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了一个电话远程会诊,是一位全科医生朋友转介过来的。
这位患者长期失眠,期间一直在同时用着2种安眠药。他在纠结,是不是今后就只能靠安眠药才能睡觉了。
评估后,我告诉他,现阶段,你并没有其他和失眠有关的“共病”,主要是睡眠焦虑多一些,然后用了一些错误的睡眠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而不是选择安眠药。
他说,我之前看到深圳卫健委发布了一篇文章,说慢性失眠需要用安眠药来干预,为什么你说的不一样?
我大概能猜到他说的是哪一篇,因为针对这个问题,我以前写过。今天索性再发一次,以下是原文。

今天中午,一位朋友给我发了一张截图,然后发文字问我,深圳卫健委是不是刚好说反了?

我打开图片看了一下。怎么说呢?不能说完全说反,只能说容易造成误会。
原文的意思是:短时间的急性失眠主要靠合理调节作息,而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的慢性失眠需要使用安眠药。
这句话容易给人带来一个误会:以为急性失眠不用吃药,安眠药是留给慢性失眠时用的。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就真的是搞反了。
其实,对于“急性失眠”来说,如果情况很严重,且明显干扰了日常生活,感觉很痛苦,更好的处理方式是短期使用安眠药。
而对于“慢性失眠”,一线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反而不是使用安眠药,甚至要逐渐戒断之前使用的安眠药。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要从失眠的原因和安眠药的使用利弊讲起。我尽量说的简单点。
先说急性失眠。
急性失眠,也叫短期失眠,被定义为少于1个月的失眠(也有定义为小于3个月的)。
这种失眠,常常是因为生活上出现了意外事件。对于失眠的你来说,自己也知道是什么原因。等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或者翻篇了,睡眠也就慢慢回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有更好的精力来应付白天的问题,因此,短期使用安眠药可以帮助你在白天有个更好的精力状态,好渡过这段艰难时光。
另外,对于容易焦虑的人来说,急性期短暂使用安眠药可以缓解你对睡眠失控的焦虑,减轻失眠带来的额外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部分人会因为睡眠焦虑而做出一些不好的“安全行为”,比如:太早上床,周末赖床,白天找各种机会补觉等等,而这些行为恰恰是增加慢性失眠的危险因素。
下面这段截图来源于“UPTODATE”,图中标记的部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在急性失眠阶段,通过短暂的使用安眠药,可以缓解你对睡眠的焦虑,固定平时的睡眠作息,减少慢性失眠的发生风险。
关于副作用,对于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短期间断使用安眠药不会带来远期的不良反应。因此,权衡利弊,短期使用安眠药是可以接受的。
短期是多短呢?一般是2周,最好不要超过4周。因此,在你决定用安眠药渡过难关的时候,如果你持续使用安眠药达到了4周,需要去医生那里重新评估:看是否有其他原因,是否有对睡眠的过度焦虑等等。
当然,如果白天也不会太难受,或者也没有太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处理,急性失眠也可以不吃药。
毕竟说到底,这也是正常人对生活波折的正常反应。
再说慢性失眠。
当失眠问题持续3个月及以上时,被定义为慢性失眠。
这个时候,之前的生活困境对睡眠造成的影响也许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睡眠的影响会慢慢减少。
按理说,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或者都翻篇了,睡眠应该回来才是。为什么会持续出现失眠呢?
答案是:有“维持因素”在维持着你的失眠。
最重要的维持因素有2类:认知偏差,行为错误。
1、认知偏差。
主要是出现睡眠焦虑,整天担心睡眠,到处搜索如何才能快速入睡的信息,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为自己睡不好。害怕睡不好会带来各种灾难性后果,等等。
2、行为错误。
会做很多自以为很改善睡眠的行为,比如早早地躺床,频繁看时间,白天过多补觉等等。
因此,应对慢性失眠,最推荐的方法就不是安眠药了,而是处理这2个维持因素,解决的办法就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目的,就是纠正你对睡眠的错位认知,减轻睡眠焦虑;同时,纠正错误的行为,用正确的行为重新让睡眠逐渐回归。
有研究发现,对于慢性失眠,不管是单单使用认知行为治疗,还是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安眠药治疗,都比单独服用安眠药的效果要更好[1]。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时,不吃安眠药,这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比如:避免了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副作用,避免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还有同时吃其他药物的话),更重要的好处是:可以让失眠患者学会应对失眠复发的的终身技能[2]。
简单说:如果你长期依靠安眠药,你会把好睡眠的功劳归于药物,持续否定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你会说:啊,原来我是有睡眠能力的。这种信心和对自己的认可,可以击碎你的睡眠焦虑。
基于这些证据,全球很多学术组织(包括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英国精神药理学协会和欧洲睡眠研究学会),都把“认知行为治疗”推荐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或初始治疗方案。注意,不是药物。
当然,也不是说安眠药一定不能吃。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可以在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短暂联合安眠药,之后再逐渐减少用药。
不管怎么说,针对慢性失眠的治疗方法,都不是首选安眠药,也不是只用安眠药。而深圳卫健委关于慢性失眠的建议容易带来一个误导:以为安眠药是留给慢性失眠人吃的,或者,慢性失眠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安眠药。这个误导和当下的医学证据是相悖的。
总结:
1、急性失眠,小于1个月的,如果白天很难受,又需要处理很多重要事情,可以短期间断使用安眠药。
2、慢性失眠,超过3个月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不是/不仅仅是安眠药,而是认知行为治疗。

参考文献:

1 Beaulieu-Bonneau S, Ivers H, Guay B, Morin CM.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Therapeutic Gain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Delivered Alone or Combined With Zolpidem. Sleep. 2017 Mar 1;40(3):zsx002. doi: 10.1093/sleep/zsx002. PMID: 28364426; PMCID: PMC5804983.
2 Sateia MJ, Buysse DJ, Krystal AD, Neubauer DN, Heald J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 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Sleep Med. 2017 Feb 15;13(2):307-349. doi: 10.5664/jcsm.6470. PMID: 27998379; PMCID: PMC5263087.
作者:余周伟
公众号:睡眠与科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