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世界

关于此次巴以冲突爆发的细节和过程,大家应该都从新闻上看到了,这里不再做详细的阐述,我们今天主要扯一下其他问题。
关于考据巴以冲突的千年历史,这个需要一个大体的方向,不能深陷于每一个历史细节,否则根本无助于理解巴以冲突。
人类历史从发展演化的最激烈程度来说,真正的分界线有两个,一个是游牧渔猎这种“非定居”型的文明,跟农耕城邦这种“定居”文明之间的发展、斗争和交织、融合,以及再发展,最后大家都变成了定居文明,这方面,东、西方,以及整个世界都是类似的。
如果回到巴以冲突问题,实际上自“非定居”文明势微之后(蒙古帝国对亚欧大陆的冲击基本结束),“定居”文明之间,基于强大且不同的宗教动员和各类冷兵器制造能力,开始了各种内部土地和资源争夺战。
实际上自1453年奥斯曼帝国打败东罗马帝国,开始统治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就是“定居”文明之间利用宗教等工具内斗的结果。而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整个地中海东岸,在此后长达500年的时间里,都属于奥斯曼帝国的管辖地区,也可以这么说,这个地区在最近500多年的时间里,都属于穆斯林为主的地区。
人类文明的第二个分界线是工业文明的出现,由于工业文明的出现造成了短期内各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基于农耕和纯劳动力数量资源的定居文明形态就变得非常脆弱,于是,在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原有秩序的解体。
这里面主要的代表就是西欧工业强国开始对延续了超过700年,统治地中海等地区超过500年的奥斯曼帝国的肢解。在东方,欧洲列强对大清帝国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成为战败国,欧洲列强对其整个帝国的肢解达到了高潮,如今的巴以地区等,英国承诺在奥斯曼帝国战败之后,会支持这些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但由于巴以地区是去往东方(两河流域等)和南下埃及、北上土耳其的海上和陆地双枢纽地区(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以色列海法港等都在这一地区),英国最终出尔反尔,打算自己直接接管,并“施展”地缘政治操控术,而不是让其团结和整体性独立。
但问题是,这一地区已经穆斯林化数百年了,而且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还相对稳定,就算在英国的支持下,迁入的犹太人也不过数万人,跟穆斯林人口没法比,这就导致一战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难度非常大,毕竟当阿拉伯人知道英国放鸽子之后(英国背着阿拉伯人同法国签署《塞克斯皮科尔协定》,划分两国势力范围,并不允许巴勒斯坦地区独立,而是由两国“共管”),英国在这里的操作,其形象已经从“解放者”,变成了“侵略者”和异教徒。
于是,英国通过一系列骚操作,包括《贝尔福宣言》,以及后来的,强迫约旦签署的《英约协定》等,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碎片化分而治之,以及合法的“协议”性统治(当时,英国在阿拉伯世界面前,掌握着工业化的强大优势)。
但二战的爆发让这一地区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全球工业化超级帝国,美国开始盯上了埃及、巴勒斯坦等中东和地中海地区。
二战后英国已经非常清楚,其诸多的海外利益和所控制的地区,都可能会被美国接收,于是借助犹太复国主义,英国开始极力支持犹太人建国,而且面对二战的背景,很多人也都同情犹太人,这就有了以色列在此前巴勒斯坦地区的建国行动。
当然,这也正好符合美国的战后利益,通过以色列,可以对整个中东地区形成远程威慑(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后来美国就通过对以色列的大力支持,把以色列拉拢到了美国一方。
美国的逻辑是这样的,英国你可以支持以色列建国,那我美国就可以用更大规模的武器供应等,支持以色列扩大领土。1948年“巴勒斯坦战役”,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后接近100万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逃离了自己的家园,而在划定停火线的时候,以色列领土面积在“分治”的基础上又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
而后阿拉伯人的每一次所谓反抗,都会遭遇以色列的严酷报复,同时会很自然的扩大以色列的领土面积。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刺激矛盾,而就是为了以色列以报复的理由,扩大对这一地区土地的“合法”占领,从而达到支持以色列、武装以色列、拯救以色列、让以色列感恩戴德跟自己的利益和地缘目标绑定。
那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如何解读巴以冲突呢,我的理解是,人类发展的失衡,一定会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
巴以冲突里面,阿拉伯世界缺少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就算出现了类似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但其实力也非常有限,而且是基于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完全模仿型改造才走到今天的,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目前在安全上还基于“北约”,在发展经济方面还在努力的加入“欧盟”。
所以阿拉伯世界对于以色列和美国等支持者来说,还处在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反抗阶段,无法拥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力量,就只能依靠类似宗教的力量,而宗教问题一旦成为冲突的主要动员工具,就会走向极端和失控。
所以说,只要把阿拉伯世界锁死在农耕文明阶段,那么巴勒斯坦等地区的反抗,就一定是宗教的、极端的,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以色列的任何报复和占领区的扩大,都是“合法”的。这是个逻辑闭环,暂时无解。
那这次巴以冲突,是否还有一些新的信息可以探讨呢,真还有。听我慢慢扯。
从这次巴以冲突的爆发来看,在中东地区,大国外交的优劣和分别已经很明显了,意味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基于单纯“站队”模式的,有意避开巴勒斯坦这一客观存在实体的,只关注美国利益诉求的,尴尬的推动以色列跟阿拉伯世界的假和平进程,已经完全失败。因为假的就是假的。
以中国为主导的,比如中国推动的沙特和伊朗等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和平进程,以及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改造、互联互通贸易联系等为主的关系模式,是成功的,也是真正的和平进程。真的就是真的。
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说,巴以问题使得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西方人心中的终极“公理”。
我举个例子,时至今日,在西方世界,其实从内心真正同情当年的印第安人,以及北美黑人奴隶的人是很少的,为什么呢?根本的原因是,在西方世界,有一个不言自明的终极“公理”,那就是关于土地,以及种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营”能力(俗称优胜劣汰)。
所以说,占领印第安人地盘的“合法性”,来自于“我们比印第安人更能经营和管理好这片土地”。
其实在主导美洲等殖民的过程中,欧洲殖民者一直就没有认为美洲这片土地是属于印第安人的,而直接认为这是上帝赐给欧洲殖民者的,是专门用来建设宗教意义上的人间天国的,所以印第安人的任何反抗,都属于对欧洲殖民者的“非法攻击”。
当然,欧洲殖民者也没有认为美洲也是属于后来贩卖到此,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黑人奴隶的,黑人只配做奴隶,属于白人的财产,哪有资格拥有土地。
不然呢?黑人你别不服,如果你们黑人真有创造“天国”的能力,这里早就是你们黑人的了,还要等到我们白人来殖民吗?你们黑人离美洲更近,为什么没有早点来这里,把这里建设好啊,那样这里不就是你们的了?有本事你们黑人搞出一个工业革命,把军舰和大炮先驾到欧洲,把欧洲人贩卖到你们非洲去做奴隶啊……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如果回到巴以冲突,实际上以色列现在和未来的“合法性”,只来自于一点,即,以色列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以色列让这片土地的价值变得更高,以色列给全世界的科技界做出了贡献,以色列人民很富有、很优越,如果没有以色列,这里跟中东其他很多地区一样,可能还很脏乱差,更容易被“独裁”,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会更落魄。
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色列的管辖范围还应该扩大,而不是缩小。
大部分西方人可以闭着眼睛支持以色列,除了国家利益的考量,很多民众就是这种“谁经营得好,就归谁”的“合法性”逻辑。
尤其是现在的美国,把这一套东西玩的特别溜,但在维持“谁经营得好,就归谁”这样的“公理”方面,是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的。
比如说,美国自己的发展,要永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才行,否则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坑,万一自己“经营”的地方开始落后了怎么办呢?不就没有占领的“合法性”了?
当然,关于保持领先方面,美国等还有第二个办法,就是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不起来,使其变得更穷、更乱,把其他不跟自己搞好关系的地方,都封锁起来,使其内部走向异化,不让其发展,这样美国自己就算不发展,也能保持长期的优越感,就依然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问题是,那如果有一些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美国的封锁,而且还发展起来了呢?很多时候还有可能领先美国呢?
那美国等也非常聪明,就是改变宣传和外交思路,封锁不了你,就跟你赶紧建交啊,做贸易啊,然后让大家觉得,你们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跟美国等主动搞好了关系。
这种背景下,话语权依然是美国的,因为逻辑就变成了,只有跟美国等搞好关系,才能发展起来。
请注意,说到这里,有一些人就特别敏感,其实我本人从来不反对跟美国,以及整个西方搞好关系,更应该大胆的,不要自我设限的学习西方等所有国家最先进的东西,最好是整个西方的存量科技和各类先进的模式都给学过来,再通过自己的创新,变成自己的和世界的。
就像我们发明了火药,西方从来没觉得这是东方发明的东西就拒绝使用,就骂使用和创新火药使用者是崇洋媚外,而是用火药制造出来的大炮,反过来对准了我们;我们发明了指南针,但后来可持续的海上贸易则是西方发展起来的(从前期的纯掠夺变成了可持续的贸易);我们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西方则用其传播了圣经和科学知识。
所以,我这里只是强调,只要“国家”这个主体还存在,国家之间就存在客观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不是说跟你关系好,就一定会帮你,你就可以天然的获得了发展自己的条件。
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发展仅仅寄希望于跟西方搞好关系,失去了自主性,那万一失算了呢?就像非洲很多国家,就像菲律宾,就像拉美,就像如今的中东一些地区和国家等,跟美国等关系不好吗?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至今依然看不到什么希望。
从巴以冲突再去看类似的讨论,就显得更为直观。既然以色列发展得更好,跟西方关系更铁,从而就得出了相关性谬误,即,以色列更尊重“人权”,不会主动向平民动武,其行为就更容易令人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巴勒斯坦更穷、更乱,跟阿拉伯国家关系更近,那么巴勒斯坦就更容易进行“非法攻击”,其行为就不可原谅,就是错误的一方。
所以,讨论这些问题,既不是为了选边站队,也不是为了变相指责以色列,或赞成哈马斯的做法等,其实在此次巴以冲突之前,还有俄乌冲突,还有苏丹数千人伤亡,远比巴以冲突激烈的社会动荡,还有尼日尔危机等等,这些事件,并不会因为你选择站某一边,就会改变其发展,也不会因为你看到了几个镜头,就觉得了解了所有真相。
这不是说“站队”不重要,也不是说没有是非观,而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有比“站队”和粗暴的判断是非更重要的东西。
要知道,巴以冲突的重燃和数十年来的持续,从中的对与错等,并不是哪个国家就能瞬间解决或彻底搞清楚的,这里面需要关注的点在于,假设谁发展得好,谁就占有更多的人类“公理”,那大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发展自己,以及打破封锁,帮助他国发展上面。
一个落后的国家,就算遭遇直接的入侵,很多时候也是讲不明白道理的,落后就要挨打,就可能亡国灭种,弱国无外交、无话语权、无国际事件的舆论定性能力等是不争的事实,至今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新中国早就搞明白这个底层逻辑,所以我们现在才有机会对俄乌冲突、苏丹局势、尼日尔危机、巴以冲突等品头论足,甚至为了“站队”大家还能面红耳赤、互相鄙视,这其实相比当事方来说,也是另一种幸福,要知道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不被别人可怜和看笑话,其实不过也就几十年的事情。
那基于具体的巴以冲突,未来会怎么样呢?
我以前专门写过俄乌冲突对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对中东地区的影响,俄乌冲突打破了原有的各类正常军事贸易等秩序,尤其是在地下军火买卖等层面,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会更加明显。
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量的武器因俄乌冲突而进入不可控的军火市场,没有人能保证俄乌冲突投入的大规模资金和武器,都会用到俄乌冲突本身的战争层面,其大量的武器和资金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模式,进入到其他地区,包括中东和非洲,这就使得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很多以反抗和打仗为生活和生存逻辑的地区和组织,更容易得到大量的武器和资金流入。
这其实就是基于有大国参与的,世界级军事冲突的“正常”外溢效应,每次有大国参与的持续性冲突,都会触动新的,边缘地带各类武装势力的崛起,包括缔造新的军阀等等。
现在很多人按照各种叙事来分析哈马斯背后的支持者,有的说是为了破坏美国推动的以色列和沙特的建交,这明显是为美国自私的中东投机型外交失败洗白,不值一驳。
有的说是伊朗支持等等,这个其实并不重要,如果真有证据是伊朗支持,以色列可以跟伊朗直接开战啊,我倒是觉得,以色列反而会变相否认这种逻辑,否则你是跟伊朗开打呢,还是不打呢?估计连美国直接刺杀苏莱曼尼这种勇气都没有。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点不在这里。
如果一个哈马斯,就能颠覆美国的国家战略,那恰恰说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推动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等,恰恰是战术投机,在中东和沙特、以色列之间,找一点存在感,挽救一下跟这两个中东“心腹”逐渐淡化的关系罢了。
其完全忽略了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的根本性矛盾,这种不切实际(不考虑巴勒斯坦问题),只图一时“业绩”的表演注定失败。如果沙特跟以色列没有根本性矛盾,是拥有民众基础和呼声的真心建交,哈马斯这点力量是破坏不了的。当年911恐怖袭击(15个是沙特人)破坏了美国和沙特的关系了吗?肢解卡舒吉事件破坏了美国和沙特的关系了吗?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是,各方如何就如此明显的巴以冲突,做各种有利于自己的表演。比如美国,声势浩大,都把航母都开过去了,为了声援以色列。问题是,哈马斯这种,还用得着美国开航母过去?
美国想借助此事,进一步拉近和巩固跟以色列的关系,使其能够在中东等地区,继续成为美国的主要支持者,但无论是以色列,还是沙特,跟美国关系逐年走远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其中哪一方变心了,而是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人类从游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就像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如今是工业单极化帝国时代,走向工业全球化、多极化时代。
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变局时代,如何降低人类发展的风险,避免各种极端事件的持续发生呢?那首先就要知道,风险出自哪里。
我个人觉得近期和远期,各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风险。
近期的风险是,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背后参与主体大国化的战争,这类冲突会导致世界原有秩序出现瞬间的巨大漏洞,大国在各区域的权威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客观上的“权力”真空,小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或者说很多国家的内部系统,都会出现宗教、党派、人口迁徙、气候问题、边界问题等各类矛盾的放大和总爆发。如今非洲和中东等地就是很好的例子。
远期的风险是什么呢?这就要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人类发展的真正的战略性矛盾和风险,实际上是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尤其是如今的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成长和缩小其差距方面,毫无建树,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这就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摆脱很多类似“极端宗教”等影响(因为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更能达成共识的工具),致使各方在解释世界、发展自己、互动交流等等层面,越走越远,处在两个世界的人,天然就有敌对情绪。
究其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带动世界发展,或者说对全世界现代化方面的渗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也就是只能靠“价值观”吹牛模式了,基本没有其他办法了。
实际上你去看,以色列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属于典型的港口型国家,属于英美等海洋经济的主动外溢,如果以色列是一个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陆国家,就算西方全力支持,犹太资本无所不能,发展起来也是很难的。比如阿富汗,美国曾有两次扶持阿富汗成为类似以色列、沙特这样盟友的机会(一次是冷战时期,另一次是911恐怖袭击之后),也带去大量的投资,但都完全失败了,就是因为美国根本没有能力让一个内陆国家具备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条件。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大航海和工业革命以来,基于单纯港口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所能带动的地区,已经基本到头了(这不是说港口经济不重要,而是说仅仅港口经济如果没有强大的辐射性基础设施建设,就无法向更内陆地区渗透,反而容易形成资源的单一化聚集,基于资源流动的成本差,港口经济创造的财富反而更容易向海外转移,而不是内陆),剩下的广大内陆国家,如果没有历史级别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如果没有强大的互联互通推进能力、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工业化冲击和渗透能力,其大部分地区都会面临跟阿富汗、苏丹、巴勒斯坦地区等一样的状况。
就连因发展不平衡引发的,从墨西哥等地涌入美国的拉美移民,都可以引发美国内部的剧烈动荡,更不要说其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了。
所以说,人类发展的终极“公理”,应该是消减地区发展的差距,帮助落后的地区进行有效的追赶,这样矛盾自然就减少了。如果仅仅基于“谁经营得好,谁就具有占有和持续吮吸资源的合法性”,那么发展得不好的地区,比如巴勒斯坦,是不是就应该在地球上消失呢?这种逻辑又会引来多少冲突呢?
以上内容纯属瞎扯闲聊,不构成对巴以冲突的理解,仅供打发空闲时间,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肖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