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15岁因救火而壮烈牺牲的小英雄——赖宁,牺牲30多年后,不仅雕像被拆除,就连英雄事迹也被教科书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下来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73年,赖宁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尽管不宽裕的家庭没能给他带来优质的生活,但他从小聪明好学,品学兼优,再加之涉猎又广泛,夸张点说,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也不过份,拿奖拿到手软。
不仅如此,赖宁还是同年龄孩子里的孩子王。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而石棉县的海子山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珍贵的中药材和稀有野生动物,满足了赖宁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撒野的愿望。
赖宁和小伙伴们组建一支名叫“金龙”的探险队,经常性的上山寻宝,什么花草树木,石头等等,都是赖宁研究的对象,因为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像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
当然,在森林徜徉,流连忘返的赖宁和他的探险队,也经常做些让大人们直竖大拇指举动。
海子山到了秋季,降水量少,气候干燥,被当地部门列为火灾危险区。赖宁和他的探险队,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立马配合当地部门进行森林火灾的防范和防火的宣传,甚至每当有树木起火时,他和小伙伴们还会加入大人的队伍里,一起参加灭火行动。
时光荏苒,赖宁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石棉县的重点初中,除了努力学习之外,他和小伙伴们一如既往在海子山上玩耍,又快乐又惬意。
只是这种美好的时光,在1988年3月13日的下午戛然而止。
这天下午,赖宁一边在写作业,一边和生病的妈妈聊学校里的趣事。突然,县里的广播响起来,原来海子山因为电线短路,引发树木着火,刚开始一点火苗,后来随着风势蔓延,海子山成了火海。
更关键的是,由于地方偏僻,当地消防队一时半会无法赶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关领导便呼吁周边居民积极救火。
水火无情,赖宁很焦灼,从家中的窗户就能看到火光满天,经常在山上逗留的他,深知大火会将附近的电视卫星设备和石油公司等,烧得片甲不留。
赖宁给妈妈打招呼 ,顾不上整理作业和书包,就迫不及待地向火场奔去。
到达火场之后,赖宁的探险队的小伙伴们也在,只是他们手边都没有扑火工具,他们就捡起树枝扑打着火焰。
没过多久,消防队便及时赶了过来,在众人的努力下,火势有些许地减弱,现场指挥的负责人,看到赖宁和他的小伙伴,为了避免出意外,就派车把他们送下山。
谁知,下山的赖宁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海子山的南坡,继续扑火,因为赖宁看到,这个地方的救火人员很少。
就这样,赖宁又投入到救火当中,此时的他已经连续和大火搏斗4个多小时了。火焰的炙烤,工具的不顺手,赖宁的体力在一点一滴地消退,他甚至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将自己侵噬。
大火被完全扑灭,财物方面并没有遭到毁灭性地破坏,只是众人清理现场时,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那一刻,大伙既心痛又难过。
很快,赖宁事迹被媒体争相采访,在全国人民的震惊中,赖宁成了一名救火英雄,甚至全国上下更是掀起了向赖宁学习的风潮。
可是,1994年4月,辽宁省徐屯镇发生火灾,有17名学生自发到火场救火,结果却是8人死亡,1人重伤,而这些英勇的学生,都学习过赖宁的事迹。
其实,赖宁所处的时代,国家利益至上,面对公共财物被损害,不畏生死,迎难而上,是人人恪守的本能。
只是赖宁还未成年,当时的人们还未意识到,赖宁也是需要被保护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类意外再次发生,有关赖宁的种种宣传便被一点点移除,而这样的目的,并不是要忘记这位救火的小英雄,只是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重蹈覆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面对天灾人祸,未成人年应不应该的勇于站出来,成了当代的热门话题,对此,众多网友十分建议未成人年,如果事件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最好还是打电话报警,或者是叫附近的大人前来处理。
不过,赖宁身上见义勇为,勇于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下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