哪门都可以,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出一门优势学科,到了初中,不仅可以省出点时间对付其他学科,还能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信心。
EASTWEST
最后,再多说两句
国庆节前,北京发布了中考改革新政,最有份量的变化之一是,小四门“生化史地”从考试科目变为考查科目,各区命题,不算入中考总分。
图源:央视新闻
双减政策确实让小学的学习压力减轻了很多,但中考的压力标准不变,小学压力少了,初中的学习压力就更大,小学和初中的断层也更加显著。
而小学压力之所以减得明显,看似是因为平时作业少了,期末考试简单了,但真正关键的原因还是小升初的主导方式是大摇号,没有了小升初统考的选拔压力。
同样,初中要减压,中考的设置至关重要。考试科目那么多,就算有分值的差异,考试难度的不同,但总归都要算到总分,每一分都算数,少考一科就是少一份压力。
所以,减少中考考试科目是真正的减压减负。
所以,除了羡慕,还有期待,北京的中考新政早点推广开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