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显而易见,不喜欢吴艳妮的网友越来越多,但依然容易挨骂。我的一个朋友说:“我说不喜欢吴艳妮,被他们说是心理阴暗,搞得我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对吴艳妮本人不粉不黑,我认为喜欢或不喜欢她都没问题,但是我觉得吧,“不允许大家不喜欢她”的那撮网友才是心理不大正常的。
写这个话题挺危险,毕竟有的人光看一眼第一段就该给我贴标签了。
唉,这里面的逻辑我不想仔细掰扯,反正一部分人根本听不懂。我只想说从心理变化来看,很多网友对吴艳妮是从欣赏到排斥的,我们讨论下这种情感上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大家都是社会动物,以后做人做事可以引以为戒,尽量避免把一手好牌打烂。
不同于谷爱凌的妈妈把“自信”定义为“更好的自我控制”,吴艳妮的妈妈对“自信”定义是没有定义,也许她认为自己开心就叫自信。
爱凌的“自信好像从没引发过太大争议,那么吴艳妮的“自信”把网友分成两派到底是哪儿出了bug呢。
其实一开始也没什么问题。成都大运会期间,吴艳妮凭借高调张扬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走红,那时候没有太多人不喜欢她,因为她的一系列表现被明确定义为“自信”,这不正是运动员需要的东西嘛。
而且这届网友经受过不少捶打,包容性已经非常强,只要一个人是单纯的自信、努力,且不损害别人利益,那么无论怎么个高调、张扬都没问题,反而更容易被喜欢。
后来事情就开始有点微妙变化。
自从网上出现对吴艳妮过分高调张扬的不同评价声音,只要一有负面,马上就会被她的追捧者“打死”。
如果有人评论吴艳妮“太狂了”,后面跟帖就是“你行你上啊”。
如果有人评论吴艳妮“就不能低调点吗”,后面跟帖就是“咋没见你为国争光”。
如果有人评论吴艳妮“把心思放在当网红上了”,后面跟帖就是“你想当还当不了呢”。

凡是不利于她的声音,一律会被定义为“键盘侠”、“失败者”、“杠精”、“叛徒”,甚至“间谍”,反正是心理有问题、不能承认别人的优秀、blablabla......
这时很多网友心里可能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很想套用吴艳妮自己的好词好句来问问这些“卫士”们:“你们没事吧?”
其实喜欢or不喜欢本身也没什么问题,但事情发展得有点越来越“饭圈”,这就逐渐变成一种愚蠢的捧杀了。
大家都知道“饭圈”思维的属性——“
我喜欢的你不能不喜欢,否则你就是嫉妒;我不喜欢的你也不能喜欢,否则你就是蠢货......

而且更败好感的是,吴艳妮本人对这种饭圈思维的要点掌握熟练,下面几个阶段性变化,展示了网友们是如何一路走来越来越不喜欢吴艳妮的。

第一,大家发现她沉浸于捧杀的茧房之中,拒绝客观面对评价。她曾把不夸她的人归为两类——1. 嫉妒她的女人;2. 不如她的男人。
如果到这一步时,所有人还把她的“自信”看成是单纯的“自信”,那可就真的太过于“自信”了。
体育精神本身就是一种认清不足、取长补短、突破自我的精神,而不是浸泡在蜜汁自信里当井底之蛙、自娱自乐的精神。
这是一种典型的“饭圈思维”的自信。
第二,大家发现她(或背后团队)深谙“流量密码”和“饭圈文化”营销之道,老打“爱国”牌——她无时无刻不把“为国争光”这个口号和自己的个人人设结合起来,获取压倒性优势标签,这样就可以让不支持她的人显得“不爱国”。
为国争光、为国征战,确实是厉害的,是应该被鼓励和赞扬的。
但为国争光、为国征战不应该成为“不能接受任何批评”的挡箭牌吧。
为国争光的人多了去了,而天天把这个挂嘴上的不多,这其实就是一种耍聪明网红才喜欢的行为。

第三,大家发现她擅长拉背书充当自己的保护伞。在她的言语中,经常出现一些同行业标杆的字眼,例如刘翔、刘诗颖、巩立姣、苏炳添......
拉上这些赫赫有名、口碑很好的背书之后,她自然就站到了“中国田径”的立场上,台阶一下就上去了,不捧吹她的人就显得“不支持中国田径”。

面对争议,她习惯性地拉上了刘翔“垫背”,然后熟练套用“中国人应该立挺中国人”的口号。
这下好了,如果你不能无条件挺她,你还是不是中国人?
第四,大家发现她擅长喊话和讨好支持者。例如时常说“这个时刻是属于你们的”,莫名给捧吹她的网友增加了成就感,而实际上她并没有什么“时刻”,亚运会决赛甚至连成绩都没有。但一旦有人提了这个话茬,又有人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你们格局太低”、“你们气度太小”......
这不就是饭圈最大特征之一吗——不以实际成绩说话,以“拥有多少支持者”为成功标签。
与此同时她嘴上经常挂着“我也是个普通女孩”的字眼,但又时常透露出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例如“我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项特长”。
这个底层逻辑是有问题的。

她并没有比普通人多一项特长,短跑是她的职业,不是特长,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都得干好自己的工作。
她只是和别人的职业不同,而这项职业,就和别人把科研、教育、农业、研发、艺术当职业一样,都是为国做贡献的职业,谁也没有高人一等。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也还好。毕竟大家都挺忙的,也没空去对一个运动员产生太大的反感。

大家普遍对她的评价出了问题是在她“出尽风头”之后却“对他人不公”的一系列败好感行为之后——
首先,每个大小比赛她都要“压轴出场”,别人都准备好了她仍在以各种“标志性”小动作主动捕捉镜头。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喜欢出风头也是张扬个性的体现之一。
其次,杭州亚运女子100米跨栏决赛,她抢跑了,抢跑也不稀奇,虽然这本身就是考察运动员素质的一方面。但也有情可原,赛场状况千变万化,不能对运动员过于苛责。
然后,抢跑后说对手影响了她,这也有情可原,总不能说“是我心理素质差”吧,毕竟那么多粉丝看着,饭圈文化的要素之一就是——“人设”比“成绩”重要。
最后,就算上面这些都没啥大不了的,但她赛后率先披上国旗开始绕场,这对得了冠军的林雨薇是不公平的。
如果说她之前的“自信”都是小范围发挥,但在最后这一刻,她就是把自己的“自信”踩在了所有人之上。
这个举动,触到了很多人的逆鳞。
这不就是和大家在职场上遇到过的那个抢尽风头又抢功的同事差不多吗。

最棒的、拿第一的、又努力又低调的那个人明明是你,旁边出来一个“绑架式邀功”的人,你会怎么想?难道这也能用“自信”来解释吗。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家的反感源自于隐忍而谦逊的普通人之间深深的共情,因为无论我们个性如何千变万化,都不能忽略一个重要因素——“秩序”。
你可以自信,但你需要在秩序之内。

你可以张扬,但你不能侵犯到别人的感情。

你也可以高调行事、不顾及任何人善意的规劝,但你不能随意瓜分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
饭圈捧杀很容易拉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以为自己的都是对的,反对者都是错的,意识不到自己越界了。

我们知道不能因为吴艳妮的高调和不合时宜的行为而去全盘否定她,不能忽视和埋没了她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拼搏;然而,目前来看,她和她身后正在袭来的庞大的“饭圈文化”却并没有同等对待他人,甚至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这不是自信与不自信的区别,这是道德价值观和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常规与道德的一致性”。
人们不反对自信,不排斥张扬,所以不要低估人们的包容性和接纳能力。

人们只是讨厌强行输出价值,还要逼着别人接受这种价值,提出异议就会被用毫无逻辑的标签封印,正常人说不出话,无脑饭圈冲入了一个又一个领域,捧杀着一个又一个可能优秀的人。
有一些职业,就是不适合当网红的。以网红姿态行事和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工作,必然会出现不同表象,也许会扭曲了一个人的基本认知,阻碍在该领域前进的节奏。
更惨的是一大堆所谓“媒体”正在跟风为饭圈文化敲边,从娱乐圈到体育、文化、科技领域,捧吹到最后一地鸡毛,只会害了孩子。
也别老扯什么新时代,中国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精神还没搞明白吧,先贤们从没教育过人们放低谦虚去追求浮夸的吹捧,老祖宗的智慧是有道理的。谦卑和自我审视从来都是最强者才有的品质。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