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亢
近日,广东一电影院在其女厕所门口贴出告示,禁止男童进入女厕。多名消费者对此表示赞同。消息一出,“影院女厕提示男童止步”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的热议。
据悉,影院是在不少顾客反映有男童进入女厕后,重新张贴这样的告示来提示家长男童禁入女厕,张贴后效果明显。工作人员表示,“都是禁止异性且10岁以上的孩子进入女厕”。
男童进女厕引发讨论,早已不是新鲜事。过去,很多“男童进入女厕引发女士不便”的新闻,屡屡受到关注。人们很早就呼吁要引导孩子形成性别意识,不能放任他们出入性别隐私空间。但当真正有影院开始明令禁止后,为何又起了争议?大概是由于带入到真实场景时,我们总会想到那些不满3岁的婴幼儿,如果父亲不在身旁,他们的安全问题引人担忧。
归根结底有一点很重要: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每个人都应该享有隐私、安全、尊严和使用权。影院这一规定保护了女性隐私,明确了“男性不得进入女厕”,是毋庸置疑的。据了解,许多广州市民也赞同这一做法,支持影院厕所强调性别意识。而另一方面,一些幼小男童在公共空间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亦不可忽视。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多设置母婴室、亲子卫生间之类的共用空间。如果公共空间资源紧缺,可以考虑隔一层或隔两层楼设置这类共用空间,以解不时之需。说到底这类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公共空间对母婴空间、父婴空间的资源分配不足,那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去考虑重新分配的方法,而不是用侵犯他人权益的方式(比如让男童进入女士卫生间)来满足需要。
这也引导我们思考,未来在公共空间建设中,男女分开的隐私保护空间,和男女都能共用的便利空间,也许是需要共同存在的。这类需要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也的确可以保护每个人的隐私和公共空间使用权。
当然除了硬件配置以外,意识的形成也很重要。据研究,儿童在3-5岁期间,会出现性别意识。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父母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有网友就反映,在女厕旁明明有亲子卫生间,还是有女性家长带男童进女厕。这正提示了一点,对于父母来说,带幼童去往公共空间,特别是需要有性别隐私的空间,正好是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这时候,父母有义务给孩子做出规范的行为指导。
来源:兰州日报
当然,我们也不必苛责妈妈们的一时无奈之举,这样可能会滋长一些“厌童”的情绪,对这些家庭和孩子成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大众意识的变化和成熟是比想象要快的。过去禁止男童进入女厕可能会被看作不近人情,现在却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当完全禁止以后,人们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
因此,社会要用科学的眼光去对待性别、年龄等的差异,如果真的存在差异,那么正视和适当照顾是可以的,同时,社会决策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公平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文字:小亢
图片:N视频、广东台触电新闻、兰州日报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张雪瑜 邢妍妍 范天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