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纯属个人视角;观点不具绝对性;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在北京一所211读的本科,毕业回到贵州家乡小县城,就住我家附近。回来一年多了,他的工作还没找到。整天宅家里,晚上才敢出门。”

与这条朋友圈文字搭配的是 ,这位某所211大学毕业的男生垂头丧气的背影。
人性之恶往往不是展露在恶言恶语之中。更多时候,这些恶总是隐藏着不经意的细节之中。
发布这条动态的是,贵州某县城三十出头的初中教师。他的一条朋友圈,让敏感的我,瞬间闻到了一股从人心深处飘来的腐臭,以及某种贵州小县城“伪精英圈子”独有的社会情绪。
在贵州山区贫困县城,体制内有编制吃财政饭人士的优越感,可谓是远远超过了大城市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同行。

原因之一是,贵州贫困县城经济落后到没有其他替代选择。
在东部发达地区,体制外的民营经济往往可以提供比体制内高不少的工资收入。在那里,吃财政饭,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收入的普通职业。
贵州贫困县城几乎没有大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即使有民营企业,科技含量也不高,无法提供收入稳定可观的体面工作。因此,体制内上班是当地人能找到的最好工作。
你每天有班可以上,每月有财政发的工资可以领,而你周围大都是没有固定的班上,没有固定工资的低收入人群,想不产生优越感都难。
原因之二是,贵州县镇体制内人士,大多数都是贵州山区农民家庭出生的、地方二三本院校毕业生。
在贵州,但凡在县城有一定权势和能耐的家庭,子女都是往省城或东部城市送。211(贵大除外)和985大学毕业生,一般情况下,不大愿意回到贵州小县城工作,除非是某些大家都懂的特殊岗位。因此,贵州县镇的体制内岗位空缺,多数留给了农民家庭出身的地方二三本院校毕业生来填补。
对于这些父辈以上世世代代耕田种地的农家子弟来说,能有一份吃财政饭的固定收入,那可是一个相当体面和荣耀的事情。
而且,这些在村镇长大,读高中甚至读初中都要寄宿的山区农家子弟,不但有了体制内“吃工资”的稳定工作,而且贵州县城房价非常便宜,工作之后,他们很快就可以用公积金买一套房,从农村人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住房,都可算是一个“山鸡变凤凰”般的阶层跃升。
不难理解,在贵州小县城,很多体制内人士,哪怕步行二十分钟就能走到单位,他们也要开着车上下班,因为车进出小区的轰鸣声,能够及时提醒周围的街坊邻居:“看,我有班上”、“我上班去了”、“我下班了”。
开车上下班,还给了他们一种自己仿佛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精英的幻觉。这种幻觉既能提升优越感,又能缓解自卑感。所以,贵州县镇农民家庭出身的体制内人士,对车的钟爱和痴迷程度,几乎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人们无法理解的。
他们优越感爆棚,那是因为他们终日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小摊小贩、无业游民、进城农民.....等社会最角落、最底层的角色。
不可否认,在贵州县镇当地,他们的确属于“上流社会”。然而,在以全国为尺度的层级结构中,他们却属于生活在角落里的社会底层,尽管不是最底层。
当别人站在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审视他们的时候,不免会觉得,他们其实非常可怜,一辈子被困在精神生活高度贫瘠的西南大山深处,人生一眼看得到头,刚刚过三十岁,内心世界早已落满了灰尘......

说实话,这群表面看去优越感爆棚的贵州县镇体制内人士,内心普遍潜藏着双重自卑。首先,自卑自己毕业于二三本高校;其次,自卑自己终身困守山区。
兼具“自以为的上层”和“实际上的底层”的双重身份属性,给这些伪精英们制造了一个独特的心理困境:既急切想对乡里乡亲表露优越感,又要时刻小心翼翼地呵护脆弱的自卑感。
这一微妙的心理困境,导致他们在心理暗暗嫉恨那些比自己混得好的社会群体,包括毕业于211.985高校和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的人们,因为他们深知,在这些人面前,自己内心的优越感一碰就碎,自卑感一摸就痛。
大家可以试着想象这样的一幕。
在县镇当地某个婚庆或节日的酒桌上,一位毕业于地方二三本院校、在贵州县镇上班的体制内人士,正享受着当地农民或摊贩们众星捧月般的羡慕之时,席间突然来了一位毕业于211或985大学、在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工作的同龄人,酒桌上的所有人,瞬间把羡慕之情,对准了这位新来者。
刚才还眉飞色舞、志满意得地向乡里乡亲和亲朋好友炫耀,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就跟自来水一样,到了固定的日子,就会自动到账,在单位每天可以吃食堂的贵州县镇体制内人士,顷刻之间就坐了冷板凳。
这位毕业于211.985大学的、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的同龄人的到来,击碎了他们在乡里乡亲面前的优越感和牛逼劲。
倘若这些211.985大学的毕业生,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这些贵州县镇体制内人士的手够不着,无法伤害到,便只能靠刷“北上广深名校本科生和硕士生失业送外卖”的新闻,暗暗地幸灾乐祸地缓解内心不敢轻易示人的自卑感,并庆幸大山深处的自己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安逸。
当有211.985大学的毕业生回到和他们一样的贵州县镇就业,他们的手能够够得着了,便会立刻伸出手去伤害这些人。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条朋友圈和照片。
位贵州县城初中教师,偷拍毕业于211大学、回家乡找工作的那位男生的背影照片,并把它发到朋友圈,以示嘲笑:大城市北京的211大学毕业,竟然回到贵州小县城,而且一年了还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我这个地方二本高校的毕业生呢。
既可笑又可恨的是,为了贬低自己妒恨的人,他甚至愿意连自己也一起贬低。
我的不少读者是就读于985大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每次他们咨询我的时候,我都提醒他们:“西南小县城几乎是专属地方二本高校毕业生的天地。一旦在那里扎根,作为高考胜利者的你们,将成为高考失败者的他们,提升优越感和缓解自卑感的牺牲品。人性的恶之一便是,只伤害那些自己的‘拳头’够得着的优秀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