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亚琦
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湖北孝感市委书记留言,希望孝感可以投放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单车,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对此,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中表示,目前孝感的非机动车道建设不够完善,投放共享单车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违规乱停乱放也会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和市容市貌。
不可否认,共享单车发展到现在,也仍未达到尽善尽美。乱停乱放、私自上锁、不文明骑行等乱象确实存在,也为交通规划、公共管理增加了难度。如果管理不到位,乱序的投放可能反而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但就像网友在留言板中提到的“骑着单车游槐荫公园”“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不但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让骑行重返大众视野。对不少人来说,共享单车的普及不仅是多一个便捷出行的可能,也是一种从出行方式延伸到生活方式的需要,这一诉求应该得到正视。
市民从福州市台江区长汀街一处共享单车驿站前经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当城市管理遇到公众需求,优先级一目了然。如果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忽略市民的出行感受和意愿,是对公共服务理解的窄化,也会阻碍城市的发展。好在,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中也表示,“认真研究提出的建议”“适时研究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和投放方案”。
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共享单车投放使用,投放运营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过400个,有效运营车辆数约为149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总数达12.95亿户,日均订单量超过4470万单,成为“80后”“90后”等群体出行的刚需。
可见,共享单车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相信能让孝感借鉴的模板有不少。但也要认识到,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发展环境,关键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优解。人流量、用车需求、交通路况、道路规划、停车泊位等等,在哪里投放、什么时间投放、投放多少等等,一系列的具象的、细节的因素和问题都需要考量和规划。而且,要解决共享单车与现实规则的冲突,不能仅靠政府部门兜底保障,单车企业、市民个人都有责任配合协作,才能保证规范运行。
北京朝阳,一位市民在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其实不只是共享单车,每一种新事物落地现实,“水土不服”是常态,总需要适应、发展,这必然是一个动态调整、各方配合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味拒之门外。当然,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体现;但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给予持续性的回应和关注,找到最适宜当下的解决办法,也是城市良性发展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做好接受“新来”的准备,平衡好“新生”与“固有”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而所谓的“治理”,不是简单达到管理的目标,而是要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文字:吴亚琦
朗诵:王茜
图片:澎湃新闻、新华社
责编:王子墨
编辑:邢妍妍 孙岱 吴亚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