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之前长牛的腾讯、阿里、百度、海天、伊利等,这两年不那么牛了,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国家政策不再那么鼓励甚至打压这种对提升综合国力贡献小、却赚钱太多、利润与贡献不匹配的消费行业,以及主要靠“商业模式创新而非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的BAT等
昨天读了东吴证券陈李的观点,我现在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股、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的未来长期盈利能力可能要降低预期,它们的护城河被政策前景给削弱了,高估的时候,就要考虑越涨越卖,而不是长期持有不动。
为什么决策层不倾向于给底层发钱来刺激消费?
因为让最底层吃吃喝喝、多买点小家电或城市买套房,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帮助不大。真正能帮助中国突破美国科技封锁、在未来中美激烈的大国博弈中胜利的,是华为、比亚迪、理想汽车、宁德时代、光伏风能、中芯国际等高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国之重器。整个国家的核心资源(人才、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税费减免、低息贷款、低价土地、利润等)要聚焦到这类国之重器上,帮助突破封锁、引领科技创新……
中国整个商业的基本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走美国那种服务业占比超过50%甚至70%、吃吃喝喝、过度消费、过度娱乐的发展方向,而是德国那样的早分流、掌握核心科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从这个基本的前提来看待未来的投资机会,很多东西都要做调整。
所以,最近半年我开始逆向投资的伊利股份等消费股和去年买入的腾讯股份,对它们的未来盈利预期,都要做修正,要不要长期持有不动,都值得再思考……同时,应该多研究国之重器,这种国家要重点扶持、给优惠政策、税费减免、产业补贴和高估值支持的行业、公司……
//东吴证券陈李:“重制造、轻服务”已成为未来五到七年的基本政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323246908194884
2021-07-26 13:45
近日,网上流传了陈李路演时的一份投资者笔记,提到“中国的基本国策已发生了变化”。
陈李表示,过去十几年,中国期望模仿美国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推动GDP增长。但经过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两次冲击,最高层意识到工业体系的完整和完备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基本发展道路上,我们已经抛弃了“美国道路”,转向了“德国道路”,通过发展制造业带动GDP未来的进一步增长。因此,“重制造、轻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三到五年、甚至五到七年的基本政策。
以下为部分观点:
我们认为基本国策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十年,中国希望学美国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推动GDP的增长。但经过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两次冲击,让最高层意识到工业体系的完整和完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需要补短板,不让别人卡脖子才能够从疫情中第一个恢复。
于是在过去的九个月,我们看到在任何场合都取消了关于服务业占比要提高以及刺激第三产业发展的说法。在 2021 年的政治局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里专门提出制造业占 GDP 的比例不再下降。这说明在基本发展道路上,我们已经抛弃了美国道路,转向了德国道路。通过发展制造业带动GDP未来的进一步增长。
所以重制造、轻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三到五年甚至五到七年的基本政策。在制造业得到资本市场大力融资,政策扶持之外,我们看到服务业一系列的遏制政策都出台了,针对教育、医美、电子烟、电商、传媒、娱乐、游戏行业。这些服务业的政策都从原来无监管变成加强监管。所以基本的国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上面两位首席的观点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发生调整,股市的热点行业和主线在变化,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慢慢向先进智能制造转变,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没有高研发投入的公司会逐步被淘汰。反而那些有技术,甚至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可以弯道超车的公司受到资金的的热捧
看看平安 ,万科,格力等等老一代龙头再向新龙头转变,以宁德时代,卓胜微,韦尔股份,比亚迪等等一批新的制造业龙头的崛起,新材料,新科技,新智能,新消费等全产业链的升级才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的百年一定是科技创新的百年,上一次是手机和互联网引领了时代的前进,下一个起点就是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炒股也要跟上时代的的脚步,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市场能休整一下,给一个那些好公司的上车机会,这个下跌就未必是坏事。
网友:国之重器,往往不赚钱,那股东怎么赚钱?
forcode:真正的国之重器,必须赚钱,比如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理想汽车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贡献,超过了腾讯、阿里、百度、美团这样的公司。虽然同样都是所谓的高科技企业,但贡献和利润的匹配度差别很大,国家扶持前面这些(真正的技术创新),打压后面这些(更多靠商业模式创新赚了过多的钱)。
能不能长期持有,看有没有核心硬科技、能否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突破欧美科技封锁遏制的硬核科技,国内其他公司搞不出来,就你最厉害,有硬核科技,依托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利润不可能不好。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喜欢投那些有垄断护城河、不需要巨额研发投入、技术变化慢、竞争格局稳定的消费股、金融股,这种公司对提升综合国力的贡献其实更小,再未来20年,这种投资风格,可能不是决策层乐见到的。而红杉资本这样的风投创投公司,用资本力量推动了技术进步、巨额研发投入,对社会和人类整体的贡献大得多……
网友:我认为真正的国之重器,应该是如何挣外国人的钱啊,一定是高端产品,比如格力,讯飞有声,理想,宁德时代,还有海康这一类的,我不太认为比亚迪能算出它是一个薄利多销一,个低端产品,你要想冲出国外,一定是往高端越高端越好。
forcode:俄乌战争发展到现在,谁也没法掌握绝对的制空权,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直接下场发动的战争,都是军事实力有巨大差距的那种中小型国家,美国可以在地面部队进入之前,就用海量的炸弹摧毁绝大部分的交通、通讯、指挥枢纽和防空系统,掌握绝对制空权。
但欧美支持下的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实力接近的对手,任何一方都难以有绝对制空权,最后就陷入了拉锯战、阵地战、消耗战,比拼的是火炮压制、地雷防护带、工程兵修建堡垒速度,而不是精准制导武器。这种情况下,工业能力、炮弹生产速度就成了决胜的关键,而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在疫情期间,2周可以调整手机生产线生产熔喷布、口罩。到了战时,比亚迪的生产线可以快速调整生产坦克、飞机、火炮、防空系统、无人机,这就是国之重器,富士康这样的台湾企业是靠不住的。你去看看王传福的访谈,就知道比亚迪是一家很牛的公司了,绝对国之重器……
网友:其实根据股票走势去下结论太早,腾讯,阿里,百度不是国内ai大模型先锋吗,到时一升又由打压“消费”变成“第四次工业革命”了?
forcode:打压BAT,也是希望它们加大研发投入到国家期待的、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突破科技封锁的硬科技,比如操作系统、云计算、芯片、数据库、AI等,而不是扎堆折腾买菜、短视频、外卖、游戏这些……
网友:打压与投资所谓的硬科技没有半毛钱关系。资本逐利是天性,你那些所谓的硬科技没有利润谁也不会去投。
forcode:华为难道不赚钱?离商业转化比较远的基础研究、前沿硬科技存在一个回报周期长的问题,这部分的投入应该是国家、军方或国企来投入。任正非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
//刘亚东:首先请任总谈谈华为的基础研究。华为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专家……无论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前沿探索,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兴趣驱动,还是需求驱动?
任正非:刘院长知道拉法尔喷管吗?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火箭发动机就是一个拉法尔喷管,可压缩流体经过拉法尔喷管的挤压,喷出的气体扩张越大,速度越快。
我们研发也是利用这个原理。边界确定了,只要员工愿意在这个边界内发挥作用,它的潜能是能发挥出来的,能量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喷发。科学范围的边界是比较宽的,十多万人的研发队伍总能找到他发挥作用的机会点,这时兴趣在边界有自我驱动的空间。
理论确定后,进入产品阶段,就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乱翻筋斗了。所以,在产品端,要有有序的队伍建设,这个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快速世界领先,这就进入拉法尔喷管的扩张阶段。所以,我们是有边界的,不完全是兴趣驱动,但兴趣也是会得到鼓励和允许的。
拉法尔喷管
其实,大学也是有边界的,只不过它的边界更宽一些。我们跟大学合作,他们可以研究远一些的东西,可以独自发表论文,也可以去拿奖,也有机会晋升教授院士。这跟我们没关系,不需要挂上我们的名。我们还可能有一个团队去帮他,这个团队也不需要署名。为什么呢?名和利,你只能要一样。利都给我们了,为什么还要和教师争名呢?所以,大学里的年轻教授很愿意跟我们合作。
我们以前主要是跟西方国家的高校合作,考虑到他们现在不断收缩合作面,所以我们加强了与中国大学的合作。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结构,就是“喇叭口”吸收宇宙能量,经过理论研究,成熟的研究成果及人员经过拉法尔喷管快速在产品端扩张,快速完成领先世界的产品。第一,人通过这个喇叭口被改造了,拉法尔喷管一喷,人的性格、特点都变了;第二,优秀人才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是翻动跳跃型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刘亚东:华为对拉法尔喷管最上端的人有要求吗?
任正非:前面投入的230多亿元人民币,包括跟大学的合作、基础研究部分,我们从来不考虑回报,到下面产品线时才有考核要求。
今天(7月7日)晚上的新闻你就能看到了,我们盘古大模型发布,这是千亿参数的大模型。我们现在的AI集群已支持16000板卡,将来的一个超节点集群可管理几十万板卡。一个AI集群超算系统管理这么多板卡,支持超高速互联、超高效的液冷散热、瞬时爆发式供电,达到系统高可用,这些我们都不弱于美国。
我们的产品如果不够先进,就不会拿出来卖。卖不了高价,我也养不活队伍。
网友:不赞同这种思路,产业比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有其客观规律,相关论文有支撑。第二,服务业也是生产力,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我国跛脚发展,已经制约了第二产业了
forcode:这个问题,你可以参照1979年我国的情况来思考:
1979年之前,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走向独立,面临欧美日韩联合围堵,为了国防安全、巩固政权,大量资源投入到军重工业,农民被工农剪刀差维持在生存状态,全社会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国家手里,投入到原子弹、卫星、航空导弹等军重工产业,城市里的多数人,也维持在比较低收入的状态,能够拿出来搞服务业消费的钱就少得多,第三产业自然就受到压制。
今天中国当然是富裕得多,不用像过去那样饿着肚子搞建设,但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20年,更多的资源会集中到这类突破掐脖子的硬核科技研发投入、军重工业上,民众用于消费的余钱增速相对过去40年会减慢,服务业、食品饮料消费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压制,对提升综合国力贡献小的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给这些行业的低价甚至免费土地支持、税费减免、产业扶持、各种补贴等都会减少……
我想,未来20年,我们也远远不需要回到勒紧裤腰带搞原子弹的地步,美元计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会继续增长,但可能更多依靠的是智能制造业、高科技服务业产业升级带来的高利润出口带动的人民币升值,只有产业竞争力上来了、掌握硬科技了,人民币汇率才有长期升值的底气,中国人才有可能在全球财富中占据更大份额、分到更大蛋糕。
服务业仍然会继续增长,但所占份额不会大踏步提升,因为智能制造业的成长速度会更快;服务业内部,科技含量高、对综合国力提升大的细分领域会增长更快;吃喝娱乐这些,由于品牌壁垒、味觉记忆、渠道优势、供应链优势、规模效应等行业属性,依然是高ROE的好行业,但平均ROE水平相比过去20年,可能要下一个台阶……
网友:你这说法好像有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出口国,人民币升值,好像对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反而是人民币稍微贬值,更有利于我们的高端产品出口,他对销量有更多的好处
forcode:以前靠压制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或出口补贴,才能获取出口订单,因为技术含量低,只能靠压低汇率打价格战。以后智能制造,附加值高,有些技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就不用靠低价策略了,人民币升值也不影响,而且,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东南亚和拉美,中国可能需要进口大量低端商品,中国还需要发展金融市场,赚人民币铸币税,到时候汇率升值可能利大于弊。
网友:别人都不跟你玩了,怎么赚别人的钱?老想着出口赚钱,是小国思维
网友:哪个别人?世界那么大愿意和中国玩的国家多了很,只要中国科技不断进步,未来就是星辰大海。
网友:额,难道这位网友觉得历史上荷兰,英国,德国,美国都是靠的自产自销变成强国的?
forcode:你搞出别人没有的硬科技,不是别人不跟我玩的问题,是我要不要禁止出口给你的问题。
网友:庆幸高层很清醒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网友:工业文明时代,科技,生产力才是核心,一切都要围绕这个来,一二三产都得是这个。想想看为啥美国的八大巨头核心决定今年的8成涨幅,即使是服务业也必然是高端服务业,可以赚取外汇的那种,只有我们可以通过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端农业赚取外汇,才可以转移中低端给其他亚非拉,才会赢得他们的支持,如果我们要靠和其他亚非拉国家卷中低端,竞争,怎么可能获取他们的支持。
================
forcode:今天这些想法,大部分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我个人是感觉很爽的,分享给大家!现在没有自动驾驶,大部分人自己开不了12米长的大客车改造的房车,如果自动驾驶技术非常靠谱!我愿意买一辆12米长、带拓展的双层房车,套内面积50平米。可以长期生活在里面,云游四方……我会在车里睡觉、上厕所、洗澡、办公……车子变成我另一处房产,可以移动的家……
================
本文首发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