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伊始,假期将尽。再过几天又要涨一岁,总是令人心绪难安。
于我,“当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人生状态。它不是绝对的现在,也不是那么简单地与过去和未来的分割。
在这条匍匐前进的路上重复旋转着,此频密程度让“上升”变得缓慢而煎熬,所以不得不频频回望:到底我以前是怎么过来的?
然后我就会回来这里——这片半私密半公开的自留地——看看这些年都写了些什么。
常读常新,总有一些新感受。
此时此刻,再次重读这些文字,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曾经我是多么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情感。那些文字描述了一个20多岁的姑娘,在过去多少个兴致而起的“当下”写下的矫情小诗、自觉深刻的家族历史、打动我的人和影片,还有那些隐晦的言语,以表达难于启齿的隐痛和反思。
此时此刻的我,再次提笔,感到困难重重:当时我选择性地删除了很多文字,现在我变本加厉地选择回避更多东西。
我好喜欢当时的“她”。尽管很多人总觉得她怪异又孤僻,清高又骄傲,心里想的事情太多,不爱与人诉说,既不主动融入圈子,也不主动结交朋友。
其实,“她”只是一直在努力寻找,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的生存方式。所以“她”选择了这个地方,可以多说一些漫无目的的废话,铺陈一些记忆里无用的细节,就像是在“她”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每走一步,就留下一条小树枝,记录那些有关爱与自由的时刻。
让来路有迹可循。
我很感恩,那些底色悲凉中透露出的微光被一些人看到了,给一些人带来了鼓励。我多么希望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啊,温暖、勇敢、坦然。
或许,我最希望从这些文字中获得鼓励的,是我自己。
这么些年过去,“她”伫立在那里,在螺旋上升的下端,向上与我四目凝望。我看着“她”,我看穿了“她”。我们对于各自的“当下”都是如此软弱和无能,然后我便和解了曾经的那个自己。再过几年,后面的一条条树枝,也会让这个时候的我,获得来自未来的和解吧。
即将进入下一个岁数之际,我依然孑然平凡。平凡的身子,平凡的四肢,平凡的头脑,平凡的灵魂,在这个平凡的螺旋里平凡地匍匐在生活里。
我不再年轻了,但愿未曾老去,那些累累伤痕,还有青春在一旁日夜兼程地秉灯守护。
还好,我不是一个没有来路的人。
引用奥本海默的词:
若你一切都好,可以留一句:Bring in the sheet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