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妍妍
沉迷在直播间购物、熬夜等小说更新、频繁刷短视频、热衷线上交友婚恋……最近,有许多网友在“网瘾老年”的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从他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有不少老年人俨然已成为“银发低头族”,他们深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有的“茶饭不思”,千里追爱、野性追星被骗;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沉迷直播间大额打赏,甚至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
老年人上网的需求本身应该是被正视的。他们往往有着较多的空闲时间,而无事可做的虚无感又常常难以忍受。通过手机网络,他们可以社交沟通、学习新技能、快速知晓各类新闻,既打发了无聊时光,又能缓解知识有效性带来的焦虑。从这一层面来说,互联网的普及带给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很有价值的。
新华网发(李新义 摄)
但迈入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面对成熟算法指引下各种各样贴合自己兴趣的视频、直播等,很难放下刷了很久的手机,也难免不构成自己的一种“信息茧房”。只不过,相比“触网”更早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个性化推荐所带给他们的信息束缚感,更容易让他们迷失在网络中。
交友聊天中很容易就被识破的话术、直播间里许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商品等,这些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只是套路的信息,却很容易拿捏住那些缺乏辨别力的老年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手机甚至上当受骗,缺乏网络经验似乎不太能全面解读这一问题的出现。更深层的因素或许还是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与空虚感。如今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疏远化、家庭成员离散化等特点越来越明显,“银发族”独居、空巢的现象也更容易甚至是更早的发生。缺乏与子女面对面沟通,同时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步调不那么一致的他们,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一些老年人群体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手机为每个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私密空间,就更像是他们专属的乌托邦,寄托着他们无处安放的情绪与情感。
老年人沉迷手机的现象,其实更像是一个提醒。提醒人们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别忘记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同样需要慰藉。家庭成员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让他们的生活有更多的支点与乐趣,避免他们的注意力太过单一,进而被互联网牵制。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组织举办老年文体活动,让他们走出家门,这可以说都是避免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替代性选择。
在邢台市襄都区西门里街道办事处顺德北社区康宁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新华社发(张驰 摄)
而老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对互联网平台也同样是一个提醒。在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智能的科技语境下,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也应该多多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群体。比如强化对垃圾信息的审核筛选机制,去除产品的成瘾性设计,尽到人性化的提示义务等,提前堵住更多的漏洞,尽量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相对干净又理性的平台。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文字:邢妍妍
图片:新华网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邢妍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