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成
人到中年,你还有什么梦想吗?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位中年女性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故事。2021年,41岁的袁莹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她说,“我的心曾是一滩寂静的死水,北电就像那颗突然投过来的石头。”再次拥有学生身份之前,袁莹是一名财务工作者。
袁莹收到北电的录取通知书
袁莹的选择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羡慕,回看自己两点一线的生活,多少有点“酸”。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意义,40多岁早已过了一个演员的黄金年龄,学影视文学专业也未必能“出镜”。但是每天和数字打交道的袁莹,实在不想就这么日复一日下去,她的选择是勇敢的,社会也应当鼓励人们勇于重启生活,换个活法。
很多人干了一辈子的职业,可能并不是自己梦想中的事业,仅仅是一份自己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按时上班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能力、有机会跳出一眼就可以忘穿的“打卡人生”,来一段别样的插曲,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社会各方对这种“迟来”的梦想,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譬如,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年过六旬、七旬的老人开始学习驾照,人们对此赞誉有加,而公安部门也取消了驾驶证C照和F照的年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身体条件允许,年龄再大,也可以追寻自己的驾驶梦。
有些人对人生的规划,包括看待别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功利视角:你都四十岁了,青春都没了,毕业后还能做演员吗?你都七十岁了,就算考了驾照还能开几年?这样的思维里总有一种计算,非常在意付出和收益的对比,通常又以时间作为参考系。但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不该这么简单粗暴地被时间衡量。
袁莹在教室上课
也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是线性的,就应该在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规划,只是按部就班地找个工作、找个对象、结婚、生孩子,一切都按照顺序和世俗规矩来,好似活在一种固定程序当中,很少出现随机和自主选择的色彩。
然而,人生海海,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何止万千,我们不必拘泥于一种程式化的人生;人生短短,有些事情再不做,可能一辈子就不会做了。正如袁莹所说,“一过40岁,忽然发现时间好像不够了,青春马上要结束了,很多东西再难抓住。”人生不该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演习,每个人都有权利活出不一样的自我。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河海大学的一对耄耋之龄的老同学,在学校百年校庆上重逢后喜结良缘,彼时他们已经是80岁的老人。80岁,谈一场久违的恋爱,结一次耄耋婚,这是多么酷的事情!“新人”的含义并不只限制在年轻人,只要爱情是真的,什么时候都可以是“新人”。
人们常说,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不晚”的真谛在于:想,便努力去做,把握当下,勇敢出发。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字:樊成
图片:澎湃新闻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邢妍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