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陈很爱跟我唠叨一句话,每次我看到他家务做得比较辛苦,提出可以帮他干点什么时,他总会跟我说:你要真的帮我,我那天也不会做家务做到凌晨四点。
凌晨四点,就跟他本人给自己颁发的一个勋章一样,时不时要拿出来亮几下。在这种描述中,好像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大半夜在家到处劳动,拖地擦玻璃洗马桶,汗如雨下不辞辛劳忙到脚后跟不着地的模样。
其实那天半夜12点,他坐下来,准备组装一只刚刚海运来的鞋柜。刚把包装拆出来,小陈眉目深锁,说,哎呀,怎么会这样?
我看了一眼,里面是好多块板材。我问他,为什么不买只现成的鞋柜,非要买个需要自己组装的?小陈说:你敢信吗?这鞋柜包海运只要两百多块,两百多块人民币!
他还说,他本来看中了一只1500的成品鞋柜,因为不包海运费,他决定拿200块碰碰运气。反正只是旅居,他觉得买个贵的不太合适。这倒也有几分道理,都是为了家庭发展,精打细算不失为一个巨大的优点。
这只200块的鞋柜,让小陈埋头装了4个小时。一开始那些板材抽出来,到处都是乱飞的泡沫屑。这时你得搭把手,拿着吸尘器牢牢吸附这些泡沫。半夜两点,我实在撑不住了,我跟小陈说:要不就扔了吧,回头在新加坡买一个。
东西是便宜,也不能因为便宜,把我们俩都搭进去了。
小陈不同意,他说他必须今晚装好这只鞋柜。说来也是奇怪,你打开这种家具组装的小视频,最多三分钟,人跟你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手把手教你搭出来一个鞋柜。轮到小陈手上,又再现了两个月前装双层床的场景,一会零部件错了,一会柜门反了。
你说他不努力吧,这确实不公平。但是看到他努力地往反方向跑的模样,真的不知道是该劝还是不该劝。
半夜三点,我在床上被那些电动锁螺丝的声音吵得睡不着,求他不要装了。他坚持说:不行,今晚必须装好。
因为一只难以组装的鞋柜,小陈修改了自己做家务的功勋时刻,半夜四点。
这种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想起我妈评价他的经典语录,你老公怎么跟个外星人一样?
他的思维方式,不知道是走在我们地球人左边还是右边,反正都是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以做饭来举例,这几天我终于看出来小陈做饭的模式。几盘菜端上来,要么是两块煎牛排,要么是两盘水煮青菜。有点像还俗的和尚,上一秒还在青菜萝卜,下一秒就是大鱼大肉。他没有过渡,没有荤素结合的组合。
几年前小陈刚开始做饭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个疑问,说,一般人开始做饭,不是都从番茄炒鸡蛋,菠菜炒鸡蛋,这种失败率很低的菜开始的吗?为什么你不做这种菜呢?
小陈的答案是,他觉得这些菜不好吃,而且做法太简单。言下之意,他看不上。
他认为鸡蛋最好的做法是水煮,跟任何别的东西一块煮,都有点玷污鸡蛋的纯洁性。不过厨房是谁的,你就只能听谁的。据我观测,小陈确实出门也从来不点番茄炒鸡蛋这种菜。
做多了菜,他忽然告诉我,下次换个地方,我要自费请菲佣。
哥们又来了。我忽然想起来到底哪里不对劲,比如以前在上海我说,哎呀,我在家工作,不太想请人。小陈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找了几个家政来面试。他说这是刚需,人家干活跟你又没啥关系。
这回来新加坡,出发前,我们商量说,还是不要请菲佣了吧,家里实在太小了。不考虑菲佣的生活条件,还要考虑考虑自己家人的生活条件。我认识好几个搬来新加坡生活的家庭,都因为同样的考虑没请菲佣。地方太小,抬头不见低头见,再说妹妹马上能上幼儿园了。
结果又变成了,因为夫人需要清静的写作环境,所以没请菲佣。
好事归他,坏事归我。好事是因为他高瞻远瞩,比如从国内海运了各种小家电。坏事归我,没请菲佣赖我,厨房油烟大也赖我,因为我不满足于水煮菜。
两人共同做的决定,只要出了一些问题,小陈就说,你看,因为我听了你的话,所以……
不过从小陈身上,还是能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最大核心,那就是他从不轻易责怪自己,只会在别人身上找毛病。能赖别人,一定要赖别人。鞋柜的事要怪卖家,都卖这么便宜了还包海运费,能怪他下手买吗?做饭的事情怪新加坡公寓厨房,竟然不安装烟道,耽误他的大火猛炒。家务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老婆没有发展眼光,不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
有时我经常忍不住想,我们的生活看起来矛盾此起彼伏经常需要艰苦奋斗,是不是因为菜鸡的生活,原本就是这么艰难……
我儿子第一次去参加羽毛球课,回来怒气冲冲说,有个同学叫我菜鸡,哼,他才菜呢!
久居新加坡的朋友说,我们这里的成年人,不像你们国内,都有自己爸妈帮忙,我们什么都要自己来,时间久了,什么都会了。
另一朋友全家去加拿大,跟我夸赞说,她老公现在什么都会做,馒头花卷包子做得跟饭店里卖的一样,春节家宴自己能做16个菜,厉害得一塌糊涂。
我对小陈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不希望他做满汉全席,也不希望他馒头花卷生煎小笼都来一手。我就希望吧,餐桌上能出现一道简单的快手菜,番茄炒蛋,丰富一下热带的饮食生活。
作者|毛利  分享生活,解答情感、家庭困惑,和有趣的人们对话,有机会一起午餐吧。
关注👇
《卵子的呐喊》
毛利全新长篇小说上线
关于两个女孩生育的思考和选择
点击阅读↓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红书|和毛利午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