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汉卿
与以往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相比,职场人的心态正在起变化。
近日,一项#你接受上4休3收入降5分之1吗#的投票显示,近7成参与者可以接受该方式,宁愿用降薪换取更多假期,但是希望落实休息3天无工作打扰。
宁愿降薪也要多休息一天,现在“打工人”挺狠的。这当然只是一项微博上的投票,不代表真实场景的选择。但这种心态值得琢磨,其背后反映了现实:工作很忙很累,“打工人”太渴望休息了。“休息”在工作中的权重已经大于了“收入”,“打工人”为何这么想?
企业员工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朋友之间调侃时,常用“钱多活少离家近”来形容好工作的标准。这可遇不可求。再说了,世间真有这等好事么?有这种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么?理想状况下,我们只能“图一头”,要么有钱,要么有闲,要么离家近。而现实的残酷性在于,这三样你可能一点也不沾,终其一生,只是一个苦哈哈的“打工人”。
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前辈劳动者相比,这一届“打工人”的眼光不再只局限于薪水,他们也开始注重休息权利、福利保障等各种待遇。前述提到工作压力让他们身心疲累,渴望休息,其实,这背后也伴随着时代气候的变迁
过去为了效益/薪资,人们铆足精神拼命工作,全身心奉献企业。尽管很辛苦,但并不抱怨,因为日子有甜头,生活有奔头。那是一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时代。
这种心态延续了很久,直到近年来,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法治的健全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平权,促进了劳动者的权利意识觉醒:我为你卖力工作,你也得依法保障我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就业竞争客观上更激烈,岗位更内卷,职场人士整体收入预期不及以往,反过来让他们更为关注薪资之外的其他权益。
工作人员手机展示网络速度。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00”后开始进入职场,这批人思想更开放,价值更多元,也更缺少单位依附性。他们是“以我为主”的一代,“我可以没钱,但不能没自由”,如果不能保证休息,那不好意思,我们“各生欢喜,一拍两散”。社交媒体以年轻网民为主,这波投票的主体大概率也是年轻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答案的奥妙。
“降薪换假期”可以接受,但“打工人”也是有条件的。在这个选项中,还有一项不能忽略:希望休息的三天不被打扰。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提醒。打工人要求的是彻底休息,而不是离线了,还要随时被支配。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条件,是因为“打工人”深知,在一个没有严格上下班边界的时代,休息时间彻底摆脱工作是不容易的,如果要休三天,那就必须货真价实,而不是“半休半班”,口惠而实不至。
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直播。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说到底,“降薪换假期”,源于打工人对匮乏的休息权的不满,他们未必一定要“上四休三”,而是想表达,法定的休息权不能被压缩,带薪休假可以及时兑现,当自己离线时,也能够保证时间彻底属于自己。投票支持“上四休三”是一种愿景,这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投票本身也是一种意见表达。这种声音应该被看见。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文字:汉卿
朗诵:王茜
图片:新华网
责编:王远方
编辑:邢妍妍 孙小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